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93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其包括管束框架、固定在管束框架上的支撑板、安装在管束框架上的石墨改性PP换热管、换热管之间用弯头以及连接管连接,安装在石墨改性PP换热管端部的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分别与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相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其中,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均与石墨改性PP换热管相连通,石墨改性PP换热管可以避免喷淋出来的水使换热管束外壁结水垢,采用管束框架配合支撑板可以提高换热管束的结构稳定性。

A heat exchange tube bundle for closed 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
本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
技术介绍
在铸造、制冷、冶金、医药化工、等行业需要对工艺过程介质进行冷却,现有的一类冷却方法是采用液蒸发热的方式,利用喷淋装置把水喷洒在换热管上对换热的液体进行冷却。但采用闭式冷却塔冷却时,喷淋出来的水容易使换热管外壁结水垢,影响换热效果。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572710U,于2010年9月8日公告的一种喷淋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接头、水箱、多个第二旋转接头和喷嘴,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第一旋转接头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每个所述出水口上连接一个所述第二旋转接头,每个所述第二旋转接头上安装有一个所述喷嘴。虽然该专利提高了喷淋冷却的效率,但喷嘴中的水喷洒在换热管上时,容易使换热管外壁结水垢,影响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因此,亟待提供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以避免喷淋出来的水使换热管束外壁结水垢,影响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既能避免喷淋出来的水使换热管束外壁结水垢,同时还可以提高换热管束的结构稳定性和换热效率。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包括管束框架、固定在所述管束框架上的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管束框架上的石墨改性PP换热管、安装在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端部的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分别与所述出口集合管箱和所述入口集合管箱相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其中,所述出口集合管箱和所述入口集合管箱均与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相连通。可选的,至少2根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组成一个换热管束,相邻的换热管束之间采用上弯头、下弯头和连接管相连通。可选的,所述上弯头和所述下弯头分别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之间采用热熔的方式相固定,所述上弯头和所述下弯头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相固定。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竖直固定在所述管束框架的中部。可选的,所述出口集合管箱和所述入口集合管箱均为半圆形集合管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包括管束框架、固定在管束框架上的支撑板、安装在管束框架上的石墨改性PP换热管、安装在石墨改性PP换热管端部的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分别与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相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其中,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均与石墨改性PP换热管相连通,石墨改性PP换热管配合集合管箱可以避免喷淋出来的水使换热管束外壁结水垢,采用管束框架配合支撑板可以提高换热管束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图1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包括管束框架7、固定在管束框架7上的支撑板8、安装在管束框架7上的石墨改性PP换热管3、安装在石墨改性PP换热管3端部的出口集合管箱2和入口集合管箱10、分别与出口集合管箱2和入口集合管箱10相连通的冷却液出口9和冷却液入口1,其中,出口集合管箱2和入口集合管箱10均与石墨改性PP换热管3相连通。也即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的管束框架7上设置多根石墨改性PP换热管3,其中,至少2根石墨改性PP换热管3组成一个换热管束,相邻的换热管束之间采用上弯头4、下弯头6和连接管5相连通。具体的,参考图1所示,出口集合管箱2和入口集合管箱10上均连通石墨改性PP换热管3,并且石墨改性PP换热管3的端部与上弯头4和下弯头6的端部采用热熔的方式相固定,上弯头4和下弯头6的另一端与连接管5之间采用热熔的方式相固定,也即上弯头4和下弯头6通过连接管5相连通,相邻的2根石墨改性PP换热管3通过上弯头4、下弯头6和连接管5相连通。石墨改性PP换热管3的端部与上弯头4和下弯头6的端部采用热熔的方式相固定,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焊接固定方式,不仅固定可靠,而且,连接的变化形式多样,非常方便和实用。参考图1所示,支撑板8竖直固定在管束框架7的中部,其中,支撑板8用于加强管束框架7的架构强度,石墨改性PP换热管3穿插设置在管束框架7的内部。其中,优选的,出口集合管箱2和入口集合管箱10均为半圆形集合管箱,并且冷却液出口9和冷却液入口1分别固定在出口集合管箱2和入口集合管箱10的圆顶端,石墨改性PP换热管3设置在出口集合管箱2和入口集合管箱10的平面端,这样可以保证冷却液的合理流速和冷却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包括管束框架、固定在管束框架上的支撑板、安装在管束框架上的石墨改性PP换热管、安装在石墨改性PP换热管端部的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分别与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相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其中,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均与石墨改性PP换热管相连通,石墨改性PP换热管配合集合管箱可以避免喷淋出来的水使换热管束外壁结水垢,采用管束框架配合支撑板可以提高换热管束的结构稳定性。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包括管束框架、固定在所述管束框架上的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管束框架上的石墨改性PP换热管、安装在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端部的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分别与所述出口集合管箱和所述入口集合管箱相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其中,所述出口集合管箱和所述入口集合管箱均与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包括管束框架、固定在所述管束框架上的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管束框架上的石墨改性PP换热管、安装在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端部的出口集合管箱和入口集合管箱、分别与所述出口集合管箱和所述入口集合管箱相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其中,所述出口集合管箱和所述入口集合管箱均与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束,其特征在于,至少2根所述石墨改性PP换热管组成一个换热管束,相邻的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翰黄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联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王博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