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54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压式瓶盖,包括瓶盖本体,瓶盖本体具有顶盖板和侧围,顶盖板与侧围形成其底面呈开口状的中空腔室,顶盖板上设有与中空腔室相连通的出料导管和转动盖,转动盖的两侧分别设有旋转板,转动盖的顶部设有按压部,按压部设在两旋转板的中部,旋转板上设有安装柱,侧围上设有安装孔,顶盖板上设有托板,旋转板的下表面为弧形凸面,托板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安装柱的厚度由其中部往靠近瓶盖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安装柱转动的稳定性、避免安装柱受压时从安装孔中脱离,同时又具有结构简单、开启顺畅省力、易加工、成本低廉等特点。

A press type bottle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压式瓶盖
本技术涉及瓶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式瓶盖。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按压式瓶盖对用于日化产品的包装瓶上,按压式瓶盖包括转动盖和瓶盖,转动盖上的安装柱卡入瓶盖上的安装槽,转动盖可绕瓶盖旋转,通过按压转动盖一侧的按压部能够实现瓶盖的翻转开启,操作简单方便。但在安装时,通过硬力将转动盖的安装柱挤入瓶盖的安装槽,容易出现安装柱从安装槽中脱落,会使得安装柱与安装槽的配合不够稳固,容易脱落或者对两者配合要求较高。如何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按压承载能力、避免失稳,同时又具有安装方便、装配简单等特点的按压式瓶盖,是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按压承载能力、避免失稳,同时又具有结构简单、开启顺畅省力且装安装方便的按压式瓶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按压式瓶盖,包括瓶盖本体,所述瓶盖本体具有与瓶体的开口相匹配的顶盖板以及包围所述顶盖板的侧围,所述顶盖板与所述侧围形成其底面呈开口状的中空腔室,所述顶盖板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室相连通的出料导管以及能够启闭所述出料导管的转动盖,所述转动盖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板,所述转动盖的顶部设有开合所述转动盖的按压部,且所述按压部设置在两所述旋转板的中部,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侧围对应所述安装柱的位置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顶盖板上对应所述旋转板的位置上设有托板,所述旋转板的下表面为弧形凸面,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安装柱的厚度由其中部往靠近所述瓶盖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侧围上设有供所述按压部上下活动空间的凹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转动盖对应于所述凹缘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厚度由其中部分别往上下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转动盖相对于所述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出料导管连通的出料通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转动盖对应于所述出料导管的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出料导管的出口端配合的凸环,所述凸环嵌设在所述出料导管的管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环的外围设置有侧围板,所述侧围板与所述凸环之间具有供所述出料导管的管壁的容置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侧围板靠近所述出料通道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顶盖板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瓶盖本体中心倾斜的出料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顶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托板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瓶盖本体为塑料瓶盖本体,所述顶盖板为塑料顶盖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转动盖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板,顶盖板上对应旋转板的位置上设有托板,旋转板的下表面为弧形凸面,托板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所弧形凹面用于引导转动盖沿着预定轨迹转动。通过在旋转板的下方设置托板,托板可以支撑整个转动盖的重量,不至于转动盖仅靠两安装孔支撑两安装柱,避免了安装柱从安装孔脱落的状况,有效提高承载能力;设置相对称的两个托板同时可以控制转动盖的平衡性。本技术有效提高安装柱转动的稳定性、避免安装柱受压时从安装孔中脱离,同时又具有结构简单、开启顺畅省力、易加工、成本低廉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闭合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打开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转动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转动盖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瓶盖本体10、顶盖板20、托板21、出料口22、侧围30、上侧围31、下侧围32、安装孔33、凹缘34、内螺纹35、出料导管40、转动盖50、旋转板51、按压部52、安装柱53、挡块54、出料通道55、凸环56、侧围板57、第一侧围板571、第二侧围板572、第三侧围板573、限位板5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按压式瓶盖,如图1-4所示,包括瓶盖本体10,瓶盖本体10具有与瓶体(图中未示出)的开口相匹配的顶盖板20以及包围顶盖板20的侧围30,顶盖板20和侧围30一体成型,且顶盖板20与侧围30围成圆柱体结构。顶盖板20将侧围30分隔成上侧围31和下侧围32,顶盖板20与下侧围32形成中空腔室,下侧围32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瓶体的外螺纹相螺合的内螺纹35,利用内螺纹35与外螺纹的配合可实现本技术与所述瓶体的连接。顶盖板20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室相连通的出料导管40以及能够启闭出料导管40的转动盖50,转动盖50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板51,转动盖5的顶部设有开合转动盖50的按压部52,且按压部52设置在两旋转板51的中部,旋转板51上设置有安装柱53,上侧围31对应安装柱53的位置上设有安装孔33,安装柱53穿置在安装孔33内,利用安装柱53使得转动盖50的两端呈上下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瓶盖本体10上。安装柱53的厚度由其中部往靠近瓶盖本体10的方向逐渐减小,此设计方便安装柱53卡入安装孔33内,且不易脱离安装孔33。顶盖板20上对应旋转板51的位置上设有托板21,托板21沿上侧围31的内壁设置,旋转板51的下表面为弧形凸面,托板21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与所述弧形凹面相配合,所述弧形凹面用于引导转动盖50沿着预定轨迹转动。当转动盖50绕瓶盖本体10转动时,旋转板51可沿着托板21的所述弧形凹面滑动,此设计即起到了托板21对转动盖50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托板21对旋转板51的导向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转动盖5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板51,顶盖板20上对应旋转板51的位置上设有托板21,旋转板51的下表面为弧形凸面,托板21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弧形凹面用于引导转动盖50沿着预定轨迹转动。通过在旋转板51的下方设置托板21,托板21可以支撑整个转动盖50的重量,不至于转动盖50仅靠两安装孔33支撑两安装柱53,避免了安装柱53从安装孔33脱落的状况,有效提高承载能力;设置相对称的两个托板21同时可以控制转动盖50的平衡性。本技术有效提高安装柱53转动的稳定性、避免安装柱53受压时从安装孔33中脱离,同时又具有结构简单、开启顺畅省力、易加工、成本低廉等特点。进一步,按压部52为与手指对应的按压槽,方便大拇指的按压。进一步,上侧围31上对应按压部52的一侧向下凹陷有供按压部52上下活动的凹缘34。使用时,将手指放置于按压部52,并向下按压至最低位,此时按压部52位于凹缘34的底部。进一步,转动盖50对应于凹缘34的一侧设置有挡块54,挡块54的厚度由其中部分别往上下两端的方向逐渐变小。当转动盖50相对瓶盖本体10呈闭合状时,挡块54的底部抵靠在凹缘34上,使得转动盖50在不通过外界压力时,始终保持闭合状态;当转动盖50相对瓶盖本体10呈打开状时,挡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压式瓶盖,包括瓶盖本体,所述瓶盖本体具有与瓶体的开口相匹配的顶盖板以及包围所述顶盖板的侧围,所述顶盖板与所述侧围形成其底面呈开口状的中空腔室,所述顶盖板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室相连通的出料导管以及能够启闭所述出料导管的转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盖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板,所述转动盖的顶部设有开合所述转动盖的按压部,且所述按压部设置在两所述旋转板的中部,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侧围对应所述安装柱的位置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顶盖板上对应所述旋转板的位置上设有托板,所述旋转板的下表面为弧形凸面,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安装柱的厚度由其中部往靠近所述瓶盖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压式瓶盖,包括瓶盖本体,所述瓶盖本体具有与瓶体的开口相匹配的顶盖板以及包围所述顶盖板的侧围,所述顶盖板与所述侧围形成其底面呈开口状的中空腔室,所述顶盖板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室相连通的出料导管以及能够启闭所述出料导管的转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盖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板,所述转动盖的顶部设有开合所述转动盖的按压部,且所述按压部设置在两所述旋转板的中部,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侧围对应所述安装柱的位置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顶盖板上对应所述旋转板的位置上设有托板,所述旋转板的下表面为弧形凸面,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安装柱的厚度由其中部往靠近所述瓶盖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上设有供所述按压部上下活动的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盖对应于所述凹缘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厚度由其中部分别往上下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按压式瓶盖,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焕彬许聪艳李国煌林榕
申请(专利权)人: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