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616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藏的取样;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确定;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的确定;延长稳定期周期工艺的确定;最终调控方案的确定;现场试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调控思路清晰,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同时具有现场试验效果好和投入产出比高的优点,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8.0%,投入产出比大于1:12。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中。

A method to control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internal microorganisms in oil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采油
,具体涉及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
技术介绍
内源微生物驱油是向地层注入激活剂激活油藏的内源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岩石和原油的作用提高原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内源微生物驱油的物质基础是油藏的内源微生物,未激活前的油藏内源微生物无论是菌体浓度还是代谢活性都很低,无法满足微生物驱油的要求。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激活剂注入过程中,油井产出液中的微生物浓度呈现与传统微生物培养相类似的生长曲线,即存在明显的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延滞期:微生物刚接触到激活剂,其代谢系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细胞增殖慢,菌体浓度增加不明显,产出液含水对驱油效果没有贡献;对数期:微生物适应激活剂后,生长速率逐渐加快,菌浓以指数形式增长,随着菌体活跃的代谢活动,含水逐渐降低;稳定期:细菌数目保持相对稳定、细菌浓度达到峰值水平,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达到最高峰,在此期间产出液含水明显下降,驱油效果明显;衰亡期:细菌死亡速度大于新生成的速度,整个油藏内源微生物群体呈现负增长,现场含水快速升高,驱油效率下降。整个激活过程,油藏内源微生物的滞留期和衰减期生长代谢活性低,对应的驱油效率也低,影响了微生物驱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调控思路清晰,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公开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取样从试验油藏取到的现场样品进行油水分离,得到试验油藏的地层水样品5-10L。(2)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确定首先筛选出激活后总菌浓大于5.0×108个/mL的激活剂配方,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确定试验油藏内源微生物延滞期和稳定期的最高菌浓以及对应的周期。所述的激活剂配方由碳源、氮源和磷源组成,所述的碳源的质量浓度为1.0-5.0g/L,氮源的质量浓度为0.2-0.5g/L,磷源的质量浓度为0.05-0.1g/L。所述的碳源为蔗糖、淀粉、乳清中的一种,所述的氮源为牛肉膏、尿素、氨基酸中的一种,所述的磷源为磷酸二氢铵或磷酸氢二铵。所述的激活培养实验的取样间隔为1-2d,培养时间为30-40d。(3)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的确定首先初步确定出提高延滞期菌浓的工艺,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不同工艺条件下在延滞期对应的时间内进行取样,分析菌浓的变化,根据菌浓变化幅度大小确定出提高延滞期菌浓的工艺。所述的初步确定出延滞期菌浓的工艺包括注入速效激活剂、增加注采强度,所述的速效激活剂为葡萄糖1.0-3.0g/L、硝酸钠0.2-0.4g/L、磷酸氢二铵0.02-0.05g/L,所述的增加注采强度是指注采强度为1:0.6-0.9。(4)延长稳定期周期工艺的确定首先初步确定出延长稳定期周期的工艺,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确定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稳定期周期,根据稳定期周期的长短确定出延长稳定期周期的工艺。所述的初步确定出延长稳定期周期的工艺包括注入延迟激活剂、降低注采强度;所述的延迟激活剂为糖蜜1.0-3.0g/L、玉米浆干粉0.1-0.3g/L、蛋白胨0.01-0.03g/L;所述的降低注采强度是指注采强度为1:1.1-1.5。(5)最终调控方案的确定根据步骤(3)确定出的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和步骤(4)确定出的延长稳定期周期工艺,形成最终的调控方案。(6)现场试验根据步骤(5)确定出的最终调控方案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束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提高采收率值和投入产出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具有调控思路清晰,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具有油藏适用范围广,既适合中高渗透率油藏,又适合中高温油藏;(3)本专利技术具有现场试验效果好和投入产出比高的优点,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8.0%,投入产出比大于1:12。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胜利油田某区块JN12的油藏温度70℃,孔隙度32.5%,平均渗透率1500×10-3μm2,原油粘度1256mPa·s,矿化度12368mg/L,地质储量为5.0×106t,试验前区块综合含水98.5%。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实施微生物驱油提高该区块原油采收率,具体步骤如下:(1)试验油藏的取样从试验区块JN12取到的现场样品进行油水分离,得到试验区块JN12的地层水样品5L。(2)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确定首先筛选出激活后总菌浓大于5.0×108个/mL的激活剂配方,测试结果见表1,筛选出的激活剂配方为乳清3.0g/L、尿素0.5g/L、磷酸氢二铵0.07g/L;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确定试验油藏JN12内源微生物延滞期和稳定期的最高菌浓以及对应的周期,测试结果表2。所述的激活培养实验的取样间隔为1d,培养时间为30d。表1试验区块JN12不同激活剂激活后总菌浓表2试验油藏JN12内源微生物生长各阶段菌浓以及对应周期从表2可以看出:确定试验油藏JN12内源微生物延滞期和稳定期的最高菌浓分别为1.0×107个/mL和8.0×108个/mL,对应的周期分别为10d和6d,延滞期的菌浓较低为1.0×107个/mL,而稳定期虽然菌浓较高,但是周期较短为6d。(3)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的确定首先初步确定出提高延滞期菌浓的工艺为注入速效激活剂,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不同工艺条件下在延滞期对应的时间内进行取样,分析菌浓的变化,根据菌浓变化幅度大小确定出提高延滞期菌浓的工艺,测试结果见表3。表3试验油藏JN12内源微生物延滞期最高菌浓的测试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配方6(葡萄糖2.0g/L、硝酸钠0.4g/L、磷酸氢二铵0.02g/L)的菌浓提高幅度最大。因此,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为注入速效激活剂且速效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2.0g/L、硝酸钠0.4g/L、磷酸氢二铵0.02g/L。(4)延长稳定期周期工艺的确定首先初步确定出延长稳定期周期的工艺为降低注采强度,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确定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稳定期周期,测试结果见表4,根据稳定期周期的长短确定出延长稳定期周期的工艺。表4试验油藏JN12内源微生物在不同注采强度下稳定期的周期序号注采强度稳定期的周期,d周期长短排名11:1.17521:1.28431:1.3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1)试验油藏的取样;/n(2)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确定;/n(3)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的确定;/n(4)延长稳定期周期工艺的确定;/n(5)最终调控方案的确定;/n(6)现场试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油藏的取样;
(2)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确定;
(3)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的确定;
(4)延长稳定期周期工艺的确定;
(5)最终调控方案的确定;
(6)现场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筛选出激活后总菌浓大于5.0×108个/mL的激活剂配方,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确定试验油藏内源微生物延滞期和稳定期的最高菌浓以及对应的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高延滞期菌浓工艺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初步确定出提高延滞期菌浓的工艺,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不同工艺条件下在延滞期对应的时间内进行取样,分析菌浓的变化,根据菌浓变化幅度大小确定出提高延滞期菌浓的工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长稳定期周期工艺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初步确定出延长稳定期周期的工艺,其次进行激活培养实验确定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稳定期周期,根据稳定期周期的长短确定出延长稳定期周期的工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活剂配方由碳源、氮源和磷源组成,其中碳源的质量浓度为1.0-5.0g/L,氮源的质量浓度为0.2-0.5g/L,磷源的质量浓度为0.05-0.1g/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为蔗糖、淀粉、乳清中的一种,氮源为牛肉膏、尿素、氨基酸中的一种,磷源为磷酸二氢铵或磷酸氢二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活培养实验的取样间隔为1-2d,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婧郭辽原吴晓玲杨元亮刘廷峰刘方冯云陈琼瑶谭晓明曹嫣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