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73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该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在床身上竖向设置有导柱和第一滚珠丝杆,第一溜板安装在导柱上,并能相对床身上下移动,在床身上还设置有通过第一滚珠丝杆驱动第一溜板上下移动的第一伺服电机,上述的导柱和第一滚珠丝杆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待拉削工件与拉刀的拉削中心位于该竖向平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这样将用来导向的导柱、用来传动的第一滚珠丝杆和拉削中心集中在同一竖向平面内的设计,可以保证在拉削过程中不会产生的颠覆力矩,使得导向结构、传动结构的磨损变小,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A vertical internal broaching machine with double guide pillars and double serv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
本技术涉及立式拉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
技术介绍
目前立式内拉床均采用液压驱动,液压拉床是以液压为动力进行驱动,其中,液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液综合系统,在正常状况时,各子系统以本身的工作和相互协调配合实现系统功能,由于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复杂性,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往往难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系统故障源,特别是液压的抖动问题,一直是拉床产品中的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经验法、逐层排除法进行分析,致使诊断速度慢、效率低,并且,通过液压系统驱动的拉床,在拉削过程中,其拉削速度较慢、生产效率较低、且不环保,占地面积大。此外,由于拉床上用于拉削的刀头和待拉削部件往往体型巨大,拉削过程中若出现作用力分配不均的情况,就可能对整个拉床造成损害,影响寿命。如专利号为CN201310452359.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机械上拉式内拉床》,该拉床在主溜板的前端两侧分别与滚动丝杆副、滚动导轨副连接,主溜板在滚动丝杆副的驱动下沿滚动导轨副水平上下移动,两条滚动丝杆副以及两条滚动导轨副呈一等腰梯形设置,这种梯形的驱动传动布局,以及市面上更为常见的驱动机构位于拉削中心一侧的布局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拉削的稳定性,但是在拉削过程中,当拉刀刀头接触待拉削工件时,会使驱动、传动机构之间产生倾覆力,会对各个部件产生微小的损伤,日积月累后,不仅会使各个部件使用寿命大大减少,还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作用力分配均匀且倾覆力矩小的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包括底座;床身,竖直固定于底座上;第一溜板,连接在床身上并能相对床身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溜板具有用来放置待拉削工件的加工位;第一夹头,用来夹持拉刀的下端,该第一夹头位于第一溜板的下方并固定连接在床身上;提刀组件,具有用来夹持拉刀的上端的第二夹头,该提刀组件能带动拉刀同步相对床身上下移动;还包括导柱、第一滚珠丝杆和驱动第一溜板移动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床身顶部的左右两侧,相对应地,所述第一滚珠丝杆也为两个并与第一伺服电机相匹配;所述导柱竖向设置在床身上,所述第一溜板安装在导柱上,在第一伺服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一滚珠丝杆能带动第一溜板移动,所述导柱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柱分别设置在加工位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工位上的待拉削工件与拉刀相接处形成拉削中心,所述拉削中心始终位于导柱和第一滚珠丝杆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为了实现拉削中心位于导柱和第一滚珠丝杆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滚珠丝杆与第一溜板的左右两侧相连接,并且,两个所述导柱与两个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共同形成所述的竖向平面。为了保证第一滚珠丝杆不会使导柱产生横向作用力,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导柱和拉削中心沿床身的外侧向内侧依次布置。为了保证拉刀能够顺利的置入工作的位置,所述提刀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溜板的上方并能相对第一溜板上下移动的第二溜板,所述第二夹头设于第二溜板上。为了方便驱动提刀组件,所述床身上还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二滚珠丝杆,所述第二导柱和第二滚珠丝杆均竖向设置在床身上,并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位于床身的上方,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滚珠丝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溜板。为了保证第二溜板能相对床身移动,所述第二溜板滑动地设置在导柱上,并且,所述第二溜板位于两个所述导柱之间。所述床身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床身和下床身,所述导柱和第一滚珠丝杆均设置在下床身上,并且,所述导柱的上端与上床身相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在下床身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设置在上床身上。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后侧还设有用于对冷却液中金属屑进行过滤的冷却排屑装置。为了防止拉削时金属屑飞溅,所述底座的前部还设有用于遮盖在床身的四周的防护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利用伺服电机驱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油缸驱动,伺服电机驱动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拉床的可控性,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拉削效率并同时保证了工件的拉削精度;其次,该拉床在床身上竖向设置有导柱和第一滚珠丝杆,第一溜板安装在导柱上,并能相对床身上下移动,在床身上还设置有通过第一滚珠丝杆驱动第一溜板上下移动的第一伺服电机,上述的导柱和第一滚珠丝杆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待拉削工件与拉刀的拉削中心始终位于该竖向平面内,这样将用来导向的导柱、用来传动的第一滚珠丝杆和拉削中心集中在同一竖向平面内的设计,可以保证在拉削过程中不会产生的颠覆力矩,使得导向结构、传动结构的磨损变小,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拉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拉床省略部分结构之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拉床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包括底座100、床身1、第一溜板2、第二溜板31、第一夹头101、第二夹头102、第一伺服电机6、第二伺服电机32、第一滚珠丝杆5、第二滚珠丝杆33和导柱4。本实施例中的床身1是竖直固定于底座100上的,床身1具体包括上床身11和下床身12,其中下床身12位于上床身11的下方。上述的第一溜板2具有用来放置待拉削工件的加工位2a,该第一溜板2能相对床身1上下移动,上述的导柱4竖向设置在床身1上,具体而言是设置在下床身12上,其上端与上床身11相连接,第一溜板2安装在导柱4上,上述的导柱4为两个,两个导柱4分别设置在加工位2a的左右两侧,为了实现对第一溜板2的驱动,在上床身11上设置有用来驱动第一溜板2的第一伺服电机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伺服电机6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下床身12顶部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一伺服电机6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滚珠丝杆5与第一溜板2的左右两侧相连接,这样,当拉刀固定之后,安装有待拉削工件的第一溜板2就能在第一伺服电机6的驱动下,被第一滚珠丝杆5带动而相对于床身1上下移动,以完成拉削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加工位2a上的待拉削工件与拉刀相接处形成拉削中心,上述的导柱4和第一滚珠丝杆5共同形成竖向平面,在拉削过程中,该拉削中心始终位于这个竖向平面内,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拉削时,拉刀与工件的实际接触点、用来对第一溜板2导向的导柱4以及将第一伺服电机6传递至第一溜板2的第一滚珠丝杆5就能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拉削过程中不会产生的颠覆力矩,使得导向结构、传动结构的磨损变小,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来导向的导柱4是两个,用来传动第一滚珠丝杆5也是两个,因此上述的竖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包括/n底座(100);/n床身(1),竖直固定于底座(100)上;/n第一溜板(2),连接在床身(1)上并能相对床身(1)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溜板(2)具有用来放置待拉削工件的加工位(2a);/n第一夹头(101),用来夹持拉刀的下端,该第一夹头(101)位于第一溜板(2)的下方并固定连接在床身(1)上;/n提刀组件(3),具有用来夹持拉刀的上端的第二夹头(102),该提刀组件(3)能带动拉刀同步相对床身(1)上下移动;/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柱(4)、第一滚珠丝杆(5)和驱动第一溜板(2)移动的第一伺服电机(6),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床身(1)顶部的左右两侧,相对应地,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也为两个并与第一伺服电机(6)相匹配;所述导柱(4)竖向设置在床身(1)上,所述第一溜板(2)安装在导柱(4)上,在第一伺服电机(6)的驱动下,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能带动第一溜板(2)移动,所述导柱(4)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柱(4)分别设置在加工位(2a)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工位(2a)上的待拉削工件与拉刀相接处形成拉削中心,所述拉削中心始终位于导柱(4)和第一滚珠丝杆(5)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包括
底座(100);
床身(1),竖直固定于底座(100)上;
第一溜板(2),连接在床身(1)上并能相对床身(1)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溜板(2)具有用来放置待拉削工件的加工位(2a);
第一夹头(101),用来夹持拉刀的下端,该第一夹头(101)位于第一溜板(2)的下方并固定连接在床身(1)上;
提刀组件(3),具有用来夹持拉刀的上端的第二夹头(102),该提刀组件(3)能带动拉刀同步相对床身(1)上下移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柱(4)、第一滚珠丝杆(5)和驱动第一溜板(2)移动的第一伺服电机(6),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床身(1)顶部的左右两侧,相对应地,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也为两个并与第一伺服电机(6)相匹配;所述导柱(4)竖向设置在床身(1)上,所述第一溜板(2)安装在导柱(4)上,在第一伺服电机(6)的驱动下,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能带动第一溜板(2)移动,所述导柱(4)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柱(4)分别设置在加工位(2a)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工位(2a)上的待拉削工件与拉刀相接处形成拉削中心,所述拉削中心始终位于导柱(4)和第一滚珠丝杆(5)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滚珠丝杆(5)与第一溜板(2)的左右两侧相连接,并且,两个所述导柱(4)与两个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共同形成所述的竖向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导柱(4)和拉削中心沿床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绿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