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18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涉及磁钢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在控制柜的工作台面上固定设置有振料盘和塑壳加工机构,塑壳加工机构包括塑壳输送组件、塑壳夹持组件、塑壳衔接组件、塑壳点胶组件以及磁钢导入组件,塑壳衔接组件、塑壳点胶组件以及磁钢导入组件同处于一条直线上,塑壳夹持组件无接触的套在塑壳输送组件中间区段的外部位置上,通过借助上述构件,形成一条小型的磁钢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将塑壳依次经过排列、输送、限位、涂胶等加工处理,最终实现将塑壳套接在磁钢上,在提高了磁钢加工生产进度的同时,又降低了磁钢的加工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磁钢生产用塑壳机自身的实用性能。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efficiency shell mo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
本技术涉及磁钢加工生产
,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
技术介绍
磁钢是电机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所述的磁钢贴在飞轮模块内外圆周面上配合转子模块一起使用,但是现有的磁钢采用钕铁硼材料制成,钕铁硼使用受外界环境温度有很强敏感作用,很不稳定,因此,目前通常在磁钢的外部套接一个塑壳,以达到稳定使用的目的,这一过程,需要借助塑壳机来完成。但是现有的塑壳机,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较为单一,现有的塑壳机在对磁钢进行加工处理时,无法形成连贯式的生产线形式,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作效率较低,并且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解决了现有的塑壳机在对磁钢进行加工处理时,无法形成连贯式的生产线形式,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作效率较低,并且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工作台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振料盘、PLC控制面板以及塑壳加工机构,所述振料盘的出料端与塑壳加工机构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PLC控制面板位于塑壳加工机构的中部后侧位置。所述塑壳加工机构包括塑壳输送组件、塑壳夹持组件、塑壳衔接组件、塑壳点胶组件以及磁钢导入组件,所述塑壳衔接组件、塑壳点胶组件以及磁钢导入组件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且均位于塑壳输送组件的后侧位置,所述塑壳夹持组件无接触的套在塑壳输送组件中间区段的外部位置上。r>所述塑壳衔接组件包括基座A,所述基座A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塑壳推送气缸,所述塑壳推送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塑壳推送板的一端,所述基座A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载板,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磁钢导入组件包括基座B,所述基座B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磁钢推送气缸、磁钢推送板以及磁钢导料框架,所述磁钢导料框架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磁钢推杆升降气缸,且磁钢导料框架的一侧壁位于磁钢推杆升降气缸的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个内部呈中空结构的磁钢导出框架,所述磁钢推杆升降气缸的驱动端面固定连接有磁钢推杆。优选的,所述塑壳输送组件包括两个在控制柜上呈对称设置的托架A和托架B,所述托架A和托架B的外部共同套接有一条输送带体,所述输送带体由贯穿设置在托架A上的步进电机驱动。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体与托架B之间以及托架A与输送带体之间均通过销轴实现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位于托架A上的销轴,其从动端与步进电机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托架B与销轴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均通过轴承实现连接。优选的,所述塑壳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夹持框架,两个夹持框架相互拼接,组成一个呈“凵”字形的结构,两个夹持框架的底端内侧共同连接有一块支座,所述两个夹持框架顶部拼接后,形成一个菱形结构的夹持孔。优选的,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固定开设有一个呈“U”字形结构的导流槽,所述载板的内部且与导流槽的圆弧端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开设有落料孔,所述载板的下表面固定开设有塑壳出料孔,所述塑壳出料孔的开设位置与落料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塑壳推送板的另一端延伸至塑壳出料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塑壳点胶组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胶水夹头升降气缸,所述胶水夹头升降气缸的驱动端上固定安装有胶水夹头。优选的,所述磁钢推送气缸、磁钢推送板以及磁钢导料框架同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磁钢推送气缸的驱动端与磁钢推送板的从动端相连接,所述磁钢推送板的载物端与磁钢导料框架的下料口相对应,所述磁钢推送气缸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磁钢推送板的载物端延伸至磁钢导出框架的内部,所述磁钢导出框架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与磁钢推杆的底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优选的,所述控制柜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万向轮。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通过在控制柜的工作台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振料盘、PLC控制面板以及塑壳加工机构,振料盘的出料端与塑壳加工机构的进料端相连接,PLC控制面板位于塑壳加工机构的中部后侧位置,塑壳加工机构包括塑壳输送组件、塑壳夹持组件、塑壳衔接组件、塑壳点胶组件以及磁钢导入组件,塑壳衔接组件、塑壳点胶组件以及磁钢导入组件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且均位于塑壳输送组件的后侧位置,塑壳夹持组件无接触的套在塑壳输送组件中间区段的外部位置上,通过借助上述构件,形成一条小型的磁钢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将塑壳依次经过排列、输送、限位、涂胶等加工处理,最终实现将塑壳套接在磁钢上,在提高了磁钢加工生产进度的同时,又降低了磁钢的加工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磁钢生产用塑壳机自身的实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塑壳加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塑壳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塑壳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塑壳衔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塑壳衔接组件拆去衔接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塑壳点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磁钢导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柜;2、万向轮;3、振料盘;4、PLC控制面板;5、塑壳加工机构;51、塑壳输送组件;511、托架A;512、托架B;513、步进电机;514、输送带体;515、销轴;52、塑壳夹持组件;521、支座;522、夹持框架;523、夹持孔;53、塑壳衔接组件;531、基座A;532、塑壳推送气缸;533、塑壳推送板;534、载板;535、落料孔;536、衔接板;537、塑壳出料孔;538、导流槽;54、塑壳点胶组件;541、立柱;542、胶水夹头升降气缸;543、胶水夹头;55、磁钢导入组件;551、基座B;552、磁钢推送气缸;553、磁钢推送板;554、磁钢导料框架;555、磁钢推杆升降气缸;556、磁钢推杆;557、磁钢导出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包括控制柜1,控制柜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万向轮2,控制柜1的工作台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振料盘3、PLC控制面板4以及塑壳加工机构5,振料盘3的出料端与塑壳加工机构5的进料端相连接,PLC控制面板4位于塑壳加工机构5的中部后侧位置。请参阅图2,塑壳加工机构5包括塑壳输送组件51、塑壳夹持组件52、塑壳衔接组件53、塑壳点胶组件54以及磁钢导入组件55,塑壳衔接组件53、塑壳点胶组件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包括控制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1)的工作台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振料盘(3)、PLC控制面板(4)以及塑壳加工机构(5),所述振料盘(3)的出料端与塑壳加工机构(5)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PLC控制面板(4)位于塑壳加工机构(5)的中部后侧位置;/n所述塑壳加工机构(5)包括塑壳输送组件(51)、塑壳夹持组件(52)、塑壳衔接组件(53)、塑壳点胶组件(54)以及磁钢导入组件(55),所述塑壳衔接组件(53)、塑壳点胶组件(54)以及磁钢导入组件(55)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且均位于塑壳输送组件(51)的后侧位置,所述塑壳夹持组件(52)无接触的套在塑壳输送组件(51)中间区段的外部位置上;/n所述塑壳衔接组件(53)包括基座A(531),所述基座A(53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塑壳推送气缸(532),所述塑壳推送气缸(532)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塑壳推送板(533)的一端,所述基座A(531)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载板(534),所述载板(5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板(536);/n所述磁钢导入组件(55)包括基座B(551),所述基座B(55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磁钢推送气缸(552)、磁钢推送板(553)以及磁钢导料框架(554),所述磁钢导料框架(554)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磁钢推杆升降气缸(555),且磁钢导料框架(554)的一侧壁位于磁钢推杆升降气缸(555)的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个内部呈中空结构的磁钢导出框架(557),所述磁钢推杆升降气缸(555)的驱动端面固定连接有磁钢推杆(55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包括控制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1)的工作台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振料盘(3)、PLC控制面板(4)以及塑壳加工机构(5),所述振料盘(3)的出料端与塑壳加工机构(5)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PLC控制面板(4)位于塑壳加工机构(5)的中部后侧位置;
所述塑壳加工机构(5)包括塑壳输送组件(51)、塑壳夹持组件(52)、塑壳衔接组件(53)、塑壳点胶组件(54)以及磁钢导入组件(55),所述塑壳衔接组件(53)、塑壳点胶组件(54)以及磁钢导入组件(55)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且均位于塑壳输送组件(51)的后侧位置,所述塑壳夹持组件(52)无接触的套在塑壳输送组件(51)中间区段的外部位置上;
所述塑壳衔接组件(53)包括基座A(531),所述基座A(53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塑壳推送气缸(532),所述塑壳推送气缸(532)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塑壳推送板(533)的一端,所述基座A(531)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载板(534),所述载板(5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板(536);
所述磁钢导入组件(55)包括基座B(551),所述基座B(55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磁钢推送气缸(552)、磁钢推送板(553)以及磁钢导料框架(554),所述磁钢导料框架(554)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磁钢推杆升降气缸(555),且磁钢导料框架(554)的一侧壁位于磁钢推杆升降气缸(555)的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个内部呈中空结构的磁钢导出框架(557),所述磁钢推杆升降气缸(555)的驱动端面固定连接有磁钢推杆(5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壳输送组件(51)包括两个在控制柜(1)上呈对称设置的托架A(511)和托架B(512),所述托架A(511)和托架B(512)的外部共同套接有一条输送带体(514),所述输送带体(514)由贯穿设置在托架A(511)上的步进电机(513)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高效塑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体(514)与托架B(512)之间以及托架A(511)与输送带体(514)之间均通过销轴(515)实现可转动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强马道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磁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