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及保温外墙技术

技术编号:2336139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工厂预制保温模块;步骤二:扎设钢筋框架;步骤三:将预制好的保温模块连接到钢筋框架的外侧;步骤四:在所述保温模块的外侧支设外模板,使得所述外模板与保温模块之间形成第一浇筑空间,在所述钢筋框架的内侧支设内模板,使得所述保温模块与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第二浇筑空间;步骤五:分别在第一浇筑空间和第二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该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施工快速高效,建造的保温外墙质量高,具有整体的高强度结构,并且外墙面平整度高,内墙面均有极好的垂直度。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rmal insulation oute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及保温外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外墙的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及保温外墙。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整个社会的住房面积也逐年增加,建筑材料的消耗也不断增加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恶化。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的要求逐年严格,住宅等建筑需要达到节能的要求,EPS保温板随之产生。现有EPS保温一体化复合墙体施工方法,流程多,工序繁琐,对工人安装要求高,工效低还难以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法,施工快速高效,建造的保温外墙质量高的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及保温外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工厂预制保温模块;步骤二:扎设钢筋框架;步骤三:将预制好的保温模块连接到钢筋框架的外侧;步骤四:在所述保温模块的外侧支设外模板,使得所述外模板与保温模块之间形成第一浇筑空间,在所述钢筋框架的内侧支设内模板,使得所述保温模块与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第二浇筑空间;步骤五:分别在第一浇筑空间和第二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优选地,所述步骤一包括:加工保温板,包括在保温板上预留穿过孔,用于L型连接钢筋的穿过;在所述保温板的第一侧与该保温板间隔预设距离设置钢丝网,并将所述保温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保温板上;在所述保温板第二侧的侧面上设置支撑限位件,从而形成所述保温模块。优选地,所述穿过孔阵列于所述保温板上。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凸缘、卡接杆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连接于所述支撑凸缘的支撑面上,所述卡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撑凸缘上远离所述螺纹杆的一侧;其中,所述卡接杆上设有卡接槽,用于卡接所述钢丝网,所述螺纹杆用于旋拧于所述保温板上。优选地,所述支撑限位件包括支撑凸缘、限位杆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连接于所述支撑凸缘的支撑面上,限位杆连接于所述支撑凸缘上远离所述螺纹杆的一侧;其中,限位杆用于支撑于所述内模板上,对所述保温模块与所述内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优选地,所述步骤三包括:将各个所述保温模块的保温板的第二侧朝向所述钢筋框架,并使得所述支撑限位件穿过所述钢筋框架,多个保温模块依次拼接;将L形钢筋穿过所述穿过孔并露出所述保温板的第二侧的侧面,并将L形钢筋的弯折部连接到所述钢丝网上;将所述L形钢筋连接到所述钢筋框架上。优选地,所述步骤四包括:设置支撑杆,将支撑杆依次穿过保温模块和钢筋框架;在所述保温模块的外侧支设外模板,在所述钢筋框架的内侧支设内模板,两个模板之间经所述支撑杆进行限位;通过对拉螺栓将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锁紧定位;优选地,所述步骤四还包括:对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进行支撑。优选地,所述步骤五包括:先行浇筑所述第一浇筑空间,并凝固预设时长;对所述第二浇筑空间进行浇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保温外墙,所述保温外墙经所述的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建造。本申请中的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施工快速高效,建造的保温外墙质量高,具有整体的高强度结构,并且外墙面平整度高,内墙面均有极好的垂直度。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处于浇筑状态的保温外墙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保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杆的主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杆的左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保温模块1、保温板11、穿过孔111、连接杆12、第一支撑凸缘121、卡接杆122、卡接槽1221、第一螺纹杆123、支撑限位杆13、第二支撑凸缘131、限位杆132、第二螺纹杆133、钢筋框架2、内模板3、外模板4、L型连接钢筋5、对拉螺栓6、支撑杆7、斜支撑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该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多个步骤:步骤一:工厂预制保温模块1;该步骤又包括如下步骤:S011)、加工保温板11,包括在保温板11上预留穿过孔111,用于LL型连接钢筋5的穿过;具体地,在保温板11上预留穿过孔111,用于LL型连接钢筋5的穿过,穿过孔111可阵列设置多个。如此,使得后续LL型连接钢筋5安装简单化,标准化。避免了保温板11的二次开孔,以及开孔不规范,而导致外墙模块破损,从而影响整体安装质量。保温外墙模块采用大模块的施工特点,可按照标准楼层高度,来设置整块保温板11,例如设置为1800mm*2900mm。当然也可将尺寸设为900mm*1450mm,保证两块模块,即上层模块和下层模块组合达到标准层高度,保温板11具体采用B1级石墨聚苯板。S012)、在保温板11的第一侧与该保温板11间隔预设距离设置钢丝网,并将保温板11通过连接件连接到保温板11上;具体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凸缘121、卡接杆122和第一螺纹杆123,第一螺纹杆123连接于第一支撑凸缘121的支撑面上,卡接杆122连接于支撑凸缘上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其中,卡接杆122上设有卡接槽1221,用于卡接钢丝网,螺纹杆用于旋拧于保温板11上。将连接件阵列设于保温板11上,其中,将第一螺纹杆123旋拧于保温板11的第一侧的侧面上,并将第一支撑凸缘121支撑于保温板11上,并且卡接杆122的卡接槽1221卡接于钢丝网上。当各个第一连接件的卡接槽1221卡接于钢丝网上后,根据钢丝网的平整度,通过内外旋拧的方式来调节对应的各个第一螺纹杆123,使得钢丝网与保温板11平行设置,如果对第一螺纹杆123进行外旋后,第一支撑凸缘121与保温板11之间形成较大空隙,可通过在空隙间添加垫片的方式使得第一支撑凸缘121有效支撑于保温板11上。当保温模块1运至现场后,如果发现运输过程中钢丝网发生偏斜,也可通过上述调节方式来对钢丝网的平整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后期浇筑过程中外墙面的平整度。该实施例中,钢丝网规格为50*50mm。S013)、在保温板11第二侧的侧面上设置支撑限位件,从而形成保温模块1。支撑限位件包括第二支撑凸缘131、限位杆132和第二螺纹杆133,第二螺纹杆133连接于第二支撑凸缘131的支撑面上,限位杆132连接于第二支撑凸缘131上远离第二螺纹杆133的一侧。其中,限位杆132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工厂预制保温模块;/n步骤二:扎设钢筋框架;/n步骤三:将预制好的保温模块连接到钢筋框架的外侧;/n步骤四:在所述保温模块的外侧支设外模板,使得所述外模板与保温模块之间形成第一浇筑空间,在所述钢筋框架的内侧支设内模板,使得所述保温模块与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第二浇筑空间;/n步骤五:分别在第一浇筑空间和第二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工厂预制保温模块;
步骤二:扎设钢筋框架;
步骤三:将预制好的保温模块连接到钢筋框架的外侧;
步骤四:在所述保温模块的外侧支设外模板,使得所述外模板与保温模块之间形成第一浇筑空间,在所述钢筋框架的内侧支设内模板,使得所述保温模块与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第二浇筑空间;
步骤五:分别在第一浇筑空间和第二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
加工保温板,包括在保温板上预留穿过孔,用于L型连接钢筋的穿过;
在所述保温板的第一侧与该保温板间隔预设距离设置钢丝网,并将所述保温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保温板上;
在所述保温板第二侧的侧面上设置支撑限位件,从而形成所述保温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过孔阵列于所述保温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凸缘、卡接杆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连接于所述支撑凸缘的支撑面上,所述卡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撑凸缘上远离所述螺纹杆的一侧;
其中,所述卡接杆上设有卡接槽,用于卡接所述钢丝网,所述螺纹杆用于旋拧于所述保温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外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限位件包括支撑凸缘、限位杆和螺纹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进陈世伟王家臣贺国彪刘弥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