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63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主要包含有一活动环,受到一致动单元驱动而以其中心轴线朝相对的一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转动;设置于活动环上的一固定环,活动环可活动地位于针盘及固定环之间;一连杆机构,装设于活动环及固定环之间并与活动环连动,当致动单元驱动活动环朝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连杆机构作动而处于一收束状态,当致动单元驱动活动环朝向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连杆机构作动而处于一扩张状态,由此完成取袜针收束或退出针槽的动作。

A pick-up device for picking up tubular knitwear o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transferring it to another processing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袜类或类似物的圆形针织机,尤指一种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袜类等管状针织物的生产设备10具有一圆形针织机11、一钢筘组件12及一拾取装置13,圆形针织机11供以编织一两端呈开放的管状针织品,钢筘组件12供以闭合管状针织品其中一端的开口,而拾取装置13则供以将圆形针织机11上的管状针织品自圆形针织机11上移除,并转移到钢筘组件12上,通过前述主要的圆形针织机11、钢筘组件12及拾取装置13,能够使织袜及缝合的程序可以自动完成。请参阅图2及图3,为生产设备10的拾取装置13的立体图及剖视图,拾取装置13主要具有一环形拾取件131、一针盘132及一转盘133,环形拾取件131环绕定义一中心轴线134,针盘132装设于环形拾取件131上,且针盘132上具有多个针槽1321,各针槽1321以环绕中心轴线134的方式排列,而转盘133由最接近中心轴线134的内周延伸至最远离中心轴线134的外周区分为四区,依序为第一区至第四区,第一区至第四区上都依序排列有倾斜的多个长斜槽孔1331,所述的各长斜槽孔1331为倾斜的是指,各长斜槽孔1331分别具有两端,而各长斜槽孔1331的其中一端较另一端接近中心轴线134,使各长斜槽孔1331呈现如图2上所示倾斜的状态。针盘132上的各针槽1321内分别装设有一取袜针135(图3中以四个取袜针表示),如图3中所示,各针槽1321内的取袜针135上分别具有一踵部1351,相邻的四个取袜针135的踵部1351分别对应插置第一区至第四区的长斜槽孔1331内,当转盘133通过一致动单元136(例如以气体或液体等流体致动)使其沿着转盘133的周向旋转时,因各取袜针135的踵部1351插置于长斜槽孔1331内,使各取袜针135沿着各长斜槽孔1331的导引而朝向远离中心轴线134的方向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最初始所使用的结构是每一个长斜槽孔1331的两端之间横跨有多个取袜针135,也就是说,由于针盘132上的针槽1321数量众多,而转盘133上的长斜槽孔1331较长,为使长斜槽孔1331的长度足以导引取袜针135位移,每一个长斜槽孔1331都必须横跨多个取袜针135;由于长斜槽孔1331的长度过长,导致相邻的取袜针135所对应的长斜槽孔1331无法在转盘133上的同一区相邻排列;为解决上述相邻的取袜针135所对应的长斜槽孔1331无法在转盘133上的同一区排列,故长斜槽孔1331的排列方式是从转盘133的第一区依序排列至转盘133的第四区,再依前述第一区至第四区的排列顺序反复排列,而转盘133的长斜槽孔1331排列后如图2及图3所显示,相邻的取袜针135的踵部1351为对应位于转盘133上位于不同区的长斜槽孔1331的位置,使相邻的各取袜针135的踵部1351需设置于不同的位置,若转盘133分为四区,则各取袜针135必须具有四种踵部1351位于不同位置的不同的形态,不同型态的取袜针135的踵部1351供以对应转盘133上不同区的长斜槽孔1331,使用者在将各取袜针135装设于各针槽1321上时,需要依序将对应第一区至对应第四区的取袜针135依序排列至针槽1321内,再依前述对应第一区的取袜针135依序排列至对应第四区的取袜针135反复排列,使每一个取袜针135相邻的取袜针135都是对应于转盘133上不同区的长斜槽孔1331。然而,因前述的各取袜针135具有不同的形态,制造上需使用不同模具,更无法共享零件,而且各型态取袜针135的踵部1351都位于不同位置,在组装上必须依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不仅造成组装不便且组装过程复杂等缺失,更因为长斜槽孔1331数量众多,且各长斜槽孔1331的排列方式造成转盘133的径长较长,进而有体积过大的缺失。另外,请参考欧洲专利公告号为EP2250306B1的专利技术专利,其中揭示了上述类似的转盘结构;所述的转盘需要通过长斜槽孔、栓柱及内槽共同搭配,使其能够控制多个取袜针接近或远离中心轴线。然而,前述结构的转盘为搭配各取袜针,不仅长斜槽孔需与栓柱相对配合,更需通过内槽以完成限位的作动,导致其具有组装对位不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解决取袜针装配复杂的缺点,进而解决转盘的径长较长,造成转盘的体积过大的缺点。为解决前述缺点,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包含:一活动环,同轴地设置在一针盘上,并受到一致动单元驱动而以其中心轴线朝相对的一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转动,一固定环,同轴地固定在该活动环上,而该活动环能够活动地位于该针盘及该固定环之间,一连杆机构,装设于该活动环及该固定环之间,并与该活动环连动,当该致动单元驱动该活动环朝向该第一方向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作动而处于一收束状态;当该致动单元驱动该活动环朝向该第二方向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作动而处于一扩张状态。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固定环具有一固定环本体以及多个固定臂,各该固定臂从该固定环本体的外周缘径向地朝外延伸设置,且各该固定臂之间等距离地间隔设置。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活动环具有多个凹弧段以及多个凸弧段,各该凹弧段及各该凸弧段相互交错设置,各该凹弧段对应该固定臂设置,该固定臂的宽度小于相对应的该凹弧段的弧长,各该凸弧段小于相邻该两个固定臂之间相间隔的角度距离。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杆机构包括多个限位块、多个枢接件及多个导杆,各该限位块呈弧形,且各该限位块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嵌接段及一第二嵌接段,相邻的两个该限位块分别以各自的该第一嵌接段及该第二嵌接段能够分离地相互嵌接,各该限位块设置在该活动环的内周圆所界定的内圆范围内,各该枢接件的一端枢接在对应的该活动环的该凸弧段,各该枢接件相对该凸弧段的一端枢接在对应的该限位块,各该限位块对应穿设有两个导杆,使各该限位块的数量至少相等于各该枢接件的数量,而各该导杆的数量至少为各该限位块数量的两倍,对应各该限位块的该两个导杆的一端固定在该固定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对应各该限位块的该两个导杆相互平行。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致动单元连接致其中一个该凸弧段。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致动单元具有一驱动组件及一带动件,该驱动组件连接该带动件的一侧,该带动件远离该驱动组件的一侧连接其中一个该凸弧段。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带动件具有一第一臂段、一连接段及两个第二臂段,该第一臂段枢接该驱动组件,该第一臂段相对该驱动组件的一端枢接该连接段两端之间的一预定处,该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两个第二臂段,各该第二臂段相对该连接段的一端连接该活动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段为邻近或接触相对应的该凸弧段的外弧面设置,该两个第二臂段为分别邻近或接触相对应的该凸弧段的的端设置。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固定环具有多个凹陷部,角度间隔地形成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该拾取装置包含:/n一活动环,同轴地设置在一针盘上,并受到一致动单元驱动而以其中心轴线朝相对的一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转动;/n一固定环,同轴地设置在该活动环上,而该活动环能够活动地位于该针盘及该固定环之间;以及/n一连杆机构,装设于该活动环及该固定环之间,并与该活动环连动,当该致动单元驱动该活动环朝向该第一方向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作动而处于一收束状态;当该致动单元驱动该活动环朝向该第二方向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作动而处于一扩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1 TW 1071266421.一种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该拾取装置包含:
一活动环,同轴地设置在一针盘上,并受到一致动单元驱动而以其中心轴线朝相对的一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转动;
一固定环,同轴地设置在该活动环上,而该活动环能够活动地位于该针盘及该固定环之间;以及
一连杆机构,装设于该活动环及该固定环之间,并与该活动环连动,当该致动单元驱动该活动环朝向该第一方向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作动而处于一收束状态;当该致动单元驱动该活动环朝向该第二方向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作动而处于一扩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固定环具有一固定环本体以及多个固定臂,各该固定臂从该固定环本体的外周缘径向地朝外延伸设置,且各该固定臂之间为等距离地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固定环具有多个固定臂,该活动环具有多个凹弧段以及多个凸弧段,各该凹弧段及各该凸弧段相互交错设置,各该凹弧段对应该固定臂设置,该固定臂的宽度小于相对应的该凹弧段的弧长,各该凸弧段小于相邻该两个固定臂之间相间隔的角度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连杆机构包括多个限位块、多个枢接件及多个导杆,各该限位块呈弧形,且各该限位块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嵌接段及一第二嵌接段,相邻的两个该限位块分别以各自的该第一嵌接段及该第二嵌接段能够分离地相互嵌接,各该限位块设置在该活动环的内周圆所界定的内圆范围内,各该枢接件的一端枢接在对应的该活动环的该凸弧段,各该枢接件相对该凸弧段的一端枢接在对应的该限位块,各该限位块对应穿设有两个导杆,使各该限位块的数量至少相等于各该枢接件的数量,而各该导杆的数量至少为各该限位块数量的两倍,对应各该限位块的该两导杆的一端固定在该固定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对应各该限位块的该两个导杆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致动单元连接至其中一个该凸弧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致动单元具有一驱动组件及一带动件,该驱动组件连接该带动件的一侧,该带动件远离该驱动组件的一侧连接其中一个该凸弧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带动件具有一第一臂段、一连接段及两个第二臂段,该第一臂段枢接该驱动组件,该第一臂段相对该驱动组件的一端枢接该连接段两端之间的一预定处,该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两个第二臂段,各该第二臂段相对该连接段的一端连接该活动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连接段为邻近或接触相对应的该凸弧段的外弧面设置,该两个第二臂段为分别邻近或接触相对应的该凸弧段的两端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固定环具有多个凹陷部,角度间隔地形成在该固定环本体的下表面,各该凹陷部对应各该枢接件设置,各该凹陷部的弧长大于各该枢接件的宽度,以供该枢接件在对应的该凹陷部的弧长范围内摆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拾取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并传送到另一加工位置的拾取装置,其中,该针盘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祐詹孟勋
申请(专利权)人:大康织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