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管,所述混凝土管的内表壁具有混凝土齿块,所述混凝土齿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内部穿拉有钢绞线,所述混凝土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衬垫板,所述混凝土管的一端外表壁固定安装有钢套管,所述混凝土管的外表壁设置有注浆管,且所述注浆管贯穿于所述混凝土管的外表壁,所述注浆管为带法兰钢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使得混凝土管节之间密封,大道防水效果,防止顶管完成后顶推力撤去后缝隙回弹变大而渗漏;施工完成后,若因不均匀沉降产生渗漏可通过注浆管向管外缝隙处注入聚氨酯等防渗胶进行堵漏防渗。
A waterproof structure between pipe joints in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顶管施工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顶管施工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顶管施工由于无法开挖导致管外无柔性防水材料,仅能依靠混凝土本身进行防水,管节间缝隙采用衬垫板+外包钢套环及防水密封圈的措施进行防水。然后现有的顶管施工期间,管节之间由于顶推力的存在管节与衬垫板密封性较好,但施工完成后顶推力撤去,管节之间产生回弹,加大管节之间的缝隙,容易导致漏水,且管节之间缝隙会因后期管基不均匀沉降而变大,导致缝隙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通过钢绞线拉紧管节,使得混凝土管节之间密封,大道防水效果,防止顶管完成后顶推力撤去后缝隙回弹变大而渗漏,在施工完成后,若因不均匀沉降产生渗漏可通过注浆管向管外缝隙处注入聚氨酯等防渗胶进行堵漏防渗,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管,所述混凝土管的内表壁具有混凝土齿块,所述混凝土齿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内部穿拉有钢绞线,所述混凝土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衬垫板,所述混凝土管的一端外表壁固定安装有钢套管,所述混凝土管的外表壁设置有注浆管,且所述注浆管贯穿于所述混凝土管的外表壁,所述注浆管为带法兰钢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齿块和塑料管与所述混凝土管预制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齿块共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混凝土齿块平均分布在所述混凝土管的两端内表壁,且所述混凝土齿块呈环形阵列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混凝土管上的所述混凝土齿块之间通过所述钢绞线连接,且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均设置有锚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套管的两端内表壁对应所述混凝土管的外表壁均粘结有橡胶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通过钢绞线拉紧管节,使得混凝土管节之间密封,大道防水效果,防止顶管完成后顶推力撤去后缝隙回弹变大而渗漏。2.本技术的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在施工完成后,若因不均匀沉降产生渗漏可通过注浆管向管外缝隙处注入聚氨酯等防渗胶进行堵漏防渗。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图2中B-B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管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齿块,2钢绞线,3混凝土管,4衬垫板,5橡胶密封圈,6钢套管,7注浆管,8塑料管,9锚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管3,混凝土管3的内表壁具有混凝土齿块1,混凝土齿块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塑料管8,塑料管8的内部穿拉有钢绞线2,混凝土管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衬垫板4,混凝土管3的一端外表壁固定安装有钢套管6,混凝土管3的外表壁设置有注浆管7,且注浆管7贯穿于混凝土管3的外表壁宅,注浆管7为带法兰钢管。上述方案中,在混凝土管3两端预留设置混凝土齿块1及注浆管7,混凝土齿块1中间预留塑料管8,用以穿拉钢绞线2,实现管节之间施加压力的目的;注浆管7采用带法兰钢管,施工完成后,若因不均匀沉降产生渗漏可通过注浆管向管外缝隙处注入聚氨酯等防渗胶进行堵漏防渗。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混凝土齿块1和塑料管8与混凝土管3预制成型;在浇筑混凝土管3和混凝土齿块1时,将塑料管8置于混凝土齿块1内,使塑料管8的安装更加简便。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混凝土齿块1共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混凝土齿块1平均分布在混凝土管3的两端内表壁,且混凝土齿块1呈环形阵列分布;通过在混凝土管3的两端内表壁分别设置六个混凝土齿块1,且六个混凝土齿块1呈环形阵列分布,进而通过对两个混凝土管3上的混进土齿块1连接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两个混凝土管3上的混凝土齿块1之间通过钢绞线2连接,且钢绞线2的两端均设置有锚具9;通过在塑料管8内穿拉钢绞线2,并通过张拉钢绞线2在混凝土管3之间设置拉力实现密封,设置锚具9,实现钢绞线2拉筋,然后撤去顶管施工的顶推力,保证管节之间接触紧密。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钢套管6的两端内表壁对应混凝土管3的外表壁均粘结有橡胶密封圈5;利用橡胶密封圈5对钢套管6和混凝土管3之间进行密封,从而使混凝土管3与钢套管6之间紧密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包括1混凝土齿块,2钢绞线,3混凝土管,4衬垫板,5橡胶密封圈,6钢套管,7注浆管,8塑料管,9锚具,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试验方法获知,在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使用的时候,在顶管施工的混凝土管内侧设置齿块1、塑料管8、注浆管7,通过在塑料管8内穿拉钢绞线2,并通过张拉钢绞线2在顶进管3之间设置拉力实现密封;齿块1与混凝土管3同步预制并进行顶管施工,齿块内部预留塑料管8,顶管施工完成后,在齿块1内部穿拉钢绞线2,钢绞线一端通过锚具9进行锚固,一端采用千斤顶进行张拉,控制同一断面处所有张拉钢绞线合力大于两侧混凝土管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张拉完成后,设置锚具9,实现钢绞线2拉筋,然后撤去顶管施工的顶推力,保证管节之间接触紧密;注浆管7在混凝土管3预制过程中预埋,每处预埋两根注浆管7,待顶管施工完成后首先利于一根注浆管7进行注浆堵缝,将钢套环6与混凝土管3之间缝隙进行封堵。另外一根注浆管作为预留管7从混凝土管内侧端头进行封堵。运营期间若发生渗漏,将预留注浆管7端头封堵材料去除进行二次注浆堵漏防渗。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管(3),所述混凝土管(3)的内表壁具有混凝土齿块(1),所述混凝土齿块(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塑料管(8),所述塑料管(8)的内部穿拉有钢绞线(2),所述混凝土管(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衬垫板(4),所述混凝土管(3)的一端外表壁固定安装有钢套管(6),所述混凝土管(3)的外表壁设置有注浆管(7),且所述注浆管(7)贯穿于所述混凝土管(3)的外表壁,注浆管(7)为带法兰钢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管(3),所述混凝土管(3)的内表壁具有混凝土齿块(1),所述混凝土齿块(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塑料管(8),所述塑料管(8)的内部穿拉有钢绞线(2),所述混凝土管(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衬垫板(4),所述混凝土管(3)的一端外表壁固定安装有钢套管(6),所述混凝土管(3)的外表壁设置有注浆管(7),且所述注浆管(7)贯穿于所述混凝土管(3)的外表壁,注浆管(7)为带法兰钢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管节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齿块(1)和塑料管(8)与所述混凝土管(3)预制成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文,刘钰杰,郭瑞,张立明,冯为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