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85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包括热风炉体,热风炉体一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燃烧机,第一鼓风机的排风端安装有进风管,进风管插设于通孔内,进风管下端在热风炉体内连通连接有螺旋预热管,热风炉体内部顶表面在螺旋预热管相邻位置固定安装有吸热板,吸热板相反于螺旋预热管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组吸热杆,热风炉体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夹层腔,第二鼓风机的排风端连通于进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旋预热管和吸热板吸收火焰的热量,第一鼓风机灌入热风炉体内的风经过螺旋预热管能够首先进行预热,第二鼓风机灌入的风经过夹层腔能够预热,炉体内热量损失小,热利用率高,排风温度能够得到保障。

A kind of gas hot blast furnace with waste heat recyc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
本技术涉及热风炉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
技术介绍
现存的燃气热风炉,在燃烧过程中,热量通过炉体向外散发热辐射,导致热量流失,利用率变低,而且从外界进入炉体内的风不能快速进行预热,导致从炉体排风的温度得不到保障。另外,进风以自然风为主,但是自然风的控制较难实现,容易导致燃烧过程缺氧,燃烧不稳定。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预热且余热能够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包括热风炉体,所述热风炉体一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燃烧机,燃烧机的喷嘴贯通于热风炉体内,所述热风炉体上表面一端开设有通孔,热风炉体上表面在通孔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一鼓风机的排风端安装有进风管,进风管插设于通孔内,进风管下端在热风炉体内连通连接有螺旋预热管,所述热风炉体内部顶表面在螺旋预热管相邻位置固定安装有吸热板,吸热板相反于螺旋预热管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组吸热杆,所述热风炉体内部底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挡板,热风炉体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夹层腔,热风炉体内部顶表面在通孔相邻位置开设有贯通于夹层腔的出风口,热风炉体相对于燃烧机一侧表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鼓风机,热风炉体表面在第二鼓风机位置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贯通于夹层腔,所述第二鼓风机的排风端连通于进风口,所述热风炉体相反于燃烧机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抽风机,抽风机的抽风端连通于热风炉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机的喷嘴与螺旋预热管及吸热板位置相互平齐。进一步地,所述吸热板相对于螺旋预热管的一侧表面竖向均匀开设有多组切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螺旋预热管和吸热板吸收火焰的热量,第一鼓风机灌入热风炉体内的风经过螺旋预热管能够首先进行预热,预热后的风从螺旋预热管排出与火焰接触变成热风,吸热杆起到的保温作用,通过第二鼓风机可以提高进风量,第二鼓风机灌入的风经过夹层腔能够预热,从而保证第二鼓风机灌入的风的温度能够更加快速的升高,炉体内热量损失小,热利用率高,排风温度能够得到保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螺旋预热管结构图。图中:1热风炉体、2燃烧机、3通孔、4支撑架、5第一鼓风机、6进风管、7螺旋预热管、8吸热板、9切槽、10吸热杆、11挡板、12夹层腔、13出风口、14第二鼓风机、15进风孔、16抽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包括热风炉体1,所述热风炉体1一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燃烧机2,燃烧机2的喷嘴贯通于热风炉体1内,所述热风炉体1上表面一端开设有通孔3,热风炉体1上表面在通孔3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鼓风机5,所述第一鼓风机5的排风端安装有进风管6,进风管6插设于通孔3内,进风管6下端在热风炉体1内连通连接有螺旋预热管7,所述热风炉体1内部顶表面在螺旋预热管7相邻位置固定安装有吸热板8,吸热板8相反于螺旋预热管7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组吸热杆10,所述热风炉体1内部底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1,热风炉体1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夹层腔12,热风炉体1内部顶表面在通孔3相邻位置开设有贯通于夹层腔12的出风口13,热风炉体1相对于燃烧机2一侧表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鼓风机14,热风炉体1表面在第二鼓风机14位置开设有进风口15,进风口15贯通于夹层腔12,所述第二鼓风机14的排风端连通于进风口15,所述热风炉体1相反于燃烧机2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抽风机16,抽风机16的抽风端连通于热风炉体1内,通过抽风机16能够将热风抽到需要使用到热风的设备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机2的喷嘴与螺旋预热管7及吸热板8位置相互平齐。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热板8相对于螺旋预热管7的一侧表面竖向均匀开设有多组切槽9,增大了吸热板8与燃烧机2的火苗接触的面积,使得吸热板8能够吸收到更多热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开启燃烧机2和第一鼓风机5,燃烧机2通过喷嘴向热风炉体1内灌火苗,火焰能够直接喷在螺旋预热管7和吸热板8表面,对螺旋预热管7和吸热板8进行加热,第一鼓风机5灌入热风炉体1内的风经过螺旋预热管7能够首先进行预热,预热后的风从螺旋预热管7排出与火焰接触变成热风,热风沿着挡板11上升与吸热杆10接触,吸热杆10起到的保温作用,然后通过抽风机16排出,当需要提高风量的时候,启动第二鼓风机14,由于热风炉体1内壁吸收到很多热量,第二鼓风机14灌入的风经过夹层腔12能够预热,从而保证第二鼓风机14灌入的风的温度能够更加快速的升高。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包括热风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体(1)一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燃烧机(2),燃烧机(2)的喷嘴贯通于热风炉体(1)内,所述热风炉体(1)上表面一端开设有通孔(3),热风炉体(1)上表面在通孔(3)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鼓风机(5),所述第一鼓风机(5)的排风端安装有进风管(6),进风管(6)插设于通孔(3)内,进风管(6)下端在热风炉体(1)内连通连接有螺旋预热管(7),所述热风炉体(1)内部顶表面在螺旋预热管(7)相邻位置固定安装有吸热板(8),吸热板(8)相反于螺旋预热管(7)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组吸热杆(10),所述热风炉体(1)内部底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1),热风炉体(1)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夹层腔(12),热风炉体(1)内部顶表面在通孔(3)相邻位置开设有贯通于夹层腔(12)的出风口(13),热风炉体(1)相对于燃烧机(2)一侧表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鼓风机(14),热风炉体(1)表面在第二鼓风机(14)位置开设有进风口(15),进风口(15)贯通于夹层腔(12),所述第二鼓风机(14)的排风端连通于进风口(15),所述热风炉体(1)相反于燃烧机(2)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抽风机(16),抽风机(16)的抽风端连通于热风炉体(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包括热风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体(1)一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燃烧机(2),燃烧机(2)的喷嘴贯通于热风炉体(1)内,所述热风炉体(1)上表面一端开设有通孔(3),热风炉体(1)上表面在通孔(3)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鼓风机(5),所述第一鼓风机(5)的排风端安装有进风管(6),进风管(6)插设于通孔(3)内,进风管(6)下端在热风炉体(1)内连通连接有螺旋预热管(7),所述热风炉体(1)内部顶表面在螺旋预热管(7)相邻位置固定安装有吸热板(8),吸热板(8)相反于螺旋预热管(7)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组吸热杆(10),所述热风炉体(1)内部底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1),热风炉体(1)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夹层腔(12),热风炉体(1)内部顶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阳康庆国张宏伟赵世禹孙守建刘志刚孙永罗号然
申请(专利权)人: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