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78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适用于医学影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上盖板以及下盖板,壳体包括周壁,周壁与上盖板、下盖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周壁与上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圈、周壁与下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胶圈,第一防水胶圈和第二防水胶圈包括外圈部和压紧部,周壁的顶部与上盖板、周壁的底部与下盖板共同压紧相应的压紧部,周壁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和底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一防水胶圈的外圈部设置有第一嵌入部以及二防水胶圈的外圈部设置有第二嵌入部,第一嵌入部插入第一凹陷部内,第二嵌入部插入第二凹陷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防水胶圈裸露在外且没有被压紧的部分得到固定,增强了防水胶圈的密封效果。

Waterproof sealing structure of mobile flat panel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
本技术属于医学影像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迅速,远超全球增速。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心血管器械和骨科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大的细分市场领域,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器械领域生产企业众多,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作为医学影像的关键配件,设计好的结构,对图像显示,使用的方便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移动式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更有防水密封的结构要求。现有技术中在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的壳体和盖板之间设置防水胶圈进行密封,但是防水胶圈未被压紧的位置裸露在外,不能得到较好的固定,会影响防水胶圈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防水胶圈裸露在外的部分不能得到较好固定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包括壳体、盖接于所述壳体上端的上盖板以及盖接于所述壳体下端的下盖板,所述壳体包括周壁,所述周壁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板、所述周壁的底部与所述下盖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周壁与所述上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圈、所述周壁与所述下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胶圈,所述第一防水胶圈和所述第二防水胶圈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水胶圈和所述第二防水胶圈包括外圈部和压紧部,所述周壁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板、所述周壁的底部与所述下盖板共同压紧相应的所述压紧部,所述周壁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和底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防水胶圈的所述外圈部设置有第一嵌入部以及所述二防水胶圈的所述外圈部设置有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一嵌入部受挤压地插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第二嵌入部受挤压地插入所述第二凹陷部内。进一步地,所述周壁的顶部设有为所述第一防水胶圈的所述压紧部让位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包括朝向所述上盖板的第一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周壁的顶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防水胶圈的所述压紧部的侧端面和底端面分别抵靠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周壁的底部设有为所述第二防水胶圈的所述压紧部让位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包括朝向所述下盖板的第三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周壁的底面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二防水胶圈的所述压紧部的侧端面和顶端面分别抵靠所述第四表面和第三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部为在所述周壁顶面上沿周向的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所述第二台阶部为在所述周壁底面上沿周向的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嵌入部为在所述上盖板的底面上沿周向的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凹陷部沿所述周壁的顶面的周向为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嵌入部沿所述下盖板的顶面的周向为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凹陷部沿所述周壁的底面的周向为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胶圈的所述压紧部的顶部设有朝靠近所述上盖板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部,所述上盖板的底部设有为所述第一突起部让位的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三台阶部包括朝向所述压紧部的第五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上盖板的底面的第六表面,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侧端面和顶端面分别抵靠所述第六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水胶圈的所述压紧部的底部设有朝靠近所述下盖板方向延伸的第二突起部,所述下盖板的顶部设有为所述第二突起部让位的第四台阶部,所述第四台阶部包括朝向所述压紧部的第七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七表面和所述下盖板的顶面的第八表面,所述第二突起部的侧端面和底端面分别抵靠所述第八表面和所述第七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位于外缘的第一支撑壁,所述第一支撑壁包括位于顶部的且与所述第一防水胶圈配合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防水胶圈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互接触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壁的壁厚自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处至所述第一支撑面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位于外缘的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二支撑壁包括位于底部的且与所述第二防水胶圈配合的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二防水胶圈包括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互接触的第四支撑面,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壁的壁厚自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面处至所述第三支撑面处逐渐减小。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防水胶圈未被压紧固定的外圈部处设置向靠近所周壁方向延伸的第一嵌入部和第二嵌入部,周壁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嵌入部受挤压地插入第一凹陷部内,第二嵌入部受挤压地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使得防水胶圈裸露在外且没有被压紧的部分得到固定,增强了防水胶圈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壳体;2、上盖板;3、下盖板;4、第一防水胶圈;5、第二防水胶圈;6、压紧部;7、外圈部;11、周壁;111、第一凹陷部;112、第二凹陷部;41、第一嵌入部;51、第二嵌入部;113、第一台阶部;114、第二台阶部;1131、第一表面;1132、第二表面;1141、第三表面;1142、第四表面;61、第一突起部;62、第二突起部;21、第三台阶部;31、第四台阶部;211、第五表面;212、第六表面;311、第七表面;312、第八表面;8、第一支撑壁;81、第一支撑面;42、第二支撑面;9、第二支撑壁;91、第三支撑面;52、第四支撑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该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盖接于壳体1上端的上盖板2以及盖接于壳体1下端的下盖板3,壳体1包括沿壳体1四周设置的周壁11,周壁11与上盖板2、周壁11与下盖板3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周壁11与上盖板2之间、周壁11与下盖板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圈4和第二防水胶圈5,第一防水胶圈4和第二防水胶圈5的结构相同。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防水胶圈4和第二防水胶圈5包括外圈部7和压紧部6,周壁11与上盖板2、周壁11与下盖板3共同压紧压紧部6,周壁1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11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盖接于所述壳体(1)上端的上盖板(2)以及盖接于所述壳体(1)下端的下盖板(3),所述壳体(1)包括周壁(11),所述周壁(11)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板(2)、所述周壁(11)的底部与所述下盖板(3)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周壁(11)与所述上盖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圈(4)、所述周壁(11)与所述下盖板(3)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胶圈(5),所述第一防水胶圈(4)和所述第二防水胶圈(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水胶圈(4)和所述第二防水胶圈(5)包括外圈部(7)和压紧部(6),所述周壁(11)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板(2)、所述周壁(11)的底部与所述下盖板(3)共同压紧相应的所述压紧部(6),所述周壁(1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11)和底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12),所述第一防水胶圈(4)的所述外圈部(7)设置有第一嵌入部(41)以及所述第二防水胶圈的所述外圈部(7)设置有第二嵌入部(51),所述第一嵌入部(41)受挤压地插入所述第一凹陷部(111)内,所述第二嵌入部(51)受挤压地插入所述第二凹陷部(1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盖接于所述壳体(1)上端的上盖板(2)以及盖接于所述壳体(1)下端的下盖板(3),所述壳体(1)包括周壁(11),所述周壁(11)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板(2)、所述周壁(11)的底部与所述下盖板(3)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周壁(11)与所述上盖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圈(4)、所述周壁(11)与所述下盖板(3)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胶圈(5),所述第一防水胶圈(4)和所述第二防水胶圈(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水胶圈(4)和所述第二防水胶圈(5)包括外圈部(7)和压紧部(6),所述周壁(11)的顶部与所述上盖板(2)、所述周壁(11)的底部与所述下盖板(3)共同压紧相应的所述压紧部(6),所述周壁(1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11)和底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12),所述第一防水胶圈(4)的所述外圈部(7)设置有第一嵌入部(41)以及所述第二防水胶圈的所述外圈部(7)设置有第二嵌入部(51),所述第一嵌入部(41)受挤压地插入所述第一凹陷部(111)内,所述第二嵌入部(51)受挤压地插入所述第二凹陷部(11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11)的顶部设有为所述第一防水胶圈(4)的所述压紧部(6)让位的第一台阶部(113),所述第一台阶部(113)包括朝向所述上盖板(2)的第一表面(113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31)和所述周壁(11)的顶面的第二表面(1132),所述第一防水胶圈(4)的所述压紧部(6)的侧端面和底端面分别抵靠所述第二表面(1132)和第一表面(11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11)的底部设有为所述第二防水胶圈(5)的所述压紧部(6)让位的第二台阶部(114),所述第二台阶部(114)包括朝向所述下盖板(3)的第三表面(1141)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表面(1141)和所述周壁(11)的底面的第四表面(1142),所述第二防水胶圈(5)的所述压紧部(6)的侧端面和顶端面分别抵靠所述第四表面(1142)和第三表面(114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部(113)为在所述周壁(11)顶面上沿周向的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所述第二台阶部(114)为在所述周壁(11)底面上沿周向的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平板探测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入部(41)为在所述上盖板(2)的底面上沿周向的连续结构或间隔设置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红陆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图医学影像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