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鑫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提速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419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提速自行车,属于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自行车龙头安装于主架上,前轮通过前叉与龙头连接起来,后叉与鞍座均固定在主架上,脚蹬通过脚蹬轴与主架连接,脚蹬轴穿过左侧大链轮的内孔,左侧大链轮与脚蹬轴连接,链轮轴穿过右侧大链轮和左侧小链轮各自的内孔,右侧大链轮和左侧小链轮分别连接在链轮轴的两端,后轮通过后轮轴、后叉与主架连接起来,后轮轴穿过右侧小链轮的内孔,右侧小链轮与后轮轴连接,右侧链条安装在右侧大链轮和右侧小链轮上,左侧链条安装在左侧大链轮和左侧小链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两组链轮、链条的传动和两个链轮的同轴转动,显著提高了骑行效率。

A new type of speed-up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提速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制造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提速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共享单车进入人们的生活,其租金低、使用方便、不占空间等特点很快就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但是行驶速度却比较慢。现有的能够加快行驶速度的自行车种类有很多,但大多耗资较高,价格昂贵,例如CN101125575号技术专利公开的“无链液压变速自行车”,虽然外观漂亮,可以切实完成提速,但是其高昂的成本难以使开发公司和广大消费者接受。CN201530457U号技术专利公开的“外啮合行星齿轮链传动变速自行车驱动机构”,虽然易于加工制造,但是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齿轮机械磨损较大。因此,在不大幅度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为共享单车有效提速就成为了一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提速自行车,该技术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高,且该装置严格履行农业机械的设计要求,可以解决因以上专利不足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实用性高的新型提速自行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不费力的情况下有效提速的自行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提速自行车,包括龙头1、前叉2、后叉3、脚蹬轴4、脚蹬5、前轮6、鞍座7、主架8、右侧链条9、右侧大链轮10、链轮轴11、左侧小链轮12、右侧小链轮13、后轮14、后轮轴15、左侧大链轮16、左侧链条17;所述龙头1安装于主架8上,所述前轮6通过前叉2与龙头1连接起来,所述后叉3与鞍座7均固定在主架8上,所述脚蹬5通过脚蹬轴4与主架8连接,所述脚蹬轴4穿过左侧大链轮16的内孔,所述左侧大链轮16与脚蹬轴4连接,所述链轮轴11穿过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各自的内孔,所述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分别连接在链轮轴11的两端,所述后轮14通过后轮轴15、后叉3与主架8连接起来,所述后轮轴15穿过右侧小链轮13的内孔,所述右侧小链轮13与后轮轴15连接,所述右侧链条9安装在右侧大链轮10和右侧小链轮13上,所述左侧链条17安装在左侧大链轮16和左侧小链轮12上。进一步的,所述龙头1与所述主架8通过螺钉、螺帽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大链轮16与脚蹬轴4通过紧定螺钉或圆锥销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右侧小链轮13与后轮轴15通过紧定螺钉或圆锥销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小链轮12转动的角速度大于左侧大链轮16转动的角速度。进一步的,所述右侧小链轮13转动的角速度大于右侧大链轮10转动的角速度。进一步的,所述主架8呈Y型,Y型结构靠近前轮6侧的两端有一直线结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链轮轴11设于所述主架8的Y型交合处。进一步的,所述链轮轴11相对于左侧大链轮16圆心的垂直距离为左侧小链轮12与左侧大链轮16直径之和的1.2-2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利用两组链轮、链条的传动和两个链轮的同轴转动,可以在不费力的情况下实现有效提速,显著提高骑行效率。2、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高,设计合理,安全性好。3、本技术成本低廉,成品价格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4、本技术适用于共享单车的升级。5、主架设计成Y型,靠近前轮侧的两端有一直线型结构固定连接,增加了整体稳定性,增强了主架强度,同时降低了链轮轴的高度,以匹配两组链传动的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龙头、2-前叉、3-后叉、4-脚蹬轴、5-脚蹬、6-前轮、7-鞍座、8-主架、9-右侧链条、10-右侧大链轮、11-链轮轴、12-左侧小链轮、13-右侧小链轮、14-后轮、15-后轮轴、16-左侧大链轮、17-左侧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提速自行车,包括龙头1、前叉2、后叉3、脚蹬轴4、脚蹬5、前轮6、鞍座7、主架8、右侧链条9、右侧大链轮10、链轮轴11、左侧小链轮12、右侧小链轮13、后轮14、后轮轴15、左侧大链轮16、左侧链条17;所述龙头1通过螺钉、螺帽与主架8连接,所述前轮6通过前叉2与龙头1连接,所述后叉3与鞍座7均固定在主架8上,所述脚蹬5通过脚蹬轴4与主架8连接,所述脚蹬轴4穿过左侧大链轮16的内孔,所述左侧大链轮16通过紧定螺钉或圆锥销与脚蹬轴4连接,所述链轮轴11穿过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各自的内孔,所述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均通过紧定螺钉或圆锥销与链轮轴11连接,所述后轮14通过后轮轴15、后叉3与主架8连接起来,所述后轮轴15穿过右侧小链轮13的内孔,所述右侧小链轮13通过紧定螺钉或圆锥销与后轮轴15连接,所述右侧链条9安装在右侧大链轮10和右侧小链轮13上,所述左侧链条17安装在左侧大链轮16和左侧小链轮12上。进一步的,所述主架8呈Y型,Y型结构靠近前轮6侧的两端有一直线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链轮轴11设于所述主架8的Y型的交合处。进一步的,所述链轮轴11相对于左侧大链轮16圆心的垂直距离为左侧小链轮12与左侧大链轮16直径之和的1.2倍。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提速自行车,包括龙头1、前叉2、后叉3、脚蹬轴4、脚蹬5、前轮6、鞍座7、主架8、右侧链条9、右侧大链轮10、链轮轴11、左侧小链轮12、右侧小链轮13、后轮14、后轮轴15、左侧大链轮16、左侧链条17;所述龙头1通过螺钉、螺帽与主架8连接,所述前轮6通过前叉2与龙头1连接,所述后叉3与鞍座7均固定在主架8上,所述脚蹬5通过脚蹬轴4与主架8连接,所述脚蹬轴4穿过左侧大链轮16的内孔,所述左侧大链轮16通过紧定螺钉或圆锥销与脚蹬轴4连接,所述链轮轴11穿过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各自的内孔,所述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均通过紧定螺钉或圆锥销与链轮轴11连接,所述后轮14通过后轮轴15、后叉3与主架8连接起来,所述后轮轴15穿过右侧小链轮13的内孔,所述右侧小链轮13通过紧定螺钉或圆锥销与后轮轴15连接,所述右侧链条9安装在右侧大链轮10和右侧小链轮13上,所述左侧链条17安装在左侧大链轮16和左侧小链轮12上。进一步的,所述主架8呈Y型,Y型结构靠近前轮6侧的两端有一直线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链轮轴11设于所述主架8的Y型的交合处。进一步的,所述链轮轴11相对于左侧大链轮16圆心的垂直距离为左侧小链轮12与左侧大链轮16直径之和的2倍。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提速自行车,包括龙头1、前叉2、后叉3、脚蹬轴4、脚蹬5、前轮6、鞍座7、主架8、右侧链条9、右侧大链轮10、链轮轴11、左侧小链轮12、右侧小链轮13、后轮14、后轮轴15、左侧大链轮16、左侧链条17;所述龙头1通过螺钉、螺帽与主架8连接,所述前轮6通过前叉2与龙头1连接,所述后叉3与鞍座7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提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1)、前叉(2)、后叉(3)、脚蹬轴(4)、脚蹬(5)、前轮(6)、鞍座(7)、主架(8)、右侧链条(9)、右侧大链轮(10)、链轮轴(11)、左侧小链轮(12)、右侧小链轮(13)、后轮(14)、后轮轴(15)、左侧大链轮(16)、左侧链条(17);所述龙头(1)安装于主架(8)上,所述前轮(6)通过前叉(2)与龙头(1)连接起来,所述后叉(3)与鞍座(7)均固定在主架(8)上,所述脚蹬(5)通过脚蹬轴(4)与主架(8)连接,所述脚蹬轴(4)穿过左侧大链轮(16)的内孔,所述左侧大链轮(16)与脚蹬轴(4)连接,所述链轮轴(11)穿过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各自的内孔,所述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分别连接在链轮轴(11)的两端,所述后轮(14)通过后轮轴(15)、后叉(3)与主架(8)连接起来,所述后轮轴(15)穿过右侧小链轮(13)的内孔,所述右侧小链轮(13)与后轮轴(15)连接,所述右侧链条(9)安装在右侧大链轮(10)和右侧小链轮(13)上,所述左侧链条(17)安装在左侧大链轮(16)和左侧小链轮(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提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1)、前叉(2)、后叉(3)、脚蹬轴(4)、脚蹬(5)、前轮(6)、鞍座(7)、主架(8)、右侧链条(9)、右侧大链轮(10)、链轮轴(11)、左侧小链轮(12)、右侧小链轮(13)、后轮(14)、后轮轴(15)、左侧大链轮(16)、左侧链条(17);所述龙头(1)安装于主架(8)上,所述前轮(6)通过前叉(2)与龙头(1)连接起来,所述后叉(3)与鞍座(7)均固定在主架(8)上,所述脚蹬(5)通过脚蹬轴(4)与主架(8)连接,所述脚蹬轴(4)穿过左侧大链轮(16)的内孔,所述左侧大链轮(16)与脚蹬轴(4)连接,所述链轮轴(11)穿过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各自的内孔,所述右侧大链轮(10)和左侧小链轮(12)分别连接在链轮轴(11)的两端,所述后轮(14)通过后轮轴(15)、后叉(3)与主架(8)连接起来,所述后轮轴(15)穿过右侧小链轮(13)的内孔,所述右侧小链轮(13)与后轮轴(15)连接,所述右侧链条(9)安装在右侧大链轮(10)和右侧小链轮(13)上,所述左侧链条(17)安装在左侧大链轮(16)和左侧小链轮(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鑫玥
申请(专利权)人:朱鑫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