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561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冲筋刀和冲床模柄,底座上安装有互相平行的电机的支撑件和冲筋刀的定位件,支撑件用于支撑电机,支撑件远离所述底座的的一端设有截面“V”型的开口,开口用于放置电机,开口的“V”形底壁限制电机左右转动,起到增加加工中电机稳定性的作用,同时,可以放置不同型号的电机。支撑件上设有两个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分别靠近所述开口的两端位置处,安装组件用于将支撑件安装在底座上。定位件用于安装冲筋刀,整体电机的轴头冲筋时,整体电机位于所述开口上,通过冲筋刀对电机轴头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机。

A kind of punching device for motor shaft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的转轴冲筋,形成与各机械设备的安装部件相适配的形状,并与安装部件进行紧密连接,驱动不同的机械设备完成工作。现有的,电机的转轴冲筋,先通过转轴冲筋装置对转轴零件进行冲筋,再在冲筋后的转轴上装配铁芯、换向器等部件。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冲筋装置直接对没有安装前的电机的转轴零件进行冲筋,然后再制作成部件进行流转装配。转轴打筋后会影响到转轴压铁芯、压换向器等工序的操作,并因流转过程较多,易破坏转轴的筋状尺寸,导致出现转轴的筋状尺寸超差的情况,影响装配后的电机与其他机械的安装部件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具有直接对整体电机进行冲筋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包括底座、冲筋刀和冲床模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互相平行的电机的支撑件和冲筋刀的定位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底座的的一端设有截面“V”型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共线,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两个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分别靠近所述开口的两端位置处,整体电机的轴头冲筋时,整体电机位于所述开口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用于支撑电机,安装组件将支撑件连接在底座上,定位件用于安放冲筋刀,冲床模柄用于连接冲床,通过冲床规律的运动将冲筋刀对电机的轴头进行加工。加工时的电机放置在“V”型的开口内,开口的“V”底壁,减少电机放置在支撑台上左右转动的情况,起到增加加工中电机稳定性的作用。同时,“V”型的开口可以放置不同型号的电机,提高冲筋装置的通用性。该冲筋装置可以直接对整个电机的轴头进行冲筋,冲筋前电机的部件已经装配结束,没有其他流转程序,减少电机的轴头的筋状尺寸被破坏的情况。冲筋完成的电机可以直接与其他机械设备的安装部件进行组装,提高电机的轴头与安装部件连接的紧密性。实现流水线完成电机冲筋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截面为“凸”字形,所述支撑件上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位置设有两个连接孔,每个所述连接孔的截面呈倒“凸”字形,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导柱和第一螺钉,所述第一导柱的形状与所述安装孔相配适并位于安装孔内,同时,所述第一导柱部分延伸位于连接孔内,所述第一螺钉位于所述连接孔内,并与位于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第一导柱部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柱位于底座的安装孔上,安装孔纵截面为“凸”字形,第一导柱形状与安装孔形状相配适,安装孔形状特性使得第一导柱只能从安装孔的底部穿过安装孔,并限制第一导柱从底部上移的极限位置。第一螺钉位于连接孔内,同时第一导柱部分延伸至连接孔,通过第一螺钉与第一导柱固定连接,使得底座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柱的长度是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孔总长度的1.2倍到1.5倍,所述支撑件中心轴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凹槽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件长度是所述凹槽的高度的1.5倍到2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柱的长度大于安装孔和连接孔总长度,第一螺钉与第一导柱固定连接时,支撑件与底座之间留有可移动空间,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支撑件与底座互相靠近的一端互相抵接。支撑件的底部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长度大于凹槽的高度,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支撑件靠近底座的一端远离底座。支撑件远离底座的一端受压力时,支撑件可以沿第一导柱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电机放到支撑件的开口上时,弹性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同时,由于电机的重力支撑件向靠近底座的方向移动,支撑件与底座之间的存在移动空间,便于支撑件的高度可以配适不同型号和不同重量的电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导柱连接位置设有垫圈,所述垫圈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放置到支撑件上时,支撑件受压下移,向靠近底座的方向移动。将电机从支撑件上搬移时,弹性件没有外力恢复到原始状态,同时,推动支撑件上移,向远离底座的方向移动。支撑件向远离底座的方向移动,支撑件的连接孔拐角位置容易与垫圈发生撞击,垫圈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层,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连接孔拐角位置出现缺口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上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定位件的第二螺钉和连接底座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二螺钉和所述第二导柱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钉和第二导柱固定连接,将定位件和底座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冲筋刀包括上冲筋刀和下冲筋刀,所述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下冲筋刀形状相配适的通孔,所述下冲筋刀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下冲筋刀与所述定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冲床模柄位于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冲床模柄靠近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切有纵截面为倒“L”形的切口,所述上冲筋刀位于所述切口内,并与所述安装柱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冲筋刀远离所述安装柱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冲筋刀位于定位件的通孔内,上冲筋刀连接在冲床模柄上,冲床模柄与冲床连接,通过冲床的规律运动,使得上冲筋刀和下冲筋刀做相对运动,对电机的轴头进行加工。上冲筋刀和下冲筋刀分别与定位件和冲床模柄可拆卸连接,当冲筋刀出现磨损的情况后,可以快速进行更换。同时,上冲筋刀和下冲筋刀均安装在定位件的通孔内,安装冲筋刀时,只需将上冲筋刀和下冲筋刀插入定位件内,拧紧一级螺钉即可,安装冲筋刀比较方便快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冲筋刀和所述下冲筋刀通过紧锁螺钉分别与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紧锁螺钉与所述上冲筋刀和所述下冲筋刀连接位置设有弹性垫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冲筋刀与安装柱通过紧锁螺钉连接,下冲筋刀与定位件通过紧锁螺钉连接,紧锁螺钉起到固定作用。紧锁螺钉与冲筋刀连接位置设有弹性垫圈,弹性垫圈提高紧锁螺钉与冲筋刀连接的紧密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上冲筋刀的刀口位置设有供电机的轴头安放的缺口,所述下冲筋刀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刀口位于缺口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件上设供电机的轴头放置的缺口,使得上冲筋刀和下冲筋刀做相对运动时,对位于缺口位置的电机轴头进行冲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支撑件和纵截面“V”型开口的设置,在对电机轴头进行加工时,能够将待加工电机放置在开口上,从而起到对整体电机进行加工的效果;2.通过安装组件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支撑件与底座之间留有可移动空间,可以放置不同型号和不同重量的电机,能够起到增加冲筋装置通用性的效果;3.通过上冲筋刀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包括底座(1)、冲筋刀(2)和冲床模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互相平行的电机的支撑件(4)和冲筋刀(2)的定位件(5),所述支撑件(4)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有纵截面“V”型的开口(41),所述开口(41)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件(4)的中心线共线,所述支撑件(4)上设有两个安装组件(6),所述安装组件(6)分别靠近所述开口(41)的两端位置处,整体电机的轴头冲筋时,整体电机位于所述开口(4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包括底座(1)、冲筋刀(2)和冲床模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互相平行的电机的支撑件(4)和冲筋刀(2)的定位件(5),所述支撑件(4)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有纵截面“V”型的开口(41),所述开口(41)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件(4)的中心线共线,所述支撑件(4)上设有两个安装组件(6),所述安装组件(6)分别靠近所述开口(41)的两端位置处,整体电机的轴头冲筋时,整体电机位于所述开口(4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安装孔(11),每个所述安装孔(11)纵截面为“凸”字形,所述支撑件(4)上与所述安装孔(11)相对应位置设有两个连接孔(42),每个所述连接孔(42)的纵截面呈倒“凸”字形,所述安装组件(6)包括第一导柱(61)和第一螺钉(62),所述第一导柱(61)的形状与所述安装孔(11)相配适并位于安装孔(11)内,同时,所述第一导柱(61)部分延伸位于连接孔(42)内,所述第一螺钉(62)位于所述连接孔(42)内,并与位于所述连接孔(42)内的所述第一导柱(61)部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轴头冲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柱(61)的长度是所述安装孔(11)和所述连接孔(42)总长度的1.2倍到1.5倍,所述支撑件(4)中心轴位置设有凹槽(43),所述凹槽(43)位于所述支撑件(4)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端,所述凹槽(43)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件(44),所述弹性件(44)远离所述凹槽(43)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44)为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件(44)长度是所述凹槽(43)的高度的1.5倍到2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多维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