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624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涉及变形监测技术领域。该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S1、将钢桁架安装按照纵向1、2、3、4、5、6、7、8,横向A、B、C、D、E、F、G、H的顺序依次进行安装、焊接工作。该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采用两面管桁架同时架设,两榀管桁架焊接,每个小环采用安装感应器,进行环形监测七天,再进行下一环节吊装,再监测七天,每七天变形稳定后,进行调整后一环形点位,每环形变形值进行平差,符合要求后,平差值分配到传递点,在下一环节中做平均分配,逐环进行递推,从而在管桁架中间实现误差闭合,将误差减小到最小值。

A method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for steel tru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形监测
,具体为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测量领域里,变形观测中因为温度、受力、荷载等原因引起,在监测过程中,从最初的采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观测,到全站仪的应用,现在是超站仪及GPS测绘仪的全面应用,发展速度非常快,测量效率也非常高。但在使用的过程投入的人力以及周期性较长,花费的经济投入较大,目前采取最多的监控量测方法多采用由各个传感器组成及内部硬件及软件组成的监测系统,只需安装相关装置在测点上,通过软件就能动态的观测到其变形值。钢结构变形监测多采用上述这几种方式进行监控量测,在屋顶管桁架施工中,多采用在管桁架架设后在其间隔上下弦上设置观测点及安装感应器,在发生变形时,电脑软件上会有波动,技术人员可以随时观看其变形值。观测变形值的目的有两个,一在施工过程中观测变形值,目的为了调整变形值,以免影响后续工程的点位;二为施工安装后观测变形值,目的为了通过观测温度及风力、部分荷载等对其的变形影响,是否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在第一种情况下,本技术特征中多采用管桁架逐一安装到位,一榀一榀,一行一行进行监测,这样很容易造成点位误差的累积,单点误差控制在2mm内,但累计误差值就会超限,当管桁架架设到另一侧时就无法准确就位。轻则影响就位,重则会影响整个结构的安装及其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在大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因点位误差引起的安装累计点位偏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具体操作如下:S1、将钢桁架安装按照纵向1、2、3、4、5、6、7、8,横向A、B、C、D、E、F、G、H的顺序依次进行安装、焊接工作;S2、当钢桁架A、B和1、2形成一个小环A-1时,在纵向钢桁架和横向钢桁架交叉处布设1-1测量点,并开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S3、当钢桁架A、B和2、3形成一个小环A-2时,在纵向钢桁架和横向钢桁架交叉处布设1-2测量点,并开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依次类推直到最终的8-7测量点,形成一个变形监测网;S4、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测量点进行观测,得到本环的变形值,通过动态实时微调来使得本环的变形值在规范允许之内;S5、当A-1至A-7初步安装完成后,将形成一个由1-1至1-7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横向A、B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S6、在当A-1至H-1初步安装完成后,将形成一个由1-1至8-1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纵向1、2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S7、当本工程所有钢桁架基本安装完成时,会形成由1-1至8-1所有点形成的正体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整个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工程实体。(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采用两面管桁架同时架设,两榀管桁架焊接,每个小环采用安装感应器,进行环形监测七天,再进行下一环节吊装,再监测七天,每七天变形稳定后,进行调整后一环形点位,每环形变形值进行平差,符合要求后,平差值分配到传递点,在下一环节中做平均分配,逐环进行递推,从而在管桁架中间实现误差闭合,将误差减小到最小值,同时利用了测量原理中的闭合环误差分析原理安装管桁架,有效的避免因点位误差引起的安装累计点位偏差,尤其适用于大型厂馆的钢结构顶面架设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能有效将点位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构造区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具体操作如下:S1、将钢桁架安装按照纵向1、2、3、4、5、6、7、8,横向A、B、C、D、E、F、G、H的顺序依次进行安装、焊接工作;S2、当钢桁架A、B和1、2形成一个小环A-1时,在纵向钢桁架和横向钢桁架交叉处布设1-1测量点,并开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S3、当钢桁架A、B和2、3形成一个小环A-2时,在纵向钢桁架和横向钢桁架交叉处布设1-2测量点,并开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依次类推直到最终的8-7测量点,形成一个变形监测网;S4、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测量点进行观测,得到本环的变形值,通过动态实时微调来使得本环的变形值在规范允许之内;S5、当A-1至A-7初步安装完成后,将形成一个由1-1至1-7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横向A、B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S6、在当A-1至H-1初步安装完成后,将形成一个由1-1至8-1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纵向1、2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S7、当本工程所有钢桁架基本安装完成时,会形成由1-1至8-1所有点形成的正体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整个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工程实体。综上所述,该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采用两面管桁架同时架设,两榀管桁架焊接,每个小环采用安装感应器,进行环形监测七天,再进行下一环节吊装,再监测七天,每七天变形稳定后,进行调整后一环形点位,每环形变形值进行平差,符合要求后,平差值分配到传递点,在下一环节中做平均分配,逐环进行递推,从而在管桁架中间实现误差闭合,将误差减小到最小值,同时利用了测量原理中的闭合环误差分析原理安装管桁架,有效的避免因点位误差引起的安装累计点位偏差,尤其适用于大型厂馆的钢结构顶面架设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能有效将点位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nS1、将钢桁架安装按照纵向1、2、3、4、5、6、7、8,横向A、B、C、D、E、F、G、H的顺序依次进行安装、焊接工作;/nS2、当钢桁架A、B和1、2形成一个小环A-1时,在纵向钢桁架和横向钢桁架交叉处布设1-1测量点,并开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nS3、当钢桁架A、B和2、3形成一个小环A-2时,在纵向钢桁架和横向钢桁架交叉处布设1-2测量点,并开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依次类推直到最终的8-7测量点,形成一个变形监测网;/nS4、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测量点进行观测,得到本环的变形值,通过动态实时微调来使得本环的变形值在规范允许之内;/nS5、当A-1至A-7初步安装完成后,将形成一个由1-1至1-7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横向A、B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nS6、在当A-1至H-1初步安装完成后,将形成一个由1-1至8-1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纵向1、2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nS7、当本工程所有钢桁架基本安装完成时,会形成由1-1至8-1所有点形成的正体变形监测网,经对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后,对本网内各环进行微调,避免整个钢桁架安装累计误差过大,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工程实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桁架变形监测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
S1、将钢桁架安装按照纵向1、2、3、4、5、6、7、8,横向A、B、C、D、E、F、G、H的顺序依次进行安装、焊接工作;
S2、当钢桁架A、B和1、2形成一个小环A-1时,在纵向钢桁架和横向钢桁架交叉处布设1-1测量点,并开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
S3、当钢桁架A、B和2、3形成一个小环A-2时,在纵向钢桁架和横向钢桁架交叉处布设1-2测量点,并开始进行变形监测工作;依次类推直到最终的8-7测量点,形成一个变形监测网;
S4、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测量点进行观测,得到本环的变形值,通过动态实时微调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玲玲李军张可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