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255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所述外源硒肥为硒化合物、含硒有机肥或者含硒叶面肥;所述吸收助剂为维生素E、吲哚乙酸、木薯叶或者蝴蝶兰全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米对硒元素的吸收率,在达到同等水稻米硒含量的情况下,可降低外源硒的添加量,节约成本。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rice rich in selen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品种之一,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大米。水稻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水稻的种植栽培包括浸种催芽、育秧及本田种植三个阶段。浸种催芽技术的控制关键在于温度和湿度,常用的催芽技术包括温水浸种催芽法、多起多落浸种催芽法、温室蒸汽快速催芽法、机器设备浸种催芽法等。温水浸种催芽法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选择一个避风保温的地方并铺上稻草,再准备一个装有40℃左右温水的水缸,水缸中放入种子,薄膜封口,用稻草裹紧水缸,隔一段时间后取出种子,沥水,再用稻草盖种,反复多次浸种直至催芽结束;多起多落浸种催芽法是用袋子装好种子,在温水中多次重复浸泡-沥水的步骤,直至催芽结束,温水浸种催芽法和多起多落浸种催芽法成本低但是适用于农户或者实验员小批量催芽;温室蒸汽快速催芽法是利用搭建的温室控制蒸汽和温度,是水稻快速发芽;机器设备浸种催芽法是通过特殊设备直线控温控湿,温室蒸汽快速催芽法和机器设备浸种催芽法均适用于大批量催芽。水稻育秧过程是将发芽的种子置于秧田或者合适的育秧基质中,促使其快速生长成能够移栽的秧苗,为了适应大规模机械化移栽,秧苗要求粗细均匀、长短均匀。本田种植及插秧过程,要求适宜的插秧密度,插秧后应保证秧苗正、直,且插秧深度为1.5-2厘米左右。上述水稻的种植栽培的三个步骤都是水稻高产和高质量的关键步骤。为了适应多元化的产品需求,高产高质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工作者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富硒水稻米和有机水稻米等新产品。硒元素是人体重要的抗衰老元素,可以有效预防组织硬化,提高人体免疫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富硒食品被研发,比如富硒米、富硒黑山药、富硒黑豆等。其中富硒水稻米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通过外源添加硒元素的方式,使水稻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硒元素,提高水稻米中硒含量。现有技术中,水稻外源硒的补充方式包括施用富硒基肥、富硒栽培基质和硒肥拌种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分别在不同阶段对水稻补充硒元素,但是由于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受到硒的存在形式、水稻代谢、植物部位等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添加硒元素量与实际水稻米吸收的硒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距,水稻米对硒元素的吸收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米对硒元素的吸收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所述外源硒肥为硒化合物、含硒有机肥或者含硒叶面肥;所述吸收助剂为维生素E、吲哚乙酸、木薯叶或者蝴蝶兰全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优选的,上述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硒化合物为无机硒或者为有机硒;所述含硒有机肥由富硒植物堆肥发酵而成,富硒植物含硒量≥100μg/kg;所述含硒叶面肥是将所述无机硒与水按照1:10000-15000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的液体肥,或者是将有机硒与水按照1:8000-10000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的液体肥。优选的,上述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中,当外源硒肥包含无机硒时,吸收助剂的用量根据无机硒的用量计算,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质量比例为1-3:10-1000;当外源硒肥包含有机硒时,吸收助剂的用量根据有机硒的用量计算,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质量比例为1-5:15-800;当外源硒肥为含硒有机肥时,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质量比例为500-1000:1-200;当外源硒肥为含硒叶面肥时,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质量比例为500-1000:1-20。优选的,上述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中,所述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施用时间为水稻浸种催芽阶段、水稻秧苗培育阶段、水稻栽培管理阶段中任一或几个阶段。优选的,上述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中,水稻浸种催芽阶段施用方法如下:随机选取发育良好、形态完整的水稻种子,置于器皿中加富硒水浸泡,并将水温控制在15-18℃,直至水稻种子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后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末、没有生芯,得到富硒种子,备用;其中,富硒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硒化合物和吸收助剂的混合物1份,水1000-100000份。优选的,上述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中,水稻浸种催芽阶段的施用方法如下:随机选取发育良好、形态完整的水稻种子,置于器皿中加富硒水浸泡,直至水稻种子破胸露白,得到富硒种子;其中,富硒水浸泡温度控制采用循环升降温循环方法:按照4℃30min、15℃30min、32℃30min、15℃30min、4℃30min的顺序循环变化;所述富硒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硒化合物和吸收助剂的混合物1份,水800-1000份。优选的,上述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中,水稻秧苗培育阶段施用方法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种,在播种前一日,在秧田中施用硒化合物和吸收助剂混合后的富硒添加剂,每亩施用0.5-1g硒化合物;第二种,在播种前一日,在秧田中施用含硒有机肥、硒化合物和吸收助剂混合后的富硒添加剂,每亩施用30-50kg含硒有机肥,每亩施用0.5-1g硒化合物。优选的,上述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中,水稻栽培管理阶段施用方法如下:秧苗移栽一个月后,喷施叶面肥与吸收助剂的混合物,每亩施用5-10L含硒叶面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所述外源硒肥为硒化合物、含硒有机肥或者含硒叶面肥;所述吸收助剂为维生素E、吲哚乙酸、木薯叶或者蝴蝶兰全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可以提高水稻米对硒元素的吸收率,可降低外源硒的添加量,节约成本。种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浸种催芽阶段、水稻秧苗培育阶段、水稻栽培管理阶段,使用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处理后,水稻米对硒的吸收率最高,仅使用外源硒肥的次之,相比未经富硒处理和未使用吸收助剂的对比例均有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操作,由于不涉及专利技术点,故不对其步骤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所述外源硒肥为硒化合物、含硒有机肥或者含硒叶面肥;所述吸收助剂为维生素E、吲哚乙酸、木薯叶或者蝴蝶兰全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述硒化合物为无机硒(亚硒酸钠、硒酸钠),或者为有机硒(含硒氨基酸(即将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中的硫原子用硒原子代替,比如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所述含硒有机肥由富硒植物堆肥发酵而成,富硒植物含硒量≥100μg/kg;所述含硒叶面肥是将所述无机硒与水按照1:10000-15000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的液体肥,或者是将有机硒与水按照1:8000-10000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的液体肥。下述实施例和实验中,如未特殊指明,水稻生产的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2013的规定。苗床地选择:选择环境质量符合NY/T3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所述外源硒肥为硒化合物、含硒有机肥或者含硒叶面肥;所述吸收助剂为维生素E、吲哚乙酸、木薯叶或者蝴蝶兰全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所述外源硒肥为硒化合物、含硒有机肥或者含硒叶面肥;所述吸收助剂为维生素E、吲哚乙酸、木薯叶或者蝴蝶兰全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硒化合物为无机硒或者为有机硒;
所述含硒有机肥由富硒植物堆肥发酵而成,富硒植物含硒量≥100μg/kg;
所述含硒叶面肥是将所述无机硒与水按照1:10000-15000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的液体肥,或者是将有机硒与水按照1:8000-10000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的液体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外源硒肥包含无机硒时,吸收助剂的用量根据无机硒的用量计算,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质量比例为1-3:10-1000;当外源硒肥包含有机硒时,吸收助剂的用量根据有机硒的用量计算,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质量比例为1-5:15-800;
当外源硒肥为含硒有机肥时,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质量比例为500-1000:1-200;
当外源硒肥为含硒叶面肥时,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质量比例为500-1000: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硒肥和吸收助剂的施用时间为水稻浸种催芽阶段、水稻秧苗培育阶段、水稻栽培管理阶段中任一或几个阶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硒米水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浸种催芽阶段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元军张建秀徐申起王平赵作东佟延华刘永明班允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辉农粳稻科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