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包括微晶玻璃板、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和导电部。通过在微晶玻璃板的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形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在片状石墨烯烧结层表面设置有两组不相互接触的导电部,由于通过烧结后固定在微晶玻璃板一侧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具有稳定的物理结构,结构十分稳定,与微晶玻璃板的结合更为紧密,高温下不易炸裂,而且没有使用胶水进行粘接,在高温下不会出现胶水熔融的问题,经过试验后证实通过本方法生产出的石墨烯加热板发热温度可以高达550度至60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了石墨烯加热板的发热温度。
A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graphene heat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板领域,特别是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
技术介绍
发热板是现在为了加热物品所常用的一种加热方式,而石墨烯是现在新兴的一种加热载体,通过对片状石墨烯板通电可以使其产生高温,但是由于完整的片状石墨烯成本较高,现有的石墨烯加热板采用的制造工艺是将片状石墨烯粉末与特定胶水混合,然后涂覆在微晶玻璃板上之后硬化从而制成。但是这种工艺生产的石墨烯加热板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石墨烯加热板加热温度只能加热到230-300度,超过这个温度后,石墨烯加热板的工作状态就十分不稳定,胶水会出现熔融状态,石墨烯加热板很容易炸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承受更高温度的石墨烯加热板。本专利技术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包括:微晶玻璃板,所述微晶玻璃板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而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两组导电部,两组导电部互不接触的位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晶玻璃板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对应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网状工艺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部为导电银浆,两组导电银浆沿片状石墨烯烧结板两侧对称布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面积小于微晶玻璃板,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位于微晶玻璃板中部,所述导电银浆同时覆盖片状石墨烯烧结层边缘和微晶玻璃板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状石墨烯混合物包括质量组分为30-50%的片状石墨烯、10-40%的碳晶粉、1-5%的助剂、1-5%的催化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晶玻璃板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管状石墨烯导热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晶玻璃板对应管状石墨烯导热层的侧面为磨砂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石墨烯导热层由质量组分为70-90%的耐高温油墨和10-30%的管状石墨烯粉体组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石墨烯导热层的厚度为30-50微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和导电涂层外侧覆盖有绝缘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微晶玻璃板的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形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在片状石墨烯烧结层表面设置有两组不相互接触的导电部,由于通过烧结后固定在微晶玻璃板一侧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具有稳定的物理结构,结构十分稳定,与微晶玻璃板的结合更为紧密,高温下不易炸裂,而且没有使用胶水进行粘接,在高温下不会出现胶水熔融的问题,经过试验后证实通过本方法生产出的石墨烯加热板发热温度可以高达550度至60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了石墨烯加热板的发热温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去除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微晶玻璃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5,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包括:微晶玻璃板10,所述微晶玻璃板10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而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实际烧结过程是通过将石墨烯混合物先涂覆在微晶玻璃板10上然后与微晶玻璃板10进行一体烧结,从而使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与微晶玻璃板10结合更为紧密;两组导电部,两组导电部互不接触的位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表面。两组导电部,两组导电部互不接触的位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表面。通过在微晶玻璃板10的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形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在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表面设置有两组不相互接触的导电部,由于通过烧结后固定在微晶玻璃板10一侧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具有稳定的物理结构,结构更为稳定,而且与微晶玻璃板10的结合更为紧密,高温下不易炸裂,而且没有使用胶水进行粘接,在高温下不会出现胶水熔融的问题,经过试验后证实通过本方法生产出的石墨烯加热板发热温度可以高达550度至60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了石墨烯加热板的发热温度。进一步进行改进,为了能使给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通电发热时,电流运行的更为规律,从而减小能源的损耗,优选所述微晶玻璃板10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对应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网状工艺槽11。通过网状工艺槽11,使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烧结完成时,其上会形成网状通路,这些网状通路与周围的石墨烯烧结层厚度有一定的区别,从而能使电流大部分沿这些网状通路进行流动,从而使电流流动更为规范,从而减小了电能的无端损耗。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导电部为导电银浆40,两组导电银浆40沿片状石墨烯烧结板两侧对称布置。所述导电部也可以为一体烧结于片状石墨烯烧结板上的铜丝。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面积小于微晶玻璃板10,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位于微晶玻璃板10中部,此时优选所述导电银浆40同时覆盖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边缘和微晶玻璃板10表面。进一步进行改进,经过试验分析,优选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包括质量组分为30-50%的片状石墨烯、10-40%的碳晶粉、1-5%的助剂、1-5%的催化剂。此时烧结形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稳定性更强。进一步进行改进,为了增大导热效率,优选在微晶玻璃板10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管状石墨烯导热层30。管状石墨烯虽然热力学效应较差,但是其具有超高的导热能效,能快速的将微晶玻璃板10另一侧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炊具底部,相比于直接使用微晶玻璃板10进行导热相比,热效率传导更强。进一步进行改进,为了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微晶玻璃板(10),所述微晶玻璃板(10)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而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n两组导电部,两组导电部互不接触的位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晶玻璃板(10),所述微晶玻璃板(10)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而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
两组导电部,两组导电部互不接触的位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微晶玻璃板(10)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对应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网状工艺槽(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导电部为导电银浆(40),两组导电银浆(40)沿片状石墨烯烧结板两侧对称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面积小于微晶玻璃板(10),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位于微晶玻璃板(10)中部,所述导电银浆(40)同时覆盖片状石墨烯烧结层(20)边缘和微晶玻璃板(10)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斌,莫奕田,简炳根,
申请(专利权)人:王成斌,莫奕田,简炳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