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39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旋挖钻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包括钻头筒体、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底端的铰接轴,还包括压力装置,所述压力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滑轮、钢丝绳和推土板;所述钻头筒体包括左半筒体和右半筒体;所述左半筒体和右半筒体均通过铰接轴铰接于连接杆的底部;所述推土板设置在钻头筒体顶板的下底面,包括左半推土板和右半推土板,所述缸筒固接在钻头筒体的顶面,所述活塞的顶端穿透钻头筒体顶板固接在推土板上;所述滑轮安装在连接杆上,所述钢丝绳一端与钻头筒体固接,另一端固接在推土板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钻头筒体自动开合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噪声污染,提升工作效率。

A kind of anti noise rotary drilling b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
本技术涉及旋挖钻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日益突显,建筑物的地上空间越来越高、地下空间越来越大,支护桩、桩基础施工越来越普遍。同时,现在施工现场的绿色文明施工受到社会高度重视,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污染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旋挖钻机作为一种高效的钻孔机械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旋挖钻机施工时,钻头(也叫钻筒或钻斗)每次完成钻土后,拔出钻头,钻头内土体随着钻头提升至地面,然后将钻头移至钻孔旁侧,利用土体自重和钻头抖动将土甩出。旋挖钻头包括很多种,其中一种叫体开式钻斗,参考图5,与其它钻头的区别在于,该钻斗筒体1分为两瓣,包括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还包括分别固接在两半筒体靠近顶端周面的吊环12;卸土时,通过位于两瓣筒体顶面的两根吊绳13穿过吊环12将两个筒体底部打开,从而实现卸土。其主要应用于粘土层、淤泥层和强风化岩层;由于两瓣筒体能够打开,所以具有较好的卸渣的效果。但是当其卸渣完成后,吊绳松开时,两瓣筒体受重力作用会快速合并,相互碰撞时会产生很大噪音。而且由于粘土或淤泥很容易附着在筒体内壁无法一次性卸出,所以需要将两瓣筒体多次开合,利用相互碰撞,使粘土或淤泥脱离筒体,这样会导致产生更多的噪音。因此,如何减小卸土时产生的噪音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其优点是可以有效减小卸土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包括钻头筒体、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底端的铰接轴,所述钻头筒体包括左半筒体和右半筒体,且钻头筒体开口向下;所述连接杆竖直设置于钻头筒体的顶部,所述左半筒体和右半筒体均通过铰接轴铰接于连接杆,还包括压力装置,所述压力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滑轮、钢丝绳和推土板;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推土板设置在钻头筒体顶板的下表面,包括与左半筒体和右半筒体相适配的左半推土板和右半推土板,所述推土板的外周面与钻头筒体的内壁贴合;所述缸筒固接在钻头筒体的顶面,所述活塞的顶端穿透钻头筒体顶板固接在推土板上;所述滑轮安装在连接杆的侧面,与左半推土板或右半推土板同侧,且滑轮位于连接杆的上部;所述滑轮正下方的钻头筒体顶板上开设有供钢丝绳穿过的穿孔;所述钢丝绳一端固接在钻头筒体顶板上表面远离连接杆处,另一端缠绕过滑轮并通过穿孔固接在推土板的上表面;所述活塞推动推土板向下运动,同时钢丝绳带动左半筒体和右半筒体围绕铰接轴向两侧打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头提升至地面后,打开液压千斤顶的油路,活塞推动推土板向下移动,由于外露于钻筒上表面的钢丝绳不断缩短,两瓣钻筒自动向两侧打开,同时推土板将旋挖钻筒内的土向下推动排出;由于推土板将筒内土体向下移动,减小了土体与筒壁的粘接,有利于土体的排出;当土体排出后,两瓣钻筒开始合并,由于液压千斤顶的作用,活塞带动推土板缓慢向上回缩,同时两瓣钻筒慢慢合并;活塞退回至缸筒中,推土板复位,此时两瓣钻筒合并成一体,有效的减小了噪声的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左半推土板和右半推土板的下底面竖直向下固接有环刀,环刀与钻头筒体内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钻头自动开启时,随着推土板的下移,环刀及推土板本身对钻头内部的土有向筒中心和向下的挤压作用,从而更好的对钻头筒体内壁附着的土进行清理,使土清理的更干净,提高了钻头筒体下次钻孔时的有效取土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轮通过三角支架安装在连接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支架的设置使滑轮更稳定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半筒体和右半筒体顶板的上表面靠近钻头筒体边沿处均设置拉环,两个拉环的连线垂直于铰接轴;钢丝绳一端固接在拉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头打开时,增大钢丝绳的受力点,使钢丝绳在拉动钻头筒体时更稳固,受力更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孔为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铰接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孔的设置,避免穿孔对钢丝绳的摩擦,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条形孔上均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平行于铰接轴并安装在条形孔内远离铰接轴的一侧,活塞推动推土板向下时,钢丝绳沿滚轴的外表面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绳通过滑轮缠绕在滚轴上并固接在推土板上,进一步减小穿孔对钢丝绳的摩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缸筒与钻头筒体顶板固接处设置有加强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缸筒与钻头筒体固接处的强度,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固接处出现断裂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半筒体或右半筒体外周面固接有能够覆盖拼接缝的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挖时,限位板将左半筒体与右半筒体固定,防止在旋挖过程中左半筒体与右半筒体周面抵接处错位,对筒体造成损伤。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液压千斤顶的设置,使钻筒在排土结束后,活塞带动推土板缓慢向上回缩,同时两瓣钻筒慢慢合并;活塞退回至缸筒中,推土板复位,两瓣钻筒合并成一体,有效的减小了噪声的污染;2.通过环刀和推土板的设置,更好的对钻头筒体内壁附着的土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了卸土的效率,减少了噪声污染;3.通过条形孔及滚轴的设置,减小了钢丝绳的摩损,提高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钻头筒体打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突出显示滚轴的钻头筒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
技术介绍
中体开式钻斗结构示意图。图中,1、钻头筒体;101、左半筒体;102、右半筒体;2、连接杆;201、销孔;202、轴孔;3、铰接轴;4、压力装置;41、液压千斤顶;401、缸筒;402、活塞;42、滑轮;43、钢丝绳;44、推土板;403、左半推土板;404、右半推土板;5、三角支架;6、穿孔;7、环刀;701、左半环刀;702、右半环刀;8、拉环;9、滚轴;10、加强板;11、限位板;12、吊环;13、吊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包括钻头筒体1、连接杆2和设置在连接杆2底端的铰接轴3,还包括压力装置4,压力装置4包括液压千斤顶41、滑轮42、钢丝绳43和推土板44;如图3所示,液压千斤顶41包括缸筒401、活塞402和油路控制装置。油路控制装置安装在操作室内,钻头筒体1包括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且钻头筒体1开口向下;钻头筒体1的顶部竖直设置有用于与钻机连接的连接杆2,连接杆2周面设置有销孔201,通过插销将钻杆和钻头固接。如图2所示,连接杆2底部沿连接杆2径向方向设置有相对的轴孔202,铰接轴3通过轴孔202设置在连接杆2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包括钻头筒体(1)、连接杆(2)和设置在连接杆(2)底端的铰接轴(3),所述钻头筒体(1)包括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且钻头筒体(1)开口向下;所述连接杆(2) 竖直设置于钻头筒体(1)的顶部,所述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均通过铰接轴(3)铰接于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装置(4),所述压力装置(4)包括液压千斤顶(41)、滑轮(42)、钢丝绳(43)和推土板(44);所述液压千斤顶(41)包括缸筒(401)和活塞(402);所述推土板(44)设置在钻头筒体(1)顶板的下表面,包括与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相适配的左半推土板(403)和右半推土板(404),所述推土板(44)的外周面与钻头筒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缸筒(401)固接在钻头筒体(1)的顶面,所述活塞(402)的顶端穿透钻头筒体(1)顶板固接在推土板(44)上;所述滑轮(42)安装在连接杆(2)的侧面,与左半推土板(403)或右半推土板(404)同侧,且滑轮(42)位于连接杆(2)的上部;所述滑轮(42)正下方的钻头筒体(1)顶板上开设有供钢丝绳(43)穿过的穿孔(6);所述钢丝绳(43)一端固接在钻头筒体(1)顶板上表面远离连接杆(2)处,另一端缠绕过滑轮(42)并通过穿孔(6)固接在推土板(44)的上表面;所述活塞(402)推动推土板(44)向下运动,同时钢丝绳(43)带动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围绕铰接轴(3)向两侧打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噪音的旋挖钻头,包括钻头筒体(1)、连接杆(2)和设置在连接杆(2)底端的铰接轴(3),所述钻头筒体(1)包括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且钻头筒体(1)开口向下;所述连接杆(2)竖直设置于钻头筒体(1)的顶部,所述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均通过铰接轴(3)铰接于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装置(4),所述压力装置(4)包括液压千斤顶(41)、滑轮(42)、钢丝绳(43)和推土板(44);所述液压千斤顶(41)包括缸筒(401)和活塞(402);所述推土板(44)设置在钻头筒体(1)顶板的下表面,包括与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相适配的左半推土板(403)和右半推土板(404),所述推土板(44)的外周面与钻头筒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缸筒(401)固接在钻头筒体(1)的顶面,所述活塞(402)的顶端穿透钻头筒体(1)顶板固接在推土板(44)上;所述滑轮(42)安装在连接杆(2)的侧面,与左半推土板(403)或右半推土板(404)同侧,且滑轮(42)位于连接杆(2)的上部;所述滑轮(42)正下方的钻头筒体(1)顶板上开设有供钢丝绳(43)穿过的穿孔(6);所述钢丝绳(43)一端固接在钻头筒体(1)顶板上表面远离连接杆(2)处,另一端缠绕过滑轮(42)并通过穿孔(6)固接在推土板(44)的上表面;所述活塞(402)推动推土板(44)向下运动,同时钢丝绳(43)带动左半筒体(101)和右半筒体(102)围绕铰接轴(3)向两侧打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丹王成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地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