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学正专利>正文

智能型移动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19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38
一种智能型移动载具,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车体;设置于车体底部的底盘,底盘具有与车体相连接的悬吊系统;由圆型单元所构成的两驱动轮设置于车体的两侧的轮框内;提供智能型移动载具驱动电力的模块;设置于任两个圆型单元的中间或任一圆型单元的表面上的马达,马达与电池模块电性连接,藉由马达的扭力输出以带动两驱动轮转动;以及分别与马达及电池模块电性连接以输送监控讯号的整车控制器。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型移动载具为电池动力车不会在路面排放废气,且该智能型移动载具具有两个大轮径的圆形车轮,可达到在水陆行驶的目的。

Intelligent mobil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型移动载具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智能型移动载具,尤指一种具有新颖车体及独特底盘设计的智能型移动载具。
技术介绍
空气污染是现今各国政府待处理的重大议题,许多大城市都遭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目前市售车辆大多以燃油作为主要动力来源,在许多地方皆可看见汽油发电的机踏车、摩托车、汽车或卡车,由于汽油发电会产生污染物,因此,在这些地方有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的问题。此外,为了避免空气污染更加严重,许多国家开始全面禁售内燃机汽车,以实现汽车的全面零排放。现今已有油电混合与全电动车辆可达到节约燃料的需求,但因过高且集中式量产,虽表面可降低人口密集区域的整体污染。但仍需仰赖工业大国与跨海域运输才能有效服务市场,随着保护主义兴起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再者,各国对油电混合与全电动车辆的研究投入大量心力,但就车辆未来无人载具的需求仍停留于交通概念,若无人系统普及载具必须提供更接近建筑物的功能与舒适性,随之于其安控系统必须整合更多交通之外的生活安全机能。综上所述,电动车充电可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量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然而,现今电动车的使用及操作并不完全符合消费者的需要,且随通讯网络需求的增加,载具更须有效自成网络体系,因此,目前亟需一种移动载具,以能提高电动车安全性的需求,并可同时达到电动车多种功能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电动车的安全性及功能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移动载具,该智能型移动载具具有将车体和底盘分开设计的特点,且具有两个大轮径的圆形车轮与中置式环形车轮一方面可形成完整的减震平面,可达到在水中及陆上行驶增加浮力及兼顾耐撞击及易维护等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型移动载具,可包括:一车体、一底盘、两驱动轮、一电池模块、数个马达及一整车控制器。首先,该车体可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为一方形结构。其次,该底盘可为一对称底盘,可设置于该车体的底部,可具有一悬吊系统、一刹车系统及一转向系统,该悬吊系统与该车体相连接。接着,该两驱动轮可由数个圆型单元所构成,且每一圆型单元可由数个金属、木材或碳纤维板组装而构成,该两驱动轮可设置于该车体的两侧的两轮框内,且该两轮框藉由至少二锁固件与一底盘框架相连接,藉由一摇杆模块及转向系统来控制该两驱动轮的转向,该两驱动轮可分别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中可具有数个球体,该些球体可藉由一固定结构及一定位件固定于该凹槽中。再者,该电池模块可提供该智能型移动载具驱动电力;且该些马达可设置于任两个该些圆型单元的中间或任一该些圆型单元的一表面上,该些马达可与该电池模块电性连接,藉由该些马达的扭力输出可以带动该两驱动轮转动。此外,该整车控制器可分别与该些马达及该电池模块电性连接以输送一监控讯号。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该悬吊系统可具有两个以上气压悬吊或气囊、一个以上油压悬吊、一个以上中置轮胎及一减振弹簧以及一齿轮传动系统。其中置轮胎亦可藉由磁力、弹力或电磁结构系统以环型组合制成。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该刹车系统可包括一刹车踏板及一压力传感器,该刹车踏板被踩踏时对该智能型移动载具进行脚刹车,驱使该刹车系统对两驱动轮进行减速刹车动作,该整车控制器连接于该压力传感器,以接收该压力传感器所接收的一压力并转换成该监控讯号同时传导至刹车钳对大轮的盘片或鼓轮进行刹车。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可更包括一光传感器,该光传感器与该整车控制器相连接,透过反射以获得该车体与地面的一距离,并将该距离传送至该整车控制器。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可更包括一重量传感器,该重量传感器与该整车控制器相连接,可为一水平仪或一陀螺仪,以获得该智能型移动载具的一水平值,并将该水平值传送至该整车控制器。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可更具有一外盖,该外盖活动地设置于该两轮框上,该外盖为一外尖锥结构或一V型结构设计;且该两轮框内嵌入数个磁性组件,该些磁性组件可作为发电机制或感应轮矩位置的结构。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该转向系统可更包括数个齿轮箱,与该些马达相连接,该齿轮箱具有一减加速机,藉由该减加速机使该两驱动轮产生差速,驱使该智能型移动载具转向。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可更包括一斜轮,该斜轮为一滑轮结构,可用以支撑该智能型移动载具舱体;或者,根据该智能型移动载具的周围环境条件,该滑轮结构藉由齿轮提供调整舱体重心或垂直高度,当舱体重心或垂直高度调整到比水面高时,该智能型移动载具可在水面上行驶;当舱体重心或垂直高度在一般位置时,该智能型移动载具可在路面上行驶。同时配合底盘中的轮胎亦可修正载具的相对密度以调整于其在水中的沉浮程度。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可更包括一控制单元,内设于该整车控制器中,当该智能型移动载具转弯时,透过一避震器弹簧系数与该两驱动轮的硬度控制,藉由该控制单元计算该智能型移动载具的重量分布。其次,当该智能型移动载具转弯时,产生一向心力及一反向心力,当向心力滚动中心超过该两驱动轮与该智能型移动载具的重心之间的关系时,该控制单元会进行各种减震机制作动就该智能型移动载具的稳定性进行修正。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其舱体的地板结构可透过其材料韧性可更具有可升降拉弧的形塑功能,则该舱体外框或地板亦可与该悬吊系统相连接,可透过外部避震器或推杆作动位移外,或与配件由推杆控制以作为虚拟现实游戏的无限运动的板平台。于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中,更具有可前后串联、左右并联的底盘结构,于其中心可加置重力储能系统表现类陀螺仪的立旋功能及电力输入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不会在路面排放废气,因此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其次,藉由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可以达到在水中及陆上行驶的目的,克服了电动车仅能在陆上行驶的限制。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型移动载具具有圆形的结构可提高车辆安全性。根据上述诸多优点,并为使审查员对本专利技术能进一步的了解,故揭露一较佳的实施方式如下,配合图式、图号,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方块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俯视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悬吊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悬吊系统外加弹簧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马达带动两驱动轮前进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马达设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智能型移动载具的马达设置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两驱动轮的立体示意图;图10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重量传感器的示意图;图10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智能型移动载具的重量传感器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智能型移动载具的外盖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型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一车体,具有一容置空间;/n一底盘,为一对称底盘,设置于该车体的底部,具有一悬吊系统、一刹车系统及一转向系统,该悬吊系统与该车体相连接;/n两驱动轮,由数个圆型单元所构成,且每一圆型单元由数个金属、木材或碳纤维板组装而构成,该两驱动轮设置于该车体的两侧的两轮框内,且该两轮框藉由至少二锁固件与一底盘框架相连接,藉由一摇杆模块及转向系统来控制该两驱动轮的转向,该两驱动轮分别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中具有数个球体,该些球体藉由一固定结构及一定位件固定于该凹槽中;/n一电池模块,提供该智能型移动载具驱动电力;/n数个马达,设置于任两个该些圆型单元的中间或任一该些圆型单元的一表面上,该些马达与该电池模块电性连接,藉由该些马达的扭力输出以带动该两驱动轮转动;以及/n一整车控制器,该整车控制器分别与该些马达及该电池模块电性连接以输送一监控讯号。/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3 US 62/714,2941.一种智能型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车体,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底盘,为一对称底盘,设置于该车体的底部,具有一悬吊系统、一刹车系统及一转向系统,该悬吊系统与该车体相连接;
两驱动轮,由数个圆型单元所构成,且每一圆型单元由数个金属、木材或碳纤维板组装而构成,该两驱动轮设置于该车体的两侧的两轮框内,且该两轮框藉由至少二锁固件与一底盘框架相连接,藉由一摇杆模块及转向系统来控制该两驱动轮的转向,该两驱动轮分别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中具有数个球体,该些球体藉由一固定结构及一定位件固定于该凹槽中;
一电池模块,提供该智能型移动载具驱动电力;
数个马达,设置于任两个该些圆型单元的中间或任一该些圆型单元的一表面上,该些马达与该电池模块电性连接,藉由该些马达的扭力输出以带动该两驱动轮转动;以及
一整车控制器,该整车控制器分别与该些马达及该电池模块电性连接以输送一监控讯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系统具有两个以上气压悬吊或气囊、一个以上油压悬吊、一轮胎、一弹簧以及一齿轮传动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刹车踏板及一压力传感器,该刹车踏板被踩踏时对该智能型移动载具进行脚刹车,驱使该刹车系统对两驱动轮进行减速刹车动作,该整车控制器连接于该压力传感器,以接收该压力传感器所接收的一压力并转换成该监控讯号并传导至刹车钳对大轮盘片进行刹车;或者,对一齿轮箱内的一传动轴进行刹车减速或一离合器减速以进行刹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具更包括一光传感器,该光传感器与该整车控制器相连接,透过光学反射以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正
申请(专利权)人:黄学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