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辅助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80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辅助用具,其涉及叉车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当货物的高度高于叉车的叉车臂上升最高的高度时,叉车臂无法将货物吊起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连接组件、吊装组件以及用于调节吊装组件高度的调整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叉车的叉车臂上,调整组件设置在连接组件上,所述吊装组件设置在调整组件上;将连接组件安装在叉车的叉车臂上,根据货物的高度,通过调整组件调节吊装组件,将吊装组件调整到合适高度,将高于叉车的货物进行起吊,以此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货物,进而可以方便进行对货物进行运送;当货物在叉车无法进入的位置,通过吊装组件也可以进行起吊,有利于增加叉车的适用范围。

Forklift auxiliary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叉车辅助用具
本技术涉及叉车辅助装置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叉车辅助用具。
技术介绍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在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授权公告号为CN2037945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叉车网包装卸装置,解决了现有在企业在突击装卸和发运货物时如何降低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的问题。包括叉车,在叉车的前端设置有门架,在门架上设置有活动的叉子,在叉子上固定连接有L形双臂式吊臂,在L形双臂式吊臂的两水平吊臂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脱绳吊钩,网包挂接在脱绳吊钩上。本技术很好地利用了现有设备,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装卸效率。现有技术是将双臂式吊臂固定在叉子上,通过脱绳吊钩将货物勾起,叉车再将货物运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当货物的高度高于脱绳吊钩时,此时叉车则无法将货物吊起,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辅助用具。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叉车辅助用具,包括连接组件、吊装组件以及用于调节吊装组件高度的调整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叉车的叉车臂上,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连接组件上,所述吊装组件设置在调整组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物的高度大于叉车的叉车臂的高度时,将连接组件安装在叉车的叉车臂上,根据货物的高度,通过调整组件调节吊装组件,将吊装组件调整到合适高度,将高于叉车的货物进行起吊,以此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货物,进而可以方便进行对货物进行运送;当货物在叉车无法进入的位置,通过吊装组件也可以进行起吊,有利于增加叉车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侧壁上设有两供叉车的叉车臂插入的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起吊的货物位置较高或者叉车无法接近货物时,利用通槽将底板安装在叉车的叉车臂上,以此可以顺利将辅助用具固定在叉车的叉车臂上。进一步地,所述调整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调节架,所述调节架靠近底板的一侧设有定位孔,所述调节架远离叉车的一侧均布有若干个调节孔,若干个所述调节孔的圆心连线呈弧形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安装在调节架上的起吊臂,所述起吊臂的侧壁上设有穿过两定位孔的转动轴,所述起吊臂远离定位孔的一侧设有调整孔,所述调节架上设有分别穿过调节孔和调整孔的调节杆,所述起吊臂远离调整孔的一端设有吊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板安装在叉车的叉车臂上后,根据货物的高度或者所在位置,取下调节杆,转动起吊臂,调整吊钩的高度,再将转动杆穿过调节孔和调整孔,将起吊臂固定在调节架上,以此可以适应不同高度和位置的货物,顺利将货物进行起吊,进而可以方便进行对货物进行运输。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壁上设有定位螺纹孔和若干个调节螺纹孔,若干个所述调节螺纹孔以定位螺纹孔为中心周向均布,所述调节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板和固定板,所述定位板和固定板的侧壁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依次穿过固定孔和定位螺纹孔的定位螺栓,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依次穿过固定孔和调节螺纹孔的调节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物所在位置较偏时,且叉车无法近距离接近,定位螺栓穿过固定孔和定位螺纹孔,调节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孔和调节螺纹孔,改变起吊臂的角度,再进行起吊,以此可以适应不同位置和高度的货物,最后可以方便吊车顺利输送货物。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侧壁上且位于调节架靠近吊钩的一侧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底壁上插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且沿其高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定位通孔,所述支撑杆的顶壁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定位通孔连通,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设有插入定位通孔和限位孔的限位块,所述支柱的顶壁上设有支撑起吊臂的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起吊高处的货物时,将支撑杆插入插槽内,根据起吊臂的高度,将限位块取出,将支柱向上或者向下调整,再将限位块插入限位孔和定位通孔内,将支撑板支撑起吊臂,以此可以加强起吊臂起吊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靠近起吊臂的一侧设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垫与起吊臂接触,有利于增加支撑板与起吊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铰接有转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杆穿过调整孔和调节孔后,将转动杆转动,以此可以减少调节杆从调节架上脱落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起吊臂起吊货物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侧壁上且位于调节架远离吊钩的一侧设有配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配重块设置在底板上,有利于平衡起吊臂起吊货物时的重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根据货物的高度,将连接组件安装在叉车的叉车臂上,通过调整组件调整吊装组件的高度,再进行起吊,有利于适应处于不同高度的货物,也方便吊车顺利输送货物;2、利用定位板与不同调节螺栓螺纹连接,改变调节架的角度,从而可以改变起吊臂的角度,再进行起吊,以此可以将位置较偏的货物进行起吊;3、利用限位块插入不同限位孔和定位通孔内,改变支柱的位置,从而可以将支撑板支撑起吊臂,增加起吊臂起吊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体现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实施例中调整组件、吊装组件以及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体现实施例中定位螺纹孔和限位孔的剖示图。图4为体现实施例中起吊臂的调整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01、叉车;1、连接组件;10、底板;101、定位螺纹孔;102、调节螺纹孔;11、通槽;12、定位螺栓;13、调节螺栓;15、插槽;16、支撑杆;17、定位通孔;18、容纳槽;19、支柱;100、限位块;110、支撑板;120、橡胶垫;130、限位孔;2、吊装组件;20、起吊臂;21、转动轴;22、调整孔;23、调节杆;24、吊钩;25、转动杆;3、调整组件;30、调节架;31、定位孔;32、调节孔;33、定位板;34、固定板;35、固定孔;36、竖板;4、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叉车辅助用具,其包括连接组件1、吊装组件2以及用于调节吊装组件2高度的调整组件3,连接组件1设置在叉车01的叉车臂上,调整组件3设置在连接组件1上,吊装组件2设置在调整组件3上;当货物的高度大于叉车01叉车臂的上升的最高点时,将连接组件1安装在叉车01的叉车臂上,根据货物的高度,利用调整组件3改变吊装组件2的高度,再利用吊装组件2进行起吊,以此可以将高于叉车01的货物进行起吊,有利于适应安放在不同高度的货物,叉车01从而可以顺利输送货物。参照图2,连接组件1包括底板10,底板10的侧壁上设有两供叉车01(参考图1)的叉车臂插入的通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车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1)、吊装组件(2)以及用于调节吊装组件(2)高度的调整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1)设置在叉车(01)的叉车臂上,所述调整组件(3)设置在连接组件(1)上,所述吊装组件(2)设置在调整组件(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1)、吊装组件(2)以及用于调节吊装组件(2)高度的调整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1)设置在叉车(01)的叉车臂上,所述调整组件(3)设置在连接组件(1)上,所述吊装组件(2)设置在调整组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包括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侧壁上设有两供叉车(01)的叉车臂插入的通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3)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调节架(30),所述调节架(30)靠近底板(10)的一侧设有定位孔(31),所述调节架(30)远离叉车(01)的一侧均布有若干个调节孔(32),若干个所述调节孔(32)的圆心连线呈弧形状;
所述吊装组件(2)包括安装在调节架(30)上的起吊臂(20),所述起吊臂(20)的侧壁上设有穿过两定位孔(31)的转动轴(21),所述起吊臂(20)远离定位孔(31)的一侧设有调整孔(22),所述调节架(30)上设有分别穿过调节孔(32)和调整孔(22)的调节杆(23),所述起吊臂(20)远离调整孔(22)的一端设有吊钩(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的顶壁上设有定位螺纹孔(101)和若干个调节螺纹孔(102),若干个所述调节螺纹孔(102)以定位螺纹孔(101)为中心周向均布,所述调节架(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扣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豆豆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