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4494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注水管线、流入控制闸门、起始端单流阀、M型连续折管、末端单流阀、末端控制闸门及回水管线;所述流入控制闸门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线的起始端,所述起始端单流阀也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线上,并位于所述流入控制闸门之后;所述注水管线用于向所述M型连续折管注水,冷却装置工作时,所述M型连续折管紧贴待冷却的泵体均匀布设;所述末端单流阀设置在所述M型连续折管的出口,所述末端控制闸门设置在所述末端单流阀与回水管线之间。本方案设计简单,不需要额外动力利用前后压差即可运行;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推广;维护方便,安装完成后即可长时间运行,并且可以重复再利用。

A mounted cooling device for pump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当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时,油层地层能量不足,为了提高油藏采收率,高压注水成为油田最常见的采油手段之一,螺杆泵也成为最常见的高压增注注水用设备。螺杆泵在运行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来水压力不稳定导致地层注不够,二是泵体在压力变化时容易导致温度过高引发过载保护导致泵停止运行。目前,主要主要解决方法是监测泵体运转情况,一旦发生泵体高温停运现象及时发出警报,然后由采油工进行复位,并等待泵体自然降温后再重新启动,利用这种被动方式进行日常生产维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泵体过热停运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用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通过设计一套外部挂载的自循环冷却系统,为增注泵提供外体的循环冷却功能,提高泵体抗高温能力,解决过于频繁的泵体过热停运问题,适用于设计注水量较低的高压增注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注水管线、流入控制闸门、起始端单流阀、M型连续折管、末端单流阀、末端控制闸门及回水管线;所述流入控制闸门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线的起始端,所述起始端单流阀也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线上,并位于所述流入控制闸门之后;所述注水管线用于向所述M型连续折管注水,冷却装置工作时,所述M型连续折管紧贴待冷却的泵体均匀布设;所述末端单流阀设置在所述M型连续折管的出口,所述末端控制闸门设置在所述末端单流阀与回水管线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M型连续折管的数量为两套,所述起始端单流阀通过一个三通接头分别与两套M型连续折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末端单流阀通过一个三通接头分别与两套M型连续折管的出口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M型连续折管的数量为两套,两套M型连续折管串联连接在所述起始端单流阀和末端单流阀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安全阀,设置在所述流入控制闸门与末端控制闸门之间的管线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泄压管,所述泄压管安装在所述安全阀的泄压口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定位销,两套所述M型连续折管通过所述定位销转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油田用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是一套挂载在待冷却泵体外部的自循环冷却系统,为增注泵提供外体的循环冷却功能,提高泵体抗高温能力,解决过于频繁的泵体过热停运问题,适用于对注水量较低的高压增注泵进行冷却。本方案设计简单,不需要额外动力利用前后压差即可运行;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推广;维护方便,安装完成后即可长时间运行,并且可以重复再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组M型连续折管4的侧视图;图3为两组M型连续折管4扣合后的侧视图;图4为两组M型连续折管4打开后的正视图;图5为两组M型连续折管4闭合后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冷却装置主要包括:注水管线1、流入控制闸门2、起始端单流阀3、M型连续折管4、末端单流阀5、末端控制闸门6及回水管线7。流入控制闸门2设置在注水管线1的起始端,起始端单流阀3也设置在注水管线1上,并位于流入控制闸门2之后。注水管线1用于向M型连续折管注水4,冷却装置工作时,M型连续折管4紧贴待冷却的泵体均匀布设。末端单流阀5设置在M型连续折管4的出口,末端控制闸门6设置在末端单流阀5与回水管线7之间。在一实施例中,M型连续折管4的数量为两套,起始端单流阀3通过一个三通接头分别与两套M型连续折管4的入口连接,同样地,末端单流阀5也通过一个三通接头分别与两套M型连续折管4的出口连接。在一实施例中,M型连续折管4的数量为两套,两套M型连续折管4串联连接后,连接在起始端单流阀3和末端单流阀5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安全阀(图中未标示出),安全阀设置在流入控制闸门2与末端控制闸门6之间的管线上。即,安全阀可以设置在流入控制闸门2与起始端单流阀3之间的管线上,可以设置在起始端单流阀3和M型连续折管4之间的管线上,也可以设置在M型连续折管4与末端单流阀5之间的管线上,抑或设置在末端单流阀5与末端控制闸门6之间的管线上。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泄压管,泄压管安装在安全阀的泄压口上。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定位销8,两套M型连续折管4通过定位销转动连接。图2为一组M型连续折管4的侧视图,图3为两组M型连续折管4扣合后的侧视图,图4为两组M型连续折管4打开后的正视图,图5为两组M型连续折管4闭合后的正视图。两组M型连续折管4通过定位销8固定,并且紧贴泵体设置,此时定位销8与泵体平行。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冷却水来水与水表之间开孔,接入注水管线1,并焊接好流入控制闸门2和起始端单流阀3。然后,将M型连续折管4紧贴待冷却的泵体设置,并用定位销8进行固定,M型连续折管4的出水口焊接末端单流阀5、末端控制闸门6,冷却水从M型连续折管4流出,然后通过回水管线7返回水站。各装置安装完毕后试运行,对流水大小情况监测,调节闸门开关程度使冷却循环达到设计计划,正常后投入正式运行即可。本技术提供的油田用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是一套挂载在待冷却泵体外部的自循环冷却系统,为增注泵提供外体的循环冷却功能,提高泵体抗高温能力,解决过于频繁的泵体过热停运问题,适用于对注水量较低的高压增注泵进行冷却。本方案设计简单,不需要额外动力利用前后压差即可运行;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推广;维护方便,安装完成后即可长时间运行,并且可以重复再利用。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注水管线、流入控制闸门、起始端单流阀、M型连续折管、末端单流阀、末端控制闸门及回水管线;/n所述流入控制闸门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线的起始端,所述起始端单流阀也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线上,并位于所述流入控制闸门之后;所述注水管线用于向所述M型连续折管注水,冷却装置工作时,所述M型连续折管紧贴待冷却的泵体均匀布设;所述末端单流阀设置在所述M型连续折管的出口,所述末端控制闸门设置在所述末端单流阀与回水管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注水管线、流入控制闸门、起始端单流阀、M型连续折管、末端单流阀、末端控制闸门及回水管线;
所述流入控制闸门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线的起始端,所述起始端单流阀也设置在所述注水管线上,并位于所述流入控制闸门之后;所述注水管线用于向所述M型连续折管注水,冷却装置工作时,所述M型连续折管紧贴待冷却的泵体均匀布设;所述末端单流阀设置在所述M型连续折管的出口,所述末端控制闸门设置在所述末端单流阀与回水管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载式泵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连续折管的数量为两套,所述起始端单流阀通过一个三通接头分别与两套M型连续折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末端单流阀通过一个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增杰陈智军徐朋姚嘉峰尹金伟王压群王立新刘军潘博高佳兴刘春含郑瑶张青肖勇白成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