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库溢洪道及泄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612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溢洪道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库溢洪道及泄洪方法,其主要包括一种水库溢洪道,包括竖井和垂直地连接在竖井一端的出水通道,所述竖井上端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虹吸管道,所述虹吸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竖井外壁上且为排水段,所述排水段端面低于竖井上端面,所述虹吸管道的另一端为泄水段,且所述泄水段设置在竖井内壁上,所述泄水段沿周向朝所述竖井底部向下设置并呈螺旋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通过螺旋缝补的泄水段使得落入在竖井内的洪水都会沿螺旋状下落,当洪水在运动时逐渐消能,减小了洪水冲击井底的作用力,从而减小竖井损坏的可能性。

A reservoir spillway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库溢洪道及泄洪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溢洪道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库溢洪道及泄洪方法。
技术介绍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受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用于灌溉、发电的中小型水库常将溢洪道设计成竖井式溢洪道,水位上升没过竖井后,洪水将会下落至竖井内继而被排出。授权公告号为CN10346977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库竖井式溢洪道,该溢洪道包括设置在水库库坝上的竖井,竖井包括上部的进水口、连接进水口的竖井段和设置在竖井段下方的消能井;竖井的下部设有退水洞,退水洞连接有一台阶式泄槽,台阶式泄槽连接有消力池,洪水通过竖井段并通过消能井进行消能后排出。但类似上述溢洪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在泄洪前,竖井内部是中空的,一旦开始泄洪,大量的洪水将会直接冲入至竖井内,并且直接冲击井底,洪水将会作用下井底的混凝土上,经常导致竖井损坏,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库溢洪道,能够洪水进入竖井内时能够螺旋下降,减小洪水冲击井底的作用力,减小竖井损坏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一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包括竖井和垂直地连接在竖井一端的出水通道,所述竖井上端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虹吸管道,所述虹吸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竖井外壁上且为排水段,所述排水段端面低于竖井上端面,所述虹吸管道的另一端为泄水段,且所述泄水段设置在竖井内壁上,所述泄水段沿周向朝所述竖井底部向下设置并呈螺旋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上升时,洪水将会灌入虹吸管道,当洪水漫过虹吸管道顶部后,产生虹吸效果,将会排水,而另一部分水将会漫过竖井上端进行排水,将会从不同深度的水位同时排水,从虹吸管道内排出的洪水将会沿竖井内壁呈螺旋状下落,同时从竖井上端漫过的洪水将会在泄水段的引导下也形成螺旋状,使得落入在竖井内的洪水都会沿螺旋状下落,当洪水在运动时逐渐消能,减小了洪水冲击井底的作用力,从而减小竖井损坏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段的开口呈扩口状,所述泄水段远离所述竖井内壁一侧延伸形成导流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虹吸管道在排水时,排水段通过扩口设置,使得洪水能够较为顺畅地吸入至竖井内,并且从泄水段所出的洪水将会被导流部阻挡,使其较好地贴合竖井内壁进行螺旋下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排水段上均开设有通气孔,每个所述通气孔均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远离虹吸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堵塞件,各个所述通气管与各个所述排水段的连接处位于统一高度,各个所述排水段的下端高度依次降低,其高度差相同,且高度差为50mm-1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时,可根据所需留存的水位,选择相对应高度的排水段,使其对应的通气管保持关闭,由于当通气管打开时,其相对应的虹吸管道将会排水至于通气管连接处,而关闭的通气管所在的虹吸管道将会保持封闭的状态,从而将会一直排水至排水段下端高度,从而当高于此段排水段的通气管保持关闭时,其所对应的虹吸管道将会保持排水,而低于此段排水段的通气管打开时,其所对应的虹吸管道将只会排水至连接处高度,并不会影响其他虹吸管道排水,此时便能根据之后的降水量等等情况去选择水库中所需留存的水位。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井一侧设有操作台,多根所述通气管远离排水段的一端间隔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选择留存水位时,操作人员只需在操作台上,将所对应的通气管进行打开或者关闭,形成组合后,就能够便于蓄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井下端具有消能井,所述消能井底端低于所述出水通道,所述消能井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消能环,若干所述消能环的内径从上自下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洪水从竖井内下落时,将会沿内壁落在消能环上,洪水逐级通过各个消能环后,其流速将会降低,并且流入至消能井中,减小对井底的冲击力,避免损坏过快。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水通道远离竖井的一端设有消能池,所述消能池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所述消能池远离出水通道的一侧具有泄水通道。由于溢洪道和出水通道中,在不泄水之前一直为敞开状态,洪水刚冲下时,将会形成不少污泥,如果直接排出,将会导致下游污泥增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出水通道中冲出的洪水将会在消能池内存续一段时间,使得污泥能够沉淀至消能池下侧,其余洪水将会通过泄水通道排出,减小污泥进入下游的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泄水通道上间隔设置有分流桩,所述分流桩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其尖端朝向所述消能池一侧设置,所述分流桩两腰面上开设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宽度自尖端到地面一侧逐渐增大,且其深度也将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泄水时,洪水将会流过两个分流柱之间,进行消能的同时,也能对洪水进行分流,减小洪水集中冲向下游导致下游河床泥土流失的可能性,并且分流道的设置,能够使得洪水呈分叉状排出。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消能池的一侧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消能池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排泥管下端设置有呈喇叭形的抽吸罩,所述排泥管的一端连接有污泥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污泥泵将消能池底部的污泥抽出,并且抽吸罩上侧能够避免污泥将端部堵死,也能够便于排泥管进行抽吸。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水库溢洪道的泄洪方法,能够进行消能,减小竖井损坏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二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利用水库溢洪道的泄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泄洪,在操作台上先将所有通气管堵住,使得各个虹吸管道保持内部完整,此时随着水位上升,水位上升后漫过竖井上端,并且将会灌满各个虹吸管道,一部分洪水将会落入至竖井内进行泄洪,而另一部分洪水将会被虹吸管道排入至竖井,且下落的洪水将会贴着竖井壁呈螺旋状下落;S2:一级消能,洪水将会下落在消能井中,并且在逐级消能环的作用下进行减速,此时水位逐渐上升,当水位高于消能井后,洪水将会通过出水通道进入至消能池内;S3:泄水,消能池内的洪水将会通过泄水通道排向下游,此时洪水将会通过分流柱之间,进行分散排水,并且洪水通过分流道时,将会分散泄水;S4:蓄水,根据蓄水要求,选择所需水位高度所对应的虹吸管道,将高于此虹吸管道所对应的通气管保持关闭,剩下的打开,使得水库水位一直泄洪至所需水位,随后关闭所有通气管,便于下次泄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泄水时,一部分水将会通过虹吸管道进入至竖井,而另一部分将会漫过竖井下落,洪水都将会在泄水段的导向作用下贴近竖井内壁下落,减小对竖井底部的冲击力,减小在泄水时对竖井造成破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蓄水结束后,将污泥泵与排泥管进行连接,将位于消能池底部的污泥排出。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库溢洪道,包括竖井(100)和垂直地连接在竖井(100)一端的出水通道(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00)上端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虹吸管道(120),所述虹吸管道(12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竖井(100)外壁上且为排水段(121),所述排水段(121)端面低于竖井(100)上端面,所述虹吸管道(120)的另一端为泄水段(125),且所述泄水段(125)设置在竖井(100)内壁上,所述泄水段(125)沿周向朝所述竖井(100)底部向下设置并呈螺旋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溢洪道,包括竖井(100)和垂直地连接在竖井(100)一端的出水通道(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00)上端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虹吸管道(120),所述虹吸管道(12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竖井(100)外壁上且为排水段(121),所述排水段(121)端面低于竖井(100)上端面,所述虹吸管道(120)的另一端为泄水段(125),且所述泄水段(125)设置在竖井(100)内壁上,所述泄水段(125)沿周向朝所述竖井(100)底部向下设置并呈螺旋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段(121)的开口呈扩口状,所述泄水段(125)远离所述竖井(100)内壁一侧的边沿延伸形成导流部(1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段(121)上均开设有通气孔,每个所述通气孔均连接有通气管(122),所述通气管(122)远离虹吸管道(120)的一端设置有堵塞件(123),各个所述通气管(122)与各个所述排水段(121)的连接处位于统一高度,各个所述排水段(121)的下端高度依次降低,其高度差相同,且高度差为50mm-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00)一侧设有操作台(124),多根所述通气管(122)远离排水段(121)的一端间隔设置在所述操作台(1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00)下端具有消能井(130),所述消能井(130)底端低于所述出水通道(110),所述消能井(130)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消能环(131),若干所述消能环(131)的内径从上自下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库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110)远离竖井(100)的一端设有消能池(140),所述消能池(140)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所述消能池(140)远离出水通道(110)的一侧具有泄水通道(141)。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辉煌吴翠萍薛忠强邱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深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