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12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平面上整个堰体为一正圆形结构,上游侧240°为溢流堰,下游侧120°为行人天桥,行人天桥与两岸湖堤相连。行人天桥桥面高程高于堰顶高程,高程差需大于设计洪水下的堰顶水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圆形城市景观湖堰体结构,圆的上游240°为溢流堰,堰顶前缘弧线长度为其两端点直线长度的2.6倍,为迷宫堰结构,在相同过流宽度、相同水头时能下泄更大的洪水,起到了控制湖泊水位上升、避免对两岸造成淹没或冲刷的作用。整个堰体结构,兼顾了泄洪和交通功能,远处俯视,犹如一轮圆月拦断了湖水,外观优美、施工简易、管理方便。适合应用于城市景观湖体。

A kind of overflow weir structure of circular urban landscape l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是涉及圆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城市河道上涌现了大量的景观湖泊,因为要兼顾蓄水成湖、打造景观和汛期行洪通畅、避免淹没的双重要求,城市景观湖的溢流堰常见形式为翻板坝、橡胶坝、直线堰。这些堰体确实发挥了蓄水成湖、泄洪安全的作用,但是这些堰体形态单调,景观效果差,并未与构建的美丽的湖泊融为一体,同时还存在翻板坝汛期常被杂物卡塞、橡胶坝老化等问题,给运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与景观湖溢流堰相关的专利文献如大连大学申请的技术专利201821415969.5公开了一种带有景观效果的二级跌水溢流坝,至少包括坝体,所述的坝体上部设置景观石压顶,坝体的外侧设置二级跌水平台和消力池,坝体的外侧的二级跌水平台和消力池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扶柱,多个钢筋混凝土扶柱沿坝体长度方向均布;所述的二级跌水平台外侧边缘为圆弧状结构;多个圆弧状结构沿坝体长度方向均布;二级跌水平台内铺设卵石层A;消力池内设置卵石层B。该方案采用景观石压顶组成溢流坝的过水堰口,消力池内部铺设有卵石层,该卵石层起到减轻水流冲刷作用和景观点缀效果。该方案设置了二级跌水平台,水流跌落时能形成一种环形水帘的效果,增强了景观美观性。又如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201810974724.4公开了一种生态景观堰坝及其构建方法,所述生态景观堰坝包括堰坝和各级跌水,所述堰坝为挡水建筑物,在堰坝下游紧邻堰坝设置“之”字形多级串联式跌水,以形成落差变化的多级人工瀑布,堰坝和第一级跌水之间、各级跌水之间分别设置跌水塘用以消能,同时利用串联的多级跌水,布置鱼道,或直接形成鱼梯,作为生物洄游通道;各级跌水塘兼作景观水池;另外,对枯水期不溢流的堰坝,在堰坝中部设置生态流量泄流孔,兼作过鱼孔。该方案解决了鱼类等洄游生物的过坝及堰坝下游局部断流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堰坝的平、立面景观效果及整体景观层次,使堰坝兼具便民、亲水功能,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但以上现有技术的方案,并未考虑到汛期洪水安全下泄的问题,不能很好控制湖泊水位上升,难以避免丰水期水流对两岸造成淹没或冲刷,同时,也未能考虑兼顾交通。因此,对其进行改进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既能满足汛期洪水安全下泄的要求的新型的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平面上整个堰体为一正圆形结构,上游侧240°为溢流堰,下游侧120°为行人天桥,行人天桥与两岸湖堤相连。行人天桥桥面高程高于堰顶高程,高程差需大于设计洪水下的堰顶水头。溢流堰为重力坝,堰后接护坦,护坦起到防护河床免受冲刷的作用。从施工方便及结构受力考虑,整个堰体设置两道横竖相交的结构缝。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圆形城市景观湖堰体结构,圆的上游240°为溢流堰,堰顶前缘弧线长度为其两端点直线长度的2.6倍,为迷宫堰结构,在相同过流宽度、相同水头时能下泄更大的洪水,起到了控制湖泊水位上升、避免对两岸造成淹没或冲刷的作用。整个堰体结构,兼顾了泄洪和交通功能,远处俯视,犹如一轮圆月拦断了湖水,外观优美、施工简易、管理方便。适合应用于城市景观湖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景观溢流堰结构平面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溢流堰、2-行人天桥、3-湖堤、4-堰顶、5-护坦、6-结构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溢流堰的平面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平面上整个堰体为一正圆形结构,图中上方为上游侧,下方为下游侧,上游侧240°为溢流堰1,下游侧120°为行人天桥2,行人天桥2与两岸湖堤3相连;行人天桥2桥面高程高于堰顶4高程,高程差大于设计洪水下的堰顶4水头。整个堰体设置两道横竖相交的结构缝6。溢流堰1的堰顶4前缘弧线长度为其两端点直线长度的2.6倍,为迷宫堰结构。结合图2展示的剖面图可以看到,溢流堰1为重力坝结构,堰后接护坦5。本专利技术的堰体结构已成功应用于贵州省贵安新区卧龙湖工程中。卧龙湖位于贵安新区核心区——贵安生态新城,湖泊堰体平面上采用正圆形结构,外圆直径39m,上游侧240°为溢流堰1,下游侧120°为行人天桥2。溢流堰1的堰顶4前缘弧线长81.64m,其两端点直线长31.4m,行人天桥2高程较堰顶4高2m,最大下泄流是为137m3/s。应用成果表明:贵安新区卧龙湖建成后,该堰体结构与周边景观很好的容为一体,加上该堰型新颖,外观漂亮、施工简易、管理方便,具备良好的推广前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平面上整个堰体为一正圆形结构,上游侧240°为溢流堰(1),下游侧120°为行人天桥(2),行人天桥(2)与两岸湖堤(3)相连;行人天桥(2)桥面高程高于堰顶(4)高程,高程差大于设计洪水下的堰顶(4)水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平面上整个堰体为一正圆形结构,上游侧240°为溢流堰(1),下游侧120°为行人天桥(2),行人天桥(2)与两岸湖堤(3)相连;行人天桥(2)桥面高程高于堰顶(4)高程,高程差大于设计洪水下的堰顶(4)水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城市景观湖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开祥娄晓波邓荣欢江礼为蒋庆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