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377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7:5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减小折叠显示终端弯折位置处发生脱胶的几率。折叠组件用于承载柔性屏。该折叠组件包括:转轴、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弯折支撑件以及连接部。转轴包括转轴本体和转轴外壳。轴本体设置于转轴外壳内,且与转轴外壳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转轴本体转动连接。弯折支撑件位于转轴朝向柔性屏的一侧,并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柔性屏的弯折区相连接。此外,连接部设置于弯折支撑件与转轴之间,用于将弯折支撑件和转轴外壳相连接。

A folding component and a folding display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折叠显示终端逐渐成为未来移动电子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折叠显示终端在展开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提升观影效果。折叠显示终端在折叠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小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上述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位置在多次弯折之后容易出现脱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用于减小折叠显示终端弯折位置处发生脱胶的几率。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组件,用于承载柔性屏。该折叠组件包括:转轴、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弯折支撑件以及连接部。转轴包括转轴本体和转轴外壳。轴本体设置于转轴外壳内,且与转轴外壳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位于转轴的两侧,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转轴本体转动连接。弯折支撑件位于转轴朝向柔性屏的一侧,并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柔性屏的弯折区相连接。此外,连接部设置于弯折支撑件与转轴之间,用于将弯折支撑件和转轴外壳相连接。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用于承载上述柔性屏,以保证柔性屏的平整性。此外,弯折支撑件包括能够向柔性屏提供支撑,并可以使得柔性屏弯折至最大角度。该弯折支撑件的下表面中靠近第一壳体的部分与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部分与第二壳体相连接。此外,该弯折支撑件下表面与转轴中的转轴本体相连接。在此情况下,弯折支撑件可以将分别位于其上表面的柔性屏和下表面的转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柔性屏的弯折区可以牢固的连接于折叠组件上,达到减小柔性屏在弯折区出现脱胶的几率。此外,由于转轴本体与转轴外壳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即使弯折支撑件与转轴外壳相连接,转轴本体仍然可以在转轴外壳内进行转动。可选的,多个连接部与弯折支撑件相连接。转轴外壳朝向弯折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一个连接部与一个安装通孔相配合。通过将连接部与安装孔相配合,使得弯折支撑件通过连接部与转轴外壳相连接。可选的,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安装通孔为螺纹通孔。连接部为螺纹紧固件。一个螺纹紧固件的头部位于所述连接通孔内,且其螺杆穿过一个连接通孔,并与一个螺纹通孔相连接。在此情况下,螺纹紧固件的头部可以位于连接通孔内,从而使得连接部与弯折支撑件相连接。此外,上述作为连接部的螺纹紧固件的螺杆可以旋入螺纹通孔中,以实现连接部与安装通孔的配合。从而通过连接部将弯折支撑件和转轴外壳相连接的目的。可选的,弯折支撑件包括柔性连接层以及多条刚性支撑条。该刚性支撑条沿转轴轴线方向设置,并且多条刚性支撑条间隔、并排设置。刚性支撑条与柔性连接层相连接。连接通孔贯穿柔性连接层和刚性支撑条。刚性支撑条可以向弯折支撑件提供刚度,以使得弯折支撑件能够对柔性屏的弯折区进行支撑。柔性连接层可以使得弯折支撑件具备柔韧性。从而使得柔性屏在弯折支撑件的支撑下,弯折的最大角度能够达到产品的要求。可选的,连接通孔为沉头孔。螺纹紧固件的头部低于,或平齐于弯折支撑件朝向柔性屏的表面。这样一来,通过将连接部的头部设置于沉头孔内,可以提高弯折支撑件与柔性屏相接触表面的平整度,降低柔性屏脱胶的几率。可选的,连接部为与弯折支撑件相连接的第一卡勾。一个第一卡勾伸入一个安装通孔内,并卡接于转轴外壳的内壁上。从而通过第一卡勾将弯折支撑件与转轴外壳相连接。可选的,弯折支撑件包括柔性连接层以及多条刚性支撑条。该刚性支撑条沿转轴轴线方向设置,并且多条刚性支撑条间隔、并排设置。刚性支撑条与柔性连接层相连接。第一卡勾与刚性支撑条的材料相同,且为一体结构。刚性支撑条的刚度较大,第一卡勾与刚性支撑条的材料相同时,该第一卡勾具有较大的刚度,从而能够提升弯折支撑件与转轴外壳的连接牢固性。在此基础上,第一卡勾与刚性支撑条为一体结构时,可以采用同一次注塑工艺,同时完成第一卡勾与刚性支撑条的制备。达到简化工艺的目的。可选的,至少一个刚性支撑条上,伸出柔性连接层的至少一端。折叠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卡勾和第三卡勾。第二卡勾与刚性支撑条上,伸出柔性连接层的部分相连接。第三卡勾设置于转轴外壳中与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端面。一个第二卡勾与一个第三卡勾相卡合。从而可以使得转轴外壳的两端也能够与弯折支撑件相连接,达到提高两者连接牢固性的目的。此外,上述第三卡勾可以与转轴外壳材料相同,且为一体结构。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一次注塑工艺,在制备转轴外壳的同时,完成第三卡勾的制备。可选的,多个安装通孔沿转轴的轴线排布。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在弯折显示终端弯折过程中,多个连接部受力均匀。可选的,连接部为胶层。弯折支撑件通过胶层与转轴外壳相连接。可选的,转轴外壳中与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的两个端面、与弯折支撑件相连接的表面、以及背离弯折支撑件的表面为平面。转轴外壳的其余表面为圆弧面。这样一来,转轴外壳的端面可以分别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中,与上述端面位于同一侧的表面平齐,提高折叠显示终端外观的平滑性。此外,转轴外壳背离弯折支撑件的表面为平面,可以使得折叠显示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转轴外壳背离弯折支撑件的表面与折叠显示终端的背面平齐,有利于提高折叠显示终端外观的平滑性。此外,转轴外壳的其余表面为圆弧面时,在折叠显示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上述转轴外壳的圆弧面在与弯折支撑件接触后,使得弯折支撑件朝向柔性屏的表面弯折成圆弧面,以对柔性屏进行支撑,进而使得与柔性屏在弯折区的弯折更加圆滑。可选的,折叠组件还包括与转轴本体相连接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转轴外壳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槽,以及朝向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叶片伸出第一安装槽,并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叶片伸出第二安装槽,并与第二壳体相连接。通过上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可以分别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和转轴本体相连接。可选的,第一壳体朝向柔性屏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一凹槽,弯折支撑件靠近第一壳体的一端粘接于第一凹槽内。第二壳体朝向柔性屏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凹槽,弯折支撑件靠近第二壳体的一端粘接于第二凹槽内。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使得折叠组件与柔性屏相粘接的表面平整,减小柔性屏开胶的几率。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显示终端,包括柔性屏,以及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折叠组件。柔性屏的第一非弯折区与折叠组件中的第一壳体相连接。柔性屏的第二非弯折区与折叠组件中的第二壳体相连接。柔性屏的弯折区与折叠组件中的弯折支撑件相连接。其中,弯折区位于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之间。上述折叠显示终端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中折叠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1中折叠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c为图1中折叠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a为图1所述的折叠显示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1所述的折叠显示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折叠组件与柔性屏的一种安装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用于承载柔性屏;所述折叠组件包括:/n转轴,包括转轴本体和转轴外壳;所述转轴本体设置于所述转轴外壳内,且与所述转轴外壳之间具有间隙;/n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轴本体转动连接;/n弯折支撑件,位于所述转轴朝向所述柔性屏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柔性屏的弯折区相连接;/n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弯折支撑件与所述转轴之间,用于将所述弯折支撑件和所述转轴外壳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用于承载柔性屏;所述折叠组件包括:
转轴,包括转轴本体和转轴外壳;所述转轴本体设置于所述转轴外壳内,且与所述转轴外壳之间具有间隙;
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轴本体转动连接;
弯折支撑件,位于所述转轴朝向所述柔性屏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柔性屏的弯折区相连接;
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弯折支撑件与所述转轴之间,用于将所述弯折支撑件和所述转轴外壳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折支撑件相连接;
所述转轴外壳朝向所述弯折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一个所述连接部与一个所述安装通孔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支撑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为螺纹通孔;所述连接部为螺纹紧固件;
一个所述螺纹紧固件的头部位于所述连接通孔内,且其螺杆穿过一个所述连接通孔,并与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支撑件包括柔性连接层以及多条刚性支撑条;所述刚性支撑条沿所述转轴轴线方向设置,多条所述刚性支撑条间隔、并排设置;所述刚性支撑条与所述柔性连接层相连接;
所述连接通孔贯穿所述柔性连接层和所述刚性支撑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为沉头孔;所述螺纹紧固件的头部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弯折支撑件朝向所述柔性屏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为与所述弯折支撑件相连接的第一卡勾;一个所述第一卡勾伸入一个所述安装通孔内,并卡接于所述转轴外壳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支撑件包括柔性连接层以及多条刚性支撑条;所述刚性支撑条沿所述转轴轴线方向设置,多条所述刚性支撑条间隔、并排设置;所述刚性支撑条与所述柔性连接层相连接;
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刚性支撑条的材料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春军赵杰范文肖振林彭乐雄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