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174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门把手(1)的联接装置,该门把手具有把手杠杆(3),它能在它与门板(100)外表面齐平的齐平位置、它通过电动机(7)伸出并可由使用者抓握的就绪位置、其中预加载的推‑推单元(13)被释放以在不致动电动机的情况下将把手杠杆置于就绪位置的向内咔哒位置之间移动,该联接装置包括:·连接到把手杠杆的杠杆轴(27);·与杠杆轴旋转地联接的推‑推杠杆环(29),它在将把手杠杆向内推到咔哒位置时经由推‑推杠杆与推‑推单元相互作用,从而释放预加载的推‑推单元并将杠杆推到就绪位置;·与所述杠杆轴旋转地联接的联接齿轮(31),它与电动机相互作用以将把手杠杆从齐平位置移到就绪位置,其中,杠杆轴经由被杠杆轴支承并将杠杆轴和联接齿轮旋转地连结的联接机构旋转地联接到联接齿轮,所述联接机构构造成允许杠杆轴相对于联接齿轮在与把手杠杆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间的角向距离对应的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运动。

Handle as-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门把手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组件,特别是具有齐平的门把手杠杆类型的车门组件。
技术介绍
这种车门把手组件包括电动机,该电动机在被致动时使把手杠杆在齐平位置与就绪位置之间移动。在齐平位置,把手杠杆与门体的外表面齐平。在就绪位置,把手杠杆从所述外表面突出,以便使用者可抓握。一旦使用者抓住处于其就绪位置的把手杠杆,他就可以通过将杠杆拉到进一步突出的解锁位置来将门解锁,在该解锁位置,门把手杠杆与闩锁机构相互作用(通过鲍登索、旋转销或齿轮机构)并将门解锁。当使用者释放把手杠杆时,把手杠杆弹簧将把手杠杆带回到其就绪位置。电动机还可以在打开或关闭门之后将把手杠杆从就绪位置移动到齐平位置。这样的门把手组件还包括后备机构,以在例如电动机或汽车电池故障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当电动机不能被致动时)能够打开门。该机构包括例如推-推机构,其中使用者从其齐平位置向内推压把手杠杆,直至到达释放预加载弹簧的咔哒位置。所述预加载的弹簧在释放时将把手杠杆从向内咔哒位置推压到突出的就绪位置。一旦用户以后备模式接近/操作车辆,电池通常将被再充电,和/或电动机故障将被解除并且可以恢复正常的电动致动。在正常工作中,电动机经由减速机构—例如蜗杆和齿轮机构—使把手杠杆进入运动状态,该减速机构在增大转矩值的同时降低电动机致动的转速。当使用者将杠杆从齐平位置推到咔哒位置时,所述减速机构被反向致动。当使用者以较快的速度打开门时,观察到由致动的不可逆引起的另一个问题。特别地,使用者拉动处于打开(伸出)位置的杠杆以引起门的打开。一旦门板到达充分打开的位置,使用者将通过推动把手杠杆以停止门板运动来停止该运动。这种力的反向导致杠杆被快速地从打开位置驱动回到就绪位置或齐平位置。在该运动期间,减速机构可以被反向地致动,可能以高移动速度被反向致动。在由于温度而增加的摩擦而导致不可逆的情况下,由此产生的反向致动可能导致减速机构损坏甚至破裂,从而有可能在手动后备开门时以及在恢复正常的电动致动(例如,在给电池再充电或解除电动机故障之后)危及整个门把手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用于车门把手的联接装置,该门把手具有把手杠杆,该把手杠杆可在齐平位置、就绪位置以及向内咔哒(碰响,发出咔哒声,click)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齐平位置中该把手杠杆与门板外表面齐平,在该就绪位置中该把手杠杆通过电动机伸出并可由使用者抓握,在该向内咔哒位置中,预加载的推-推单元被释放,以便在不致动电动机的情况下将把手杠杆置于所述就绪位置,该联接装置包括:·杠杆轴,其连接到把手杠杆,·推-推杠杆环,其与杠杆轴旋转地联接,在把手杠杆被向内推到咔哒位置时经由推-推杠杆与推-推单元相互作用,从而释放预加载的推-推单元并将把手杠杆推到就绪位置,·与杠杆轴旋转地联接的联接齿轮,其与电动机相互作用,以使把手杠杆从齐平位置移动到就绪位置,其中,杠杆轴经由被杠杆轴支承并且将杠杆轴和联接齿轮旋转地连结的联接机构旋转地联接到联接齿轮,该联接机构构造成允许杠杆轴相对于联接齿轮在与把手杠杆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角度上的)距离相对应的角度范围内自由旋转移动。相对的自由旋转移动允许当使用者将所述杠杆推入咔哒位置时以及当推-推单元将所述杠杆推入就绪位置时选择性地使杠杆和减速级脱开。所述联接装置可以具有以下分别地或组合地采用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杠杆轴在轴向部分上包括至少一个径向轨道,联接齿轮包括至少一个收纳径向轨道的圆弧形孔,该圆弧形孔的角向开度对应于把手杠杆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杠杆轴在轴向部分上包括两个在直径上相对的径向轨道,并且减速齿轮包括两个在径向上相对的圆弧形孔,径向轨道可以在该圆弧形孔中在与把手杠杆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相对应的角向位置之间自由移动。推-推杠杆由与杠杆轴的第一轴向部分形状配合的推-推杠杆环承载。杠杆轴、联接齿轮和推-推杠杆环由模制塑料制成。所述联接齿轮的带有啮合齿以便与减速机构相互作用的角向部分覆盖所述联接齿轮的大于把手杠杆的从咔哒位置到就绪位置的角度与从齐平位置到就绪位置的角度之和的角向部分。所述联接齿轮的带有啮合齿以便与减速机构相互作用的角向部分覆盖所述联接齿轮的大于从把手杠杆的咔哒位置到就绪位置的角度的两倍的角向部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相关的门把手,特别是用于车门的门把手,它具有把手杠杆,该把手杠杆可在齐平位置、就绪位置和向内咔哒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齐平位置中该把手杠杆与门板外表面齐平,在所述就绪位置中该把手杠杆通过电动机伸出并可由使用者抓握,在该向内咔哒位置中,预加载的推-推单元被释放,从而在不致动电动机的情况下将把手杠杆置于所述就绪位置,该门把手包括:·杠杆轴,其连接到把手杠杆,·推-推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预加载弹簧,它构造成在电动机不致动的情况下将把手杠杆从其中预加载弹簧被释放的咔哒位置带入就绪位置,·电动机和用于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把手杠杆的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包括一个联接齿轮,该联接齿轮的旋转使杠杆旋转,其中,杠杆轴经由被杠杆轴支承并将杠杆轴和联接齿轮旋转地连结的联接机构旋转地联接到联接齿轮,该联接机构构造成允许杠杆轴相对于联接齿轮在与把手杠杆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相对应的角度范围内自由旋转移动。推-推单元可以包括两个预加载的弹簧,所述弹簧在被释放时推动滑动件,该滑动件经由突出的指状部与从把手杠杆轴径向突出的推-推杠杆相互作用。减速机构可以包括蜗杆驱动器,该蜗杆驱动器与联接齿轮相互作用,以在电动机被致动时使把手杠杆运动。附图说明在阅读下面以示例性的方式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的对附图的描述时,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车门的示意剖视图,其中包括把手杠杆的把手被示出处于不同位置,·图2是车门把手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把手的联接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图2和3的把手的联接装置的分解图,其中示出了其主要部件的横截面,·图5a、5b、5c示出了图4的联接装置的不同位置,说明了推-推单元的情形,·图6a、6b、6c示出了图4的联接装置的不同位置,示出了机动化致动的情形。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适用于相同的元件。尽管附图指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可以通过稍微组合或变更所表示的实施例可以获得其它实施例,所述新实施例也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具有内置门把手1的车辆门板100的一系列示意性剖视图。门板100形成车辆的外表面,门把手1主要由其把手杠杆3(意在由使用者抓住并使其运动的部件)和把手框架5(在致动过程中保持静止的部件)表示。术语“内侧”、“外侧”和等效术语是关于车辆的内部和外部定义的。在图1的第一剖视图中,把手杠杆3处于齐平位置。在所述齐平位置,把手杠杆3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门把手(1)的联接装置,所述门把手(1)具有把手杠杆(3),该把手杠杆能在齐平位置、就绪位置和向内咔哒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齐平位置中所述把手杠杆与门板(100)的外表面齐平,在所述就绪位置中所述把手杠杆通过电动机(7)伸出并能被使用者抓握,在所述向内咔哒位置中,预加载的推-推单元(13)被释放以便在不致动所述电动机(7)的情况下使所述把手杠杆(3)处于所述就绪位置,所述联接装置包括:/n·杠杆轴(27),该杠杆轴连接所述把手杠杆(3),/n·推-推杠杆环(29),该推-推杠杆环与所述杠杆轴(27)旋转地联接,并且在把手杠杆(3)被向内推到咔哒位置时经由推-推杠杆(30)与推-推单元(13)相互作用,从而释放所述预加载的推-推单元(13)并将所述杠杆(3)推到就绪位置,/n·与所述杠杆轴(27)旋转地联接的联接齿轮(31),该联接齿轮与所述电动机(7)相互作用,以使所述把手杠杆(3)从齐平位置移动到就绪位置,/n其中,所述杠杆轴(27)经由联接机构旋转地联接所述联接齿轮(31),该联接机构被所述杠杆轴(27)支承并且将所述杠杆轴(27)旋转地联接至所述联接齿轮(31),所述联接机构构造成允许所述杠杆轴(27)相对于所述联接齿轮(31)在一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运动,该角度范围对应于所述把手杠杆(3)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9 EP 17178797.11.一种用于车门把手(1)的联接装置,所述门把手(1)具有把手杠杆(3),该把手杠杆能在齐平位置、就绪位置和向内咔哒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齐平位置中所述把手杠杆与门板(100)的外表面齐平,在所述就绪位置中所述把手杠杆通过电动机(7)伸出并能被使用者抓握,在所述向内咔哒位置中,预加载的推-推单元(13)被释放以便在不致动所述电动机(7)的情况下使所述把手杠杆(3)处于所述就绪位置,所述联接装置包括:
·杠杆轴(27),该杠杆轴连接所述把手杠杆(3),
·推-推杠杆环(29),该推-推杠杆环与所述杠杆轴(27)旋转地联接,并且在把手杠杆(3)被向内推到咔哒位置时经由推-推杠杆(30)与推-推单元(13)相互作用,从而释放所述预加载的推-推单元(13)并将所述杠杆(3)推到就绪位置,
·与所述杠杆轴(27)旋转地联接的联接齿轮(31),该联接齿轮与所述电动机(7)相互作用,以使所述把手杠杆(3)从齐平位置移动到就绪位置,
其中,所述杠杆轴(27)经由联接机构旋转地联接所述联接齿轮(31),该联接机构被所述杠杆轴(27)支承并且将所述杠杆轴(27)旋转地联接至所述联接齿轮(31),所述联接机构构造成允许所述杠杆轴(27)相对于所述联接齿轮(31)在一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运动,该角度范围对应于所述把手杠杆(3)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轴(27)在轴向部分(27b)上包括至少一个径向轨道(35),所述联接齿轮(31)包括收纳所述径向轨道(35)的至少一个圆弧形孔(39),所述圆弧形孔(39)的角向开度对应于所述把手杠杆(3)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轴(27)在轴向部分(27b)上包括两个径向相对的径向轨道(35),所述减速齿轮(31)包括两个径向相对的圆弧形孔(39),在这两个圆弧形孔中,所述径向轨道(35)能在与所述把手杠杆(3)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相对应的角向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推杠杆(30)由与所述杠杆轴(27)的第一轴向部分(27a)形状配合的推-推杠杆环(29)承载。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轴(27)、所述联接齿轮(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林德A·拉瓦尔R·格勒努亚T·斯梅里盖A·格林G·德普雷奥
申请(专利权)人:U希恩德国进入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