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678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包括上砂型体、下砂型体、中部砂型体、竖向浇注管、浇注口以及工件型腔,所述上砂型体、下砂型体、中部砂型体以及聚砂空腔共同构成铸造砂型的主体,所述上砂型体与下砂型体的连接处固定设有中部砂型体,所述上砂型体中间开设有浇注口。此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通过设有的上砂型体、下砂型体与工件型腔可以实现对液态金属固形,保证铸件的形状,通过设有的聚砂空腔可以实现对散砂进行收集,防止影响成品的质量,通过设有的去砂口可以实现对散砂进行去除,通过设有的左冷却气道与右冷却气道可实现对铸件进行冷却处理,增大冷却气道的容积,提高散热能力,保证金属出成品率。

A kind of casting sand mold to eliminate sand incl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
本技术涉及铸造砂型
,具体为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
技术介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固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砂型铸造工艺是通过砂型与下砂型组合形成铸件内外腔完整轮廓形状,砂型与下砂型组合后的空腔被液态金属充填,液态金属冷却凝固后形成铸件。在砂型与下砂型组合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带来小砂块和散砂,一般使用压缩空气吹出型腔内小砂块和散砂。但由于型腔结构复杂性,存在众多拐角和死角,同时下砂型阻挡小砂块和散砂被气流吹出型腔的空间,容易集聚于型腔底部拐角和死角处,通过多次反复吹箱方式也很难将其彻底吹出型腔。由于小砂块和散砂挤占型腔空间,浇注过程中液态金属不能充填型腔,同时小砂块与散砂被高温液态金属烧结。在液态金属冷却凝固后,铸件表面出现夹砂缺陷,导致铸件轮廓形状不完整传统铸造砂型进行铸造的过程中,铸件和厚壁处或热节处容易产生缩松、缩孔缺陷,减少了金属出成品率。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以改进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设计科学合理,方便去除散砂与小砂块,提高金属出成品率。为了改进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体现: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包括上砂型体、下砂型体、中部砂型体、竖向浇注管、浇注口以及工件型腔,所述上砂型体、下砂型体、中部砂型体以及聚砂空腔共同构成铸造砂型的主体,所述上砂型体与下砂型体的连接处固定设有中部砂型体,所述上砂型体中间开设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中间固定连接有竖向浇注管,所述竖向浇注管左右两侧固定开设有工件型腔,所述工件型腔底部开设有聚砂空腔,所述聚砂空腔上设有4-5个去砂口,所述去砂口贯穿聚砂空腔,所述聚砂空腔一侧与横向浇注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浇注管另一端与竖向浇注管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砂型体左侧开设有左冷却气道,所述上砂型体右侧开设有右冷却气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竖向浇注管底端封闭,所述竖向浇注管左右两侧均与横向浇注管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冷却气道与右冷却气道上均连接有1-2横向冷却气道,所述左冷却气道、右冷却气道以及横向冷却气道的冷却口均与外部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砂空腔的数量为3-4个,分别开设在中部砂型体的上下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冷却气道与工件型腔隔离设置,且左冷却气道与工件型腔的厚壁或热节处就近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包括上砂型体、下砂型体、中部砂型体、竖向浇注管、浇注口、工件型腔、聚砂空腔、去砂口、横向浇注管、左冷却气道、右冷却气道、横向冷却气道。1.此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通过设有的上砂型体、下砂型体与工件型腔可以实现对液态金属固形,保证铸件的形状,通过设有的聚砂空腔可以实现对散砂进行收集,防止影响成品的质量。2.此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通过设有的去砂口可以实现对散砂进行去除,通过设有的左冷却气道与右冷却气道可实现对铸件进行冷却处理,增大冷却气道的容积,提高散热能力,保证金属出成品率。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砂型体,2、下砂型体,3、中部砂型体,4、竖向浇注管,5、浇注口,6、工件型腔,601、聚砂空腔,602、去砂口,603、横向浇注管,7、左冷却气道,8、右冷却气道,9、横向冷却气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包括上砂型体1、下砂型体2、中部砂型体3、竖向浇注管4、浇注口5以及工件型腔6,所述上砂型体1、下砂型体2、中部砂型体3以及聚砂空腔601共同构成铸造砂型的主体,所述上砂型体1与下砂型体2的连接处固定设有中部砂型体3,所述上砂型体1中间开设有浇注口5,所述浇注口5中间固定连接有竖向浇注管4,所述竖向浇注管4左右两侧固定开设有工件型腔6,所述工件型腔6底部开设有聚砂空腔601,所述聚砂空腔601上设有4-5个去砂口602,所述去砂口602贯穿聚砂空腔601,所述聚砂空腔601一侧与横向浇注管60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浇注管603另一端与竖向浇注管4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砂型体1左侧开设有左冷却气道7,所述上砂型体1右侧开设有右冷却气道8。工作原理: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在使用时,通过设有的上砂型体1、下砂型体2与工件型腔6可以实现对液态金属固形,保证铸件的形状,通过设有的聚砂空腔601可以实现对散砂进行收集,防止影响成品的质量,通过设有的去砂口602可以实现对散砂进行去除,通过设有的左冷却气道7与右冷却气道8可实现对铸件进行冷却处理,增大冷却气道的容积,提高散热能力,保证金属出成品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竖向浇注管4底端封闭,所述竖向浇注管4左右两侧均与横向浇注管603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冷却气道7与右冷却气道8上均连接有1-2横向冷却气道9,所述左冷却气道7、右冷却气道8以及横向冷却气道9的冷却口均与外部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砂空腔601的数量为3-4个,分别开设在中部砂型体3的上下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冷却气道7与工件型腔6隔离设置,且左冷却气道7与工件型腔6的厚壁或热节处就近设置。本技术主要特点:此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通过设有的上砂型体1、下砂型体2与工件型腔6可以实现对液态金属固形,保证铸件的形状,通过设有的聚砂空腔601可以实现对散砂进行收集,防止影响成品的质量。此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通过设有的去砂口602可以实现对散砂进行去除,通过设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包括上砂型体(1)、下砂型体(2)、中部砂型体(3)、竖向浇注管(4)、浇注口(5)以及工件型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型体(1)、下砂型体(2)、中部砂型体(3)以及聚砂空腔(601)共同构成铸造砂型的主体,所述上砂型体(1)与下砂型体(2)的连接处固定设有中部砂型体(3),所述上砂型体(1)中间开设有浇注口(5),所述浇注口(5)中间固定连接有竖向浇注管(4),所述竖向浇注管(4)左右两侧固定开设有工件型腔(6),所述工件型腔(6)底部开设有聚砂空腔(601),所述聚砂空腔(601)上设有4-5个去砂口(602),所述去砂口(602)贯穿聚砂空腔(601),所述聚砂空腔(601)一侧与横向浇注管(60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浇注管(603)另一端与竖向浇注管(4)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砂型体(1)左侧开设有左冷却气道(7),所述上砂型体(1)右侧开设有右冷却气道(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夹砂缺陷的铸造砂型,包括上砂型体(1)、下砂型体(2)、中部砂型体(3)、竖向浇注管(4)、浇注口(5)以及工件型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型体(1)、下砂型体(2)、中部砂型体(3)以及聚砂空腔(601)共同构成铸造砂型的主体,所述上砂型体(1)与下砂型体(2)的连接处固定设有中部砂型体(3),所述上砂型体(1)中间开设有浇注口(5),所述浇注口(5)中间固定连接有竖向浇注管(4),所述竖向浇注管(4)左右两侧固定开设有工件型腔(6),所述工件型腔(6)底部开设有聚砂空腔(601),所述聚砂空腔(601)上设有4-5个去砂口(602),所述去砂口(602)贯穿聚砂空腔(601),所述聚砂空腔(601)一侧与横向浇注管(60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浇注管(603)另一端与竖向浇注管(4)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砂型体(1)左侧开设有左冷却气道(7),所述上砂型体(1)右侧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昌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成鑫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