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93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塔,其涉及废气处理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废气处理塔中废气与吸收液接触面积小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底端的进气口和排水口设置在塔体顶端的出气口和进水口,还包括设置在塔体内与塔体底端进气口相通的容气管筒、贯穿设置在容气管筒周壁上沿竖直方向和圆周方向排列的若干排气孔、滑移设置在容气管筒内周壁上的减压滑盘、设置在减压滑盘竖直周壁上的密封圈、设置在减压滑盘与容气管筒内侧顶壁之间的自由拉动件、设置在容气管筒顶端位于容气管筒四周并与进水口相通的水液容环以及设置在水液容环底端若干沿圆周排列的出水管头,达到了加大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废气处理效率的目的。

Waste gas treatment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处理塔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废气处理塔。
技术介绍
废气处理指的是针对工业场所、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国家废气对外排放的标准的工作,一般废气处理包括了有机废气处理、粉尘废气处理、酸碱废气处理、异味废气处理和空气杀菌消毒净化等方面。现有的废气处理塔是在塔顶喷淋吸收液,在塔底输送废气,使废气和吸收液在塔内接触,从而利用吸收液对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溶解度不同,使有害物质被吸收到吸收液中从而除去,但是,普通的喷淋中,吸收液与废气的接触面积较小,吸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塔,可以加大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废气处理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处理塔,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底端的进气口和排水口设置在塔体顶端的出气口和进水口,还包括设置在塔体内与塔体底端进气口相通的容气管筒、贯穿设置在容气管筒周壁上沿竖直方向和圆周方向排列的若干排气孔、滑移设置在容气管筒内周壁上的减压滑盘、设置在减压滑盘竖直周壁上的密封圈、设置在减压滑盘与容气管筒内侧顶壁之间的自由拉动件、设置在容气管筒顶端位于容气管筒四周并与进水口相通的水液容环以及设置在水液容环底端若干沿圆周排列的出水管头,所述减压滑盘的厚度大于排气孔沿竖直方向的长度。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水液容环内的吸收液从底端的出水管头喷出时,会在容气管筒的四周形成吸收液水帘,同时当向容气管筒内进行进气的时候,由于进气量远大于排气孔的出气量,因此容气管筒内位于减压滑盘下方的空间的压强逐渐变大,减压滑盘向上移动,自由拉动件收缩变短,进而越来越多的排气孔进行排气,同时,由于容气管筒内位于减压滑盘下方空间的压强大,有排气孔排出的废气速度很大,可以冲击到吸收液水帘上,因为吸收液水平将容气管筒的四周完全包围,废气和吸收液可以得到充分的接触,进而可以加强吸收液对废气的吸收,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率,同时,减压滑盘的厚度大于排气孔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可以避免在减压滑盘移动至与排气孔对齐的位置时,废气从排气孔与减压滑盘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容气管筒位于减压滑盘上方的空间,影响容气管筒位于减压滑盘下方的空间的增压。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由拉动件包括设置在塔体内侧顶壁上的拉动基筒、依次套接在拉动基筒底端的若干自由套筒以及设置在减压滑盘顶端并与最低端的自由套筒套接的连接基筒,所述减压滑盘的重力大于自由拉动件产生的摩擦力与密封圈与容气管筒之间的摩擦力之和。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减压滑盘向上移动的时候,自由套筒依次收缩到相邻的自由套筒中,在实现减压滑盘与容气管筒的连接的同时,不会影响上减压滑盘的移动,同时,减压滑盘的重力大于自由拉动件产生的摩擦力与密封圈与容气管筒之间的摩擦力之和,可以在不进行废气处理的时候,减压滑盘可以自由滑动到容气管筒的底端,进而方便下次使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孔的孔径由容气管筒的内部向容气管筒的外部逐渐减小,所述排气孔的出气端低于排气孔的进气端。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排气孔的进气端的孔径较小,可以加大排气孔进气端的排气速度,使排气孔排出的废气速度快,充分冲击到吸收液水帘上,排气孔的出气端孔径较大可以使废气在排气孔出气端更加分散,增加废气与吸收液水帘的接触面积,同时,排气孔的出气端低于排气孔的进气端,可以增加废气在吸收液水帘内的停留时间,使废气与吸收液水帘得到充分地接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气管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过滤环板,所述过滤环板远离容气管筒的一端沿水平方向不延伸到出水管头的出水端。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对已经被吸收液处理过的废气进行进一步的过渡,提高废气处理质量,同时,过滤环板远离容气管筒的一端沿水平方向不延伸到出水管头的出水端,避免废气不能及时通过,在成过滤环板下方的压强过渡,破环吸收液水帘的完整性,使部分废气不能与吸收液进行充分的接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压滑盘的底端设置有与减压滑盘同心的接气弧槽。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接气弧槽可以将位于顶端的废气向减压滑盘的中心收集,进而避免废气对减压滑盘和容气管筒接触位置的冲击过大,废气进入到进入到容气管筒位于减压滑盘上方的空间。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的进气端设置在加压机。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溶解度不同的吸收液和废气,利用加压机对进入容气管筒内的废气进行加压,可以使由排气孔排出的废气更好的与吸收液接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气管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减压滑盘的竖直周壁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接触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移,由于导向块和导向槽的限位作用,可以避免减压滑盘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圆周转动,对自由拉动件产生过大的周向力,损坏自由拉动件,同时,减压滑盘的平稳移动有利于提高废气处理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液容环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出水通槽,所述水液容环的底端设置有位于出水通槽四周的连接环槽,所述出水管头的进水端外周壁上设置有与连接环槽螺纹连接的连接环块,所述出水通槽的槽口处设置有插设在出水管头进水端的密封环。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不同吸收液与不同废气之间的溶解度不同,吸收液在对废气进行吸收时,需要不同速度,连接环块与连接环槽螺纹连接可以实现出水管头和水液容环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可以根据具体的吸收液和废气性质,选择合适的出水管头,改变吸收液的流动内能够速度和吸收液水帘的厚度,提高废气处理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水液容环内的吸收液从底端的出水管头喷出时,会在容气管筒的四周形成吸收液水帘,同时当向容气管筒内进行进气的时候,由于进气量远大于排气孔的出气量,因此容气管筒内位于减压滑盘下方的空间的压强逐渐变大,减压滑盘向上移动,自由拉动件收缩变短,进而越来越多的排气孔进行排气,同时,由于容气管筒内位于减压滑盘下方空间的压强大,有排气孔排出的废气速度很大,可以冲击到吸收液水帘上,因为吸收液水平将容气管筒的四周完全包围,废气和吸收液可以得到充分的接触,进而可以加强吸收液对废气的吸收,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率;2.本技术中,排气孔的进气端的孔径较小,可以加大排气孔进气端的排气速度,使排气孔排出的废气速度快,充分冲击到吸收液水帘上,排气孔的出气端孔径较大可以使废气在排气孔出气端更加分散,增加废气与吸收液水帘的接触面积,同时,排气孔的出气端低于排气孔的进气端,可以增加废气在吸收液水帘内的停留时间,使废气与吸收液水帘得到充分地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用以体现本技术中出水管头与水液容环连接结构的爆炸图。图4为用以体现本技术中减压滑盘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处理塔,包括塔体(1)、设置在塔体(1)底端的进气口(3)和排水口(4)设置在塔体(1)顶端的出气口(5)和进水口(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塔体(1)内与塔体(1)底端进气口(3)相通的容气管筒(7)、贯穿设置在容气管筒(7)周壁上沿竖直方向和圆周方向排列的若干排气孔(8)、滑移设置在容气管筒(7)内周壁上的减压滑盘(9)、设置在减压滑盘(9)竖直周壁上的密封圈(10)、设置在减压滑盘(9)与容气管筒(7)内侧顶壁之间的自由拉动件(11)、设置在容气管筒(7)顶端位于容气管筒(7)四周并与进水口(6)相通的水液容环(12)以及设置在水液容环(12)底端若干沿圆周排列的出水管头(13),所述减压滑盘(9)的厚度大于排气孔(8)沿竖直方向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处理塔,包括塔体(1)、设置在塔体(1)底端的进气口(3)和排水口(4)设置在塔体(1)顶端的出气口(5)和进水口(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塔体(1)内与塔体(1)底端进气口(3)相通的容气管筒(7)、贯穿设置在容气管筒(7)周壁上沿竖直方向和圆周方向排列的若干排气孔(8)、滑移设置在容气管筒(7)内周壁上的减压滑盘(9)、设置在减压滑盘(9)竖直周壁上的密封圈(10)、设置在减压滑盘(9)与容气管筒(7)内侧顶壁之间的自由拉动件(11)、设置在容气管筒(7)顶端位于容气管筒(7)四周并与进水口(6)相通的水液容环(12)以及设置在水液容环(12)底端若干沿圆周排列的出水管头(13),所述减压滑盘(9)的厚度大于排气孔(8)沿竖直方向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拉动件包括设置在塔体(1)内侧顶壁上的拉动基筒(14)、依次套接在拉动基筒(14)底端的若干自由套筒(15)以及设置在减压滑盘(9)顶端并与最低端的自由套筒(15)套接的连接基筒(16),所述减压滑盘(9)的重力大于自由拉动件(11)产生的摩擦力与密封圈(10)与容气管筒(7)之间的摩擦力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8)的孔径由容气管筒(7)的内部向容气管筒(7)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勇夏灿丁晓彬曹华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润云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