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50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其包括底座、马达定子、扇叶和马达转子,该底座上固定有中空的金属中管,金属中管内安装有第一、第二轴承及置于第一、第二轴承之间的华司,且金属中管底部卡嵌固定有定位环,定位环将第一、第二轴承锁固于该金属中管内,并保持第一、第二轴承同心;扇叶中固定的转轴穿入金属中管,并依次穿设于第一、第二轴承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金属制成的金属中管装载第一、第二轴承,并将定位环卡嵌固定于金属中管底部,以此保证结构强度,还可保证完成装配后的第一、第二轴承的同心度,从而提高产品的寿命和降低磨擦噪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第二轴承通过华司分隔开来,并可防止二者内部的润滑油脂串混影响其寿命和噪音。

A double bearing fa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
:本技术涉及散热风扇产品
,特指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发展逐渐朝向高性能、高频率、高速度与轻薄化的方向演进。随着电子产品的性能不断地提升,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其内部芯片组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芯片数量不断增加,芯片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也相应地增大,如果不及时驱散这些热量,将会极大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使电子产品的运算速度降低,随着热量的不断累积,还可能烧毁电子产品,因此必须对电子产品进行散热。散热风扇在现阶段电子产品散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现有技术中的散热风扇一般会采用双轴承结构,即采用两个轴承,以此保证扇叶中转轴装配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保证扇叶旋转更加顺畅,但是会出现以下问题:扇叶中的转轴在长时间使用后,两个轴承的同心度得不到保证,导致影响产品的寿命,并且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问题。另外,两个轴承之间的润滑油脂相互串混,也会影响其寿命和噪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双轴承型风扇结构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马达定子以及安装于该马达定子上并可相对该马达定子旋转的扇叶和固定于该扇叶中并与该马达定子适配的马达转子,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中空的金属中管,该金属中管内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置于该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并用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隔开的华司,且该金属中管底部卡嵌固定有一定位环,该定位环将该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锁固于该金属中管内,并保持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同心;扇叶中固定的转轴穿入该金属中管,并依次穿设于该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中。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轴承为滚珠轴承,该第二轴承为含油轴承。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含油轴承外围成型有若干油道,该油道连通该含油轴承的第一轴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中管为铜制中管。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下端还伸入所述定位环中,且该转轴下端还卡合固定有扣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中管上端开口处边缘向内成型有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与所述第一轴承上端外缘接触。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叶包括有轮毂以及复数成型于该轮毂外围并呈螺旋状分布的叶片,该轮毂与所述转轴上端固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叶片呈平板状,并与轮毂端面垂直。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环为铜环,该铜环外围成型有一圈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与金属中管内壁抵压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金属制成的一体式结构的金属中管装载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并将定位环卡嵌固定于金属中管底部,以此将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稳定装配于该金属中管内部,并可保证结构强度,还可保证完成装配后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同心度,从而提高产品的寿命和降低磨擦噪音,另外,本技术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安装华司,该华司将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隔开来,并可防止二者内部的润滑油脂串混影响其寿命和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立体分解产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3所示,为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其包括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的马达定子2以及安装于该马达定子2上并可相对该马达定子2旋转的扇叶3和固定于该扇叶3中并与该马达定子2适配的马达转子4,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中空的金属中管5,该金属中管5内安装有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以及置于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之间并用于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分隔开的华司53,且该金属中管5底部卡嵌固定有一定位环54,该定位环54将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锁固于该金属中管5内,并保持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同心;扇叶3中固定的转轴6穿入该金属中管5,并依次穿设于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中。本技术采用金属制成的一体式结构的金属中管5装载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并将定位环54卡嵌固定于金属中管5底部,以此将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稳定装配于该金属中管5内部,并可保证结构强度,还可保证完成装配后的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的同心度,从而提高产品的寿命和降低磨擦噪音,另外,本技术在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之间安装华司53,该华司53将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分隔开来,并可防止二者内部的润滑油脂串混影响其寿命和噪音。所述第一轴承51为滚珠轴承,该第二轴承52为含油轴承,该转轴6与滚珠轴承的内环固定,该滚珠轴承的外环与金属中管5抵压接触。其中,所述含油轴承外围成型有若干油道521,该油道521连通该含油轴承的第一轴孔522,以此保证含油轴承的含油量,使转轴6旋转起来更加顺畅。所述金属中管5为铜制中管。所述转轴6下端还伸入所述定位环54中,且该转轴6下端还卡合固定有扣环61,使转轴6稳定安装于金属中管5。所述金属中管5上端开口处边缘向内成型有环形凸缘55,该环形凸缘55与所述第一轴承51上端外缘接触,以此保证装配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扇叶3包括有轮毂31以及复数成型于该轮毂31外围并呈螺旋状分布的叶片32,该轮毂31与所述转轴6上端固定,该结构的扇叶3能够产品更大的风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所述叶片32呈平板状,并与轮毂31端面垂直。所述定位环54为铜环,该铜环外围成型有一圈定位凸起541,该定位凸起541与金属中管5内壁抵压接触,以此使定位环54稳定装配于金属中管5内。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金属制成的一体式结构的金属中管5装载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并将定位环54卡嵌固定于金属中管5底部,以此将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稳定装配于该金属中管5内部,并可保证结构强度,还可保证完成装配后的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的同心度,从而提高产品的寿命和降低磨擦噪音,另外,本技术在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之间安装华司53,该华司53将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分隔开来,并可防止二者内部的润滑油脂串混影响其寿命和噪音。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其包括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的马达定子(2)以及安装于该马达定子(2)上并可相对该马达定子(2)旋转的扇叶(3)和固定于该扇叶(3)中并与该马达定子(2)适配的马达转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中空的金属中管(5),该金属中管(5)内安装有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以及置于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之间并用于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分隔开的华司(53),且该金属中管(5)底部卡嵌固定有一定位环(54),该定位环(54)将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锁固于该金属中管(5)内,并保持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同心;该扇叶(3)中固定的转轴(6)穿入该金属中管(5),并依次穿设于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其包括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的马达定子(2)以及安装于该马达定子(2)上并可相对该马达定子(2)旋转的扇叶(3)和固定于该扇叶(3)中并与该马达定子(2)适配的马达转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中空的金属中管(5),该金属中管(5)内安装有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以及置于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之间并用于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分隔开的华司(53),且该金属中管(5)底部卡嵌固定有一定位环(54),该定位环(54)将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锁固于该金属中管(5)内,并保持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同心;该扇叶(3)中固定的转轴(6)穿入该金属中管(5),并依次穿设于该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51)为滚珠轴承,该第二轴承(52)为含油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轴承型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轴承外围成型有若干油道(521),该油道(521)连通该含油轴承的第一轴孔(5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坤欧阳普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擎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