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43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转动安装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柱以与所述基座连接端为圆点呈扇形分布,若干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基座之间分别连接有液压顶杆,所述液压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连接有弧形拱梁,所述弧形拱梁上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端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挂扣有防护网,所述弧形拱梁包括若干与所述支撑柱相对应的弧形分支梁,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若干支撑柱以及安装在支撑柱另一端的弧形拱梁,不仅能够有效缩减支护组件的占用空间,而且有效提高了支护组件的支撑能力,提高安全性能。

A temporary support component for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的交通方式之一,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在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铁的日常运营维护中,支护工程是地铁施工前期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临时支护是指在地下作业时,为了防止岩石的掉落,采取措施支住顶板,使施工得以继续进行的一种暂时的支护方式,例如专利号为CN201621114831.2提供了一种地铁施工支护装置,通过拱形钢板在地铁施工中进行支护,有效的减少了钢筋与混凝土的用量,且可通过支护装置上安装的滚轮,在隧道开挖的同时,利用地铁轨道直接运输进入隧道内,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现有技术的支护装置结构较大,不方便施工完成后的移动与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若干支撑柱以及安装在支撑柱另一端的弧形拱梁,不仅能够有效缩减支护组件的占用空间,而且有效提高了支护组件的支撑能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支护装置结构较大而导致支护装置移动不便,不方便后期收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转动安装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柱以与所述基座连接端为圆点呈扇形分布,若干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基座之间分别连接有液压顶杆,所述液压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连接有弧形拱梁,所述弧形拱梁上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端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挂扣有防护网,所述弧形拱梁包括若干与所述支撑柱相对应的弧形分支梁。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弧形分支梁包括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支撑面板,所述支撑柱顶持在所述支撑梁的中心位置,位于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支撑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相邻所述支撑面板搭挂连接,位于所述支撑面板一侧设置有滑道,所述支撑面板上与所述滑道相对应的另一侧突出设置有滑块。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所述液压顶杆的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单片机控制器输入端,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单片机控制器输出端电性连接的蜂鸣器。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基座下端设置有移动滚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弧形拱梁通过安装在基座上的若干支撑柱支撑固定,通过设置在支撑柱与基座之间的液压顶杆进行位置固定,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弧形拱梁的支撑效果,而且减少了支护组件的占用空间,便于搬运;(2)本技术的弧形拱梁由若干弧形分支梁拼接组合形成,从而便于本技术支护组件的收纳,减少收纳占用空间;(3)本技术的弧形分支梁的支撑梁与支撑面板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时,即支撑面板上的承载过重时,压力传感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器发出警报,从而避免支撑面板上的承载过重而引发安全事故问题,提高本技术支护组件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支护组件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弧形分支梁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支撑柱;3-液压顶杆;4-弧形拱梁;5-定位柱;6-压力传感器;41-支撑梁;42-支撑面板;43-滑道;44-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本技术的支护组件包括基座1,基座1上安装有移动滚轮,便于本技术支护组件的移动,移动滚轮为带有机械刹车结构的滚轮,避免在支护组件支撑时发生移动,引发安全事故,在基座1上转动安装有若干支撑柱2,若干支撑柱2以与基座1连接端为圆点呈扇形分布,若杆支撑柱2的另一端分别与弧形拱梁4相连接,弧形拱梁4用于隧道内壁的支撑作用,支撑柱2提高弧形拱梁4的承重能力。若干支撑柱2与基座1之间分别连接有液压顶杆3,液压顶杆3的两端分别与基座1和支撑柱2转动连接,通过液压顶杆3的伸缩带动若干支撑柱2旋转,在支撑柱2顶持弧形拱梁4时,通过液压顶杆3能够有效提高支撑柱2的支撑作用,保证支撑柱2支撑稳定性,在本技术的支护组件不使用时,通过液压顶杆3带动若干支撑柱2向中间靠拢收缩,从而减少支护组件收纳占用空间,便于搬运移动。本技术的弧形拱梁4是由若干弧形分支梁拼接组合形成,当支撑柱2呈扇形结构打开时,连接在支撑柱2另一端的弧形分支梁分散开,从而从各个方位进行支撑,扩大支护范围,提高施工安全性,当施工完成后,通过液压顶杆3带动支撑柱2向中间靠拢收缩,带动弧形分支梁向中间靠拢收纳,从而便于支护组件的搬运。在地铁隧道施工时,可将若干本技术的支护组件组合安装,在相邻的支护组件之间设置防护网进行防护,通过支护组件和防护网形成防护通道,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技术弧形拱梁4上远离支撑柱2的一侧端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5,通过定位柱5将防护网通插接固定,不仅能够有效保障防护网的安装稳固性,而且便于防护网的安装拆卸,提高工作效率。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弧形分支梁包括有支撑梁41,支撑柱2顶持在支撑梁41的中心位置,支撑梁41为弧形结构,便于力分散,提高支撑梁41支撑能力,在支撑梁41上设置有支撑面板42,支撑面板42有效扩大了支撑梁41的支护范围,提高本技术支护组件的安全性能。相邻支撑面板42搭挂连接,在支撑面板42一侧设置有滑道43,支撑面板42上与滑道43相对应的另一侧突出设置有滑块44,相邻的支护面板4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转动安装有若干支撑柱(2),若干所述支撑柱(2)以与所述基座(1)连接端为圆点呈扇形分布,若干所述支撑柱(2)与所述基座(1)之间分别连接有液压顶杆(3),所述液压顶杆(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1)和所述支撑柱(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2)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端连接有弧形拱梁(4),所述弧形拱梁(4)上远离所述支撑柱(2)的一侧端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5),所述定位柱(5)上挂扣有防护网,所述弧形拱梁(4)包括若干与所述支撑柱(2)相对应的弧形分支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转动安装有若干支撑柱(2),若干所述支撑柱(2)以与所述基座(1)连接端为圆点呈扇形分布,若干所述支撑柱(2)与所述基座(1)之间分别连接有液压顶杆(3),所述液压顶杆(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1)和所述支撑柱(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2)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端连接有弧形拱梁(4),所述弧形拱梁(4)上远离所述支撑柱(2)的一侧端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5),所述定位柱(5)上挂扣有防护网,所述弧形拱梁(4)包括若干与所述支撑柱(2)相对应的弧形分支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的临时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分支梁包括有支撑梁(41),所述支撑梁(41)上设置有支撑面板(42),所述支撑柱(2)顶持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艳李明明曾义胡志松贺源源林玉珊刘敏谢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