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93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39
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架,包括:车轮;轮轴,连接在两个车轮之间;和构架,连接到轮轴,包括:两个侧梁,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彼此平行设置;横梁,在横向方向上连接在所述两个侧梁之间;第一安装部,设置在侧梁上以用于安装踏面制动缸;和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侧梁上以用于安装盘式制动缸,其中,盘式制动缸或踏面制动缸能够被选择性地安装在所述侧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转向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架,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安装踏面制动缸或盘式制动缸的转向架盘式制动缸。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诸如地铁或城铁的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地铁或城铁的车辆行驶通过的路线不同,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也不同,相应地车辆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动方式来实现不同最高行驶速度下的制动。针对较低的最高行驶速度,通常需要在车辆的转向架上安装踏面制动缸以实现踏面制动,而针对较高的最高行驶速度,通常需要在车辆的转向架上安装盘式制动缸以实现轮盘制动。对于以较低的最高行驶速度行驶的车辆,通常用踏面制动缸制动车轮,踏面制动缸一般通过几个螺栓直接安装到转向架的侧梁上,使得踏面制动缸面对车轮的踏面并与踏面间隔开。由于踏面制动缸的体积较小,所以转向架的两个侧梁之间的横向间距较窄。在车辆被制动时,踏面制动缸直接压靠在车轮的踏面上,依靠踏面制动缸对车轮的踏面施加的压力和摩擦力制动车轮。此时所产生的作用在踏面制动缸上的反作用力会在踏面制动缸与侧梁的螺栓连接处施加较大的载荷,导致该螺栓连接处形成高应力区,这就要求侧梁具有较大的刚度以承载较高的应力并具有较大的重量以防止该反作用力可能导致的侧梁的振动,这也对侧梁的形状的设计和侧梁的安装踏面制动缸的部位的选择提出了较高要求。虽然踏面制动缸的安装方式简单(通过几个螺栓直接安装到转向架的侧梁上),但是这种安装方式要求侧梁具有较大的刚度和重量以及复杂的形状和合适的安装踏面制动缸的部位。具有较大的重量的转向架导致车辆承受较高的负荷,不利于车辆的动力性能,而且具有较大的刚度以及复杂的形状的侧梁也导致转向架的设计和制造成本提高。对于以较高的最高行驶速度行驶的车辆,如果用踏面制动缸制动车轮,则踏面制动部对车轮的踏面施加的摩擦力会更大,产生更大的热能,更容易使车轮变形,导致踏面严重损伤和热裂纹加剧,同时在该螺栓连接处所产生的应力或载荷远大于以较低的最高行驶速度行驶的情况下在该螺栓连接处所产生的应力或载荷,导致难以被侧梁承受。因此对于以较高的最高行驶速度行驶的车辆,需要安装盘式制动缸以进行制动。盘式制动缸通过制动吊座安装到侧梁上。由于盘式制动缸的体积较大,所以用于安装盘式制动缸的转向架的两个侧梁之间的横向间距相对较宽。由上可知,由于踏面制动缸和盘式制动缸的体积和安装方式彼此不同,通常设计不同主体结构的转向架来安装踏面制动缸或盘式制动缸,导致一种主体结构的转向架只能安装一种制动缸以实现一种制动方式,而不能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安装两种制动缸中的任一种以实现两种制动方式。这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也增加了车辆的维修和管理难度。此外,车辆在长期运行时或在复杂环境下运行时,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和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对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和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潜在故障的预警。并且,在转向架使用盘式制动缸的情况下,由于轨道和车轮自身的物理属性,在长期高速运行时,车轮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抑制车轮的这种变形。另外,现有的转向架采用传统鼓型联轴器,结构复杂,部件易于磨损,维护频繁。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转向架,该转向架不仅能够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安装踏面制动缸或盘式制动缸,而且还能够便于操作员对其动力学性能或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抑制在使用盘式制动缸时产生的车轮变形,以及免于对联轴器的维护频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该转向架不仅能够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安装踏面制动缸或盘式制动缸,而且还能够便于操作员对其动力学性能或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抑制在使用盘式制动缸时产生的车轮变形,以及免于对联轴器的维护频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架,包括:车轮;轮轴,连接在两个车轮之间;和构架,连接到轮轴,包括:两个侧梁,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彼此平行设置;横梁,在横向方向上连接在所述两个侧梁之间;第一安装部,设置在侧梁上以用于安装踏面制动缸;和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侧梁上以用于安装盘式制动缸,其中,盘式制动缸或踏面制动缸能够被选择性地安装在所述侧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梁包括:主体,横梁连接到所述主体;和两个安装臂,包括从主体的相反的两侧朝上倾斜地延伸的第一区段和从第一区段水平地延伸的第二区段,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每个安装臂上,优选地,第一安装部包括:多个安装孔,靠近横梁设置,优选地,在每个侧梁上设置有关于横梁成轴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一上凸缘和第一下凸缘,沿横向方向突出并且沿纵向方向位于第一安装部的背离横梁的一侧;和第二上凸缘和第二下凸缘,沿横向方向突出并且沿纵向方向位于第一上凸缘和第一下凸缘的背离横梁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转向架还包括:所述踏面制动缸;和制动过渡座,通过所述多个安装孔沿横向方向可移除地安装到所述安装臂上,以用于将踏面制动缸安装到所述安装臂上,使得踏面制动缸面对车轮的踏面,优选地,制动过渡座包括:顶部,通过所述多个安装孔可移除地连接到所述安装臂上;以及底部,所述踏面制动缸安装在所述底部上,优选地,所述制动过渡座被构造成五边形结构,所述五边形结构具有成圆柱形状并沿逆时针方向排列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顶点;和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顶点之间的五个侧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动过渡座设置有:螺栓连接到所述侧梁上的且与所述多个安装孔对应的梁连接孔;和螺栓连接到踏面制动缸上的缸连接孔,优选地,所述梁连接孔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顶点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梁连接孔,并且所述缸连接孔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二、第三顶点中的第一、第二缸连接孔和设置于第四顶点附近的第三缸连接孔,优选地,第二梁连接孔的顶面相对于第二顶点的顶面凹陷,以配合连接到所述侧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缸连接孔的底面处设置凸台,所述凸台与第二顶点的底面间隔开,以配合连接到所述踏面制动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动过渡座还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第四顶点的背离第五顶点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三缸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突出部中,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顶点的底面、突出部的底面、所述五个侧壁的底面彼此共面,以限定制动过渡座的底面,优选地,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顶点的顶面以及连接在第、第二、第四和第五顶点中每相邻的两个顶点之间的三个侧壁的顶面彼此共面,以限定制动过渡座的顶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连接在第三和第四顶点之间的侧壁的顶面和第三顶点的顶面彼此共面,高于所述突出部的顶面并低于制动过渡座的顶面,优选地,连接在第三和第四顶点之间的侧壁的顶面包括:第一子面,从第三顶点朝第三缸连接孔延伸;和第二子面,从第一子面的朝向第三缸连接孔的端部延伸到第四顶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动过渡座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架,包括:/n车轮;/n轮轴,连接在两个车轮之间;和/n构架,连接到轮轴,包括:/n两个侧梁,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彼此平行设置;/n横梁,在横向方向上连接在所述两个侧梁之间;/n第一安装部,设置在侧梁上以用于安装踏面制动缸;和/n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侧梁上以用于安装盘式制动缸,/n其中,盘式制动缸或踏面制动缸能够被选择性地安装在所述侧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架,包括:
车轮;
轮轴,连接在两个车轮之间;和
构架,连接到轮轴,包括:
两个侧梁,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彼此平行设置;
横梁,在横向方向上连接在所述两个侧梁之间;
第一安装部,设置在侧梁上以用于安装踏面制动缸;和
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侧梁上以用于安装盘式制动缸,
其中,盘式制动缸或踏面制动缸能够被选择性地安装在所述侧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中,所述侧梁包括:
主体,横梁连接到所述主体;和
两个安装臂,包括从主体的相反的两侧朝上倾斜地延伸的第一区段和从第一区段水平地延伸的第二区段,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每个安装臂上,优选地,第一安装部包括:多个安装孔,靠近横梁设置,优选地,在每个侧梁上设置有关于横梁成轴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
第一上凸缘和第一下凸缘,沿横向方向突出并且沿纵向方向位于第一安装部的背离横梁的一侧;和
第二上凸缘和第二下凸缘,沿横向方向突出并且沿纵向方向位于第一上凸缘和第一下凸缘的背离横梁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向架,还包括:
所述踏面制动缸;和
制动过渡座,通过所述多个安装孔沿横向方向可移除地安装到所述安装臂上,以用于将踏面制动缸安装到所述安装臂上,使得踏面制动缸面对车轮的踏面,优选地,制动过渡座包括:
顶部,通过所述多个安装孔可移除地连接到所述安装臂上;以及
底部,所述踏面制动缸安装在所述底部上,优选地,所述制动过渡座被构造成五边形结构,所述五边形结构具有成圆柱形状并沿逆时针方向排列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顶点;和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顶点之间的五个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架,其中,所述制动过渡座设置有:
螺栓连接到所述侧梁上的且与所述多个安装孔对应的梁连接孔;和
螺栓连接到踏面制动缸上的缸连接孔,优选地,所述梁连接孔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顶点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梁连接孔,并且所述缸连接孔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二、第三顶点中的第一、第二缸连接孔和设置于第四顶点附近的第三缸连接孔,优选地,第二梁连接孔的顶面相对于第二顶点的顶面凹陷,以配合连接到所述侧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架,其中,在第一缸连接孔的底面处设置凸台,所述凸台与第二顶点的底面间隔开,以配合连接到所述踏面制动缸。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中,所述制动过渡座还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第四顶点的背离第五顶点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三缸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突出部中,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顶点的底面、突出部的底面、所述五个侧壁的底面彼此共面,以限定制动过渡座的底面,优选地,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顶点的顶面以及连接在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顶点中每相邻的两个顶点之间的三个侧壁的顶面彼此共面,以限定制动过渡座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架,其中,连接在第三和第四顶点之间的侧壁的顶面和第三顶点的顶面彼此共面,高于所述突出部的顶面并低于制动过渡座的顶面,优选地,连接在第三和第四顶点之间的侧壁的顶面包括:
第一子面,从第三顶点朝第三缸连接孔延伸;和
第二子面,从第一子面的朝向第三缸连接孔的端部延伸到第四顶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架,其中,所述制动过渡座还包括:
加强筋,连接在第二和第四顶点之间,以加强制动过渡座的刚度,优选地,加强筋的顶面与制动过渡座的顶面共面,加强筋的底面与制动过渡座的底面共面并且与第一缸连接孔的凸台间隔开,优选地,所述制动过渡座还包括:
加强板,位于制动过渡座的顶面和底面之间并且在五边形结构内连接在所述五个顶点和所述五个侧壁之间,以加强制动过渡座的刚度,和
两个减重孔,在加强筋的相反的两侧分别设置在加强板中,以减轻制动过渡座的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架,其中,所述制动过渡座还包括:
止挡臂,从突出部的背离第三顶点的一侧朝背离制动过渡座的顶部的方向延伸,以与踏面制动缸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梁连接孔被构造成盲孔,并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缸连接孔分别被构造成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还包括,
第一轮盘,安装在车轮的内侧;
第二轮盘,安装在车轮的外侧;和
所述盘式制动缸,所述盘式制动缸包括:
缸体;
第一制动臂,从缸体沿纵向方向延伸到第一轮盘附近;和
第二制动臂,从缸体沿纵向方向延伸到第二轮盘附近,优选地,所述转向架还包括,
第一制动吊座,所述第一制动吊座包括:
第一吊臂,沿纵向方向延伸并连接到第一制动臂;
第一连接臂,沿横向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宇于明洋郭景英王小林井秀海陈晓燕刘文婷王伟岳仞王兴杰崔洪涛王岩刘旭李金友关卓郑鹏宇梁树林温泽峰池茂儒钟文生许文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