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594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无人航行设备布放回收装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该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包括:母船,所述母船的侧边缘处形成连通至水面的船坞;以及升降平台,设于所述船坞内,所述升降平台能够降低至水面以下以及升高至所述水面以上,所述升降平台用于承载所述无人航行设备,升降平台位于船坞内,因而能够更少地受到母船外的风浪的影响,能够减少升降平台的晃动、起伏,无人航行设备与升降平台之间因晃动而发生碰撞的风险性更低,因此,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无人航行设备的回收和布放,特别适用于高海况下,且操作简单,人工依赖性低,能够保证无人航行设备的安全性,避免其损坏。

A retracting and releasing system for unmanned navig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航行设备布放回收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海洋装备
的蓬勃发展,如何在少人工的海洋作业要求下,实现对无人航行设备的高效及安全的布放和回收,一直是国内外重点关注的共性问题。现有的无人航行设备布放回收系统多采用在母船船艉部设置升降装置,即首先将母船船舱门板翻下,母船舱门板用于引导和承载无人航行设备,以此实现对无人航行设备的布放和回收。但在海况较为恶劣的场合采用该种方式对无人航行设备执行回收操作时,因母船的船舱门板仅一侧与母船舱门铰接,另一侧则处于无支撑以及无连接的状态,又由于海面风浪较大,会造成船舱门板上下起伏摆动,无人航行设备无法行驶至母船的船舱门板上,因此难以实现母船对无人航行设备的高效回收。此外,在较大的海面风浪下,无人航行设备也会随着海浪上下起伏摇摆,会造成无人航行设备与船舱门板发生碰撞,进而导致无人航行设备本体以及母船布放回收装置的严重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无人航行设备布放回收系统难以在复杂海况下实现母船对无人航行设备的高效及安全的布放和回收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用于对无人航行设备进行布放和回收,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包括:母船,所述母船的侧边缘处形成连通至水面的船坞;以及升降平台,设于所述船坞内,所述升降平台能够降低至水面以下以及升高至所述水面以上,所述升降平台用于承载所述无人航行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还包括驱动件和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所述母船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升降平台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沿所述导轨升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升降平台之间,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升降,所述连杆用于带动所述升降平台升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连杆穿过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升降平台连接,或者,所述升降平台的边缘部分向外凸伸并穿过所述导向槽以与所述连杆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的船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还包括对位标记和视觉传感器,所述视觉传感器用于设置在所述无人航行设备的前端,所述对位标记设置于所述母船上并对应所述视觉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觉传感器包括单目相机、双目相机以及深度相机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还包括多个导向组件,多个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母船上并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所述导向组件至少在所述无人航行设备向所述升降平台移动时呈由所述母船向外渐扩的形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框架,所述导向框架以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母船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以能够在水平面内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向框架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其有益效果为:该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包括母船、形成于母船侧边缘的船坞以及设于船坞内的升降平台,升降平台能够降低至水面以下以及升高至水面以上,升降平台用于承载无人航行设备,升降平台位于船坞内,因而能够更少地受到母船外的风浪的影响,能够减少升降平台的晃动、起伏,无人航行设备与升降平台之间因晃动而发生碰撞的风险性更低,因此,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无人航行设备的回收和布放,特别适用于高海况下,且操作简单,人工依赖性低,能够保证无人航行设备的安全性,避免其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的一个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为:100-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20-无人航行设备,11-母船,110-船坞,12-升降平台,120-导流孔,13-驱动件,131-液压缸,132-液压杆,14-连杆,15-导轨,150-导向槽,16-船架,17-对位标记,18-视觉传感器,19-导向组件,191-导向框架,1911-导向杆,1912-连接杆,192-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100,其用于对无人航行设备20进行布放和回收。具体来说,该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100包括母船11以及设于母船11上的升降平台12,具体地,母船11的侧边缘处形成连通至水面的船坞110,升降平台12设于船坞110内,且设置为能够降低至水面以下以及升高至水面以上,升降平台12用于承载无人航行设备20升高至离开水面以及降低至到达水面上,从而可以实现将无人航行设备20从水面回收至母船11上,以及从母船11布放至水面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100,其包括具有船坞110的母船11以及设于船坞110内的升降平台12,升降平台12能够降低至水面以下以及升高至水面以上,升降平台12用于承载无人航行设备20,在回收无人航行设备20时,无人航行设备20可利用其自身的动能或控制等到达升降平台12上,只需控制升降平台12上升即可完成回收,同样地,在布放时,只需控制升降平台12下降至水面以下,无人航行设备20接触到水面因而自身可从升降平台12驶离,升降平台12位于船坞110内,因而能够更少地受到母船11外的风浪的影响,能够减少升降平台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用于对无人航行设备(20)进行布放和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包括:/n母船(11);所述母船(11)的侧边缘处形成连通至水面的船坞(110);以及/n升降平台(12),设于所述船坞(110)内,所述升降平台(12)能够降低至水面以下以及升高至所述水面以上,所述升降平台(12)用于承载所述无人航行设备(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用于对无人航行设备(20)进行布放和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包括:
母船(11);所述母船(11)的侧边缘处形成连通至水面的船坞(110);以及
升降平台(12),设于所述船坞(110)内,所述升降平台(12)能够降低至水面以下以及升高至所述水面以上,所述升降平台(12)用于承载所述无人航行设备(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还包括驱动件(13)和导轨(15),所述导轨(15)设于所述母船(11)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升降平台(12)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15)上,所述驱动件(13)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12)沿所述导轨(15)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还包括连杆(14),所述连杆(14)连接于所述驱动件(13)和所述升降平台(12)之间,所述驱动件(13)用于驱动所述连杆(14)升降,所述连杆(14)用于带动所述升降平台(12)升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5)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50);所述连杆(14)穿过所述导向槽(150)与所述升降平台(12)连接,或者,所述升降平台(12)的边缘部分向外凸伸并穿过所述导向槽(150)以与所述连杆(14)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智谢志文雷宏图陈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云洲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