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油管(1)、防砂泵(2)、沉砂外管(3)、尾管(8)、稠油掺稀混合器(9)、防砂筛管(10)和丝堵(11),防砂泵(2)的下端还连接有供液管(4),供液管(4)套设于沉砂外管(3)内。该深层稠油举升管柱能够实现防砂及井筒深部掺稀降粘的目的,保证深层出砂稠油油藏产出液的正常举升。
A deep heavy oil lifting st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层稠油举升管柱
本技术涉及采油设备
,具体的是一种深层稠油举升管柱。
技术介绍
油田现场部分区块储层岩石成熟度低、胶结疏松、粘土含量高。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受注水、蒸汽冲刷,加之地层压力降低,上述储层岩石骨架容易发生坍塌。此时,作为胶结物的粘土以地层砂、细粉砂及泥浆的形式随原油采出。目前,对于地层砂、细粉砂及泥浆同出的高含砂油井在生产中具有出砂严重、泵效低等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高含砂油井出砂严重、泵效低的问题,目前通常采用沉砂型防砂抽油泵进行作业。所述防砂抽油泵能够将进入泵筒的砂粒,在重力作用下与油液分离后,沉积在沉砂尾管中。这种泵的吸入口在泵的侧面,泵下要求接沉砂尾管,沉砂尾管下只能接丝堵,上述特点导致该泵只能用于采油管柱的最下端。对于深层出砂稠油油藏来说,需要同时考虑防砂和掺稀油的问题,考虑油井负荷及供液状况等因素,深层稠油的抽油泵一般需要安装在管柱的中部,而为保证井筒下部原油的流动性,掺稀点需要位于管柱的下端,如此一来,抽油泵下端的管柱不是完全密封的,无法作为沉砂管柱使用,从而使得防砂效果较好的沉砂型长柱塞防砂泵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防砂及井筒深部掺稀降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层稠油举升管柱,该深层稠油举升管柱能够实现防砂及井筒深部掺稀降粘的目的,保证深层出砂稠油油藏产出液的正常举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油管、防砂泵、沉砂外管、尾管、稠油掺稀混合器、防砂筛管和丝堵,防砂泵的下端还连接有供液管,供液管套设于沉砂外管内。防砂泵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外管、泵筒和长柱塞总成,外管呈直立状态,泵筒与外管之间形成上环形空间,外管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外管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外管内还套设有固定阀总成,泵筒的下端与固定阀总成的上端连接,固定阀总成的下端与下接头连接,泵筒与固定阀总成之间形成下环形空间,该上环形空间与下环形空间连通形成沉砂空间,下接头的侧壁内设有下沉砂孔,下沉砂孔连通沉砂空间与下接头的内部。上接头的下部内设有引导斜面和上沉砂孔,上沉砂孔连通引导斜面和沉砂空间。上接头的内径大于长柱塞总成的柱塞杆的外径,上接头的下端与泵筒之间存在间距,长柱塞总成能够上下移动。长柱塞总成的柱塞杆的上端和下端外均套设有档砂环,长柱塞总成含有刮砂环,刮砂环的上端与柱塞杆的下端连接。长柱塞总成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泵筒的长度;外管与泵筒之间套设有多个十字花扶正器。固定阀总成含有阀体、阀球、阀芯和固定套。下接头的上端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下接头的下端也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沉砂外管与尾管之间设有密封筒,供液管的下端外连接有插入管,插入管套设于密封筒内,插入管与密封筒之间套设有密封组件。供液管的下端与尾管的上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吸入口处于该抽油泵的下端,使得该抽油泵可安装于举升管柱的中部;2、沉砂空间由外管与供液管环空组成,可根据需要通过增加外管和供液管长度的方式增大沉砂空间,使得该泵可适用于出砂量大的油井。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深层稠油举升管柱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抽油泵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所述深层稠油举升管柱的示意图。1、油管;2、防砂泵;3、沉砂外管;4、供液管;5、密封筒;6、插入管;7、密封组件;8、尾管;9、稠油掺稀混合器;10、防砂筛管;11、丝堵;21、上接头;22、外管;23、泵筒;24、十字花扶正器;25、沉砂空间;26、下接头;27、固定阀总成;28、长柱塞总成;211、引导斜面;212、上沉砂孔;231、丝扣;261、下沉砂孔;271、阀体;272、阀球;273、阀芯;274、固定套;281、档砂环;282、刮砂环;283、柱塞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深层稠油举升管柱,所述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油管1、防砂泵2、沉砂外管3、尾管8、稠油掺稀混合器9、防砂筛管10和丝堵11,防砂泵2为上述的抽油泵,防砂泵2的下端连接有供液管4,供液管4套设于沉砂外管3内,供液管4的下端与尾管8连接,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砂泵2(也可以称为防砂抽油泵)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外管22、泵筒23和长柱塞总成28,外管22呈直立状态,泵筒23与外管22之间形成上环形空间,外管22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21,外管22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26,外管22内还套设有固定阀总成27,泵筒23的下端与固定阀总成27的上端连接,固定阀总成27的下端与下接头26连接,泵筒23与固定阀总成27之间形成下环形空间,该上环形空间与下环形空间连通组成了沉砂空间25,下接头26的侧壁内设有下沉砂孔261,下沉砂孔261连通沉砂空间25与下接头26的内部,如图2所示。具体的,油管1下端与防砂泵2的上接头21连接,防砂泵2的下接头26下端的外螺纹与沉砂外管3上端的内螺纹连接,沉砂外管3通过双扣接头与尾管8连接,防砂泵2的下接头26下端的内螺纹与供液管4上端的外螺纹连接,供液管4通过双扣接头与尾管8连接,尾管8下端依次稠油掺稀混合器9、防砂筛管10和丝堵11,上述连接方式均为丝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接头21的下部内设有引导斜面211和上沉砂孔212,上沉砂孔212连通引导斜面211和沉砂空间25。上沉砂孔212连通上接头21内部的内流道和沉砂空间25,下沉砂孔261连通沉砂空间25与下接头26内部的内流道。这样,上接头21内的砂粒能够依次通过上沉砂孔212、沉砂空间25和下沉砂孔261进入下接头26内。在本实施例中,外管22的中心线、泵筒23的中心线和长柱塞总成28的中心线重合,外管22的上端与上接头21螺纹连接,上接头21的内径大于长柱塞总成28的柱塞杆283的外径,长柱塞总成28能够上下移动。上接头21的下端与泵筒23之间存在间距,泵筒23的上端外设有丝扣231。在本实施例中,长柱塞总成28含有柱塞杆283,长柱塞总成28的柱塞杆283的上端和下端外均套设有档砂环281,长柱塞总成28还含有刮砂环282,刮砂环282位于固定阀总成27的上方,刮砂环282的上端与柱塞杆283的下端连接。长柱塞总成28上设置有上下游动阀,图中未示出。档砂环281和刮砂环282均与泵筒23间隙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长柱塞总成28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泵筒23的长度。外管22与泵筒23之间套设有多个十字花扶正器24。多个十字花扶正器24沿外管22的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固定阀总成27含有阀体271、阀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油管(1)、防砂泵(2)、沉砂外管(3)、尾管(8)、稠油掺稀混合器(9)、防砂筛管(10)和丝堵(11),防砂泵(2)的下端还连接有供液管(4),供液管(4)套设于沉砂外管(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油管(1)、防砂泵(2)、沉砂外管(3)、尾管(8)、稠油掺稀混合器(9)、防砂筛管(10)和丝堵(11),防砂泵(2)的下端还连接有供液管(4),供液管(4)套设于沉砂外管(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防砂泵(2)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外管(22)、泵筒(23)和长柱塞总成(28),外管(22)呈直立状态,泵筒(23)与外管(22)之间形成上环形空间,外管(22)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21),外管(22)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26),外管(22)内还套设有固定阀总成(27),泵筒(23)的下端与固定阀总成(27)的上端连接,固定阀总成(27)的下端与下接头(26)连接,泵筒(23)与固定阀总成(27)之间形成下环形空间,该上环形空间与下环形空间连通形成沉砂空间(25),下接头(26)的侧壁内设有下沉砂孔(261),下沉砂孔(261)连通沉砂空间(25)与下接头(2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上接头(21)的下部内设有引导斜面(211)和上沉砂孔(212),上沉砂孔(212)连通引导斜面(211)和沉砂空间(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层稠油举升管柱,其特征在于,上接头(21)的内径大于长柱塞总成(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威,林朋,金春孝,吴晗,冷文学,张鸿峰,何川,乔文序,官春艳,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