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首彩专利>正文

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240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卧式放置的除尘塔,其内部依次设置有除尘格栅填料装置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清水槽,其通过喷淋管路连接有多个喷淋嘴,喷淋嘴位于除尘塔的内部上方;混水槽,其位于除尘塔的内部下方;反应槽,其位于除尘塔的外部,与混水槽相连通;加药桶,两个加药桶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与反应槽相连通,各加药管上均连接有加药机;压滤机,其与反应槽相连通;滤液槽,其位于压滤机的正下方,与清水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通过将水幕除尘和废水处理结构一体化设置,不仅能够安全有效地处理废气,还能够对除尘后的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

Horizontal water curtain dedusting water circulation integrate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水幕除尘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废气处理方法,其主要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粉尘等杂质,其不仅除尘效果好、经济效益高,而且安全性也相当良好,优于其他大部分废气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高温易爆等粉尘产生率较高的场所。然而,在进行水幕除尘处理后,都会产生的废水,该部分废水则需要在使用废水站额外进行处理,对于没有设立废水站的企业则较为不便,降低了水幕除尘的应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包括除尘塔,所述除尘塔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除尘格栅填料装置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清水槽,所述清水槽通过一条喷淋管路连接有多个喷淋嘴,各所述喷淋嘴均设置在所述除尘塔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除尘格栅填料装置的上方;混水槽,所述混水槽位于所述除尘塔的内部下方;反应槽,所述反应槽位于所述除尘塔的外部,并且与所述混水槽相连通;加药桶,两个所述加药桶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与所述反应槽相连通,而在每条所述加药管上均连接有一台加药机;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与所述反应槽相连通;滤液槽,所述滤液槽位于所述压滤机的正下方,并且与所述清水槽相连通。其中,所述除尘塔呈卧式放置,其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且分别连接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路上安装有管道阀。由此,通过管道阀能够控制进气管路的开启和闭合,从而将待处理的废气定期通过进气管路通入到除尘塔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管路通过一台引风机连接到一根排放烟囱。由此,通过出气管路和引风机能够将处理后废气及时通过排放烟囱进行排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槽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一泵,所述第一泵与所述喷淋管路相连通。由此,设置了第一泵,其用于提供动力,将清水槽中的水抽取到喷淋管路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水槽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二泵,所述第二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反应槽相连通。由此,设置了第二泵,其用于提供动力,将混水槽中的水抽取到反应槽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槽中设置有两台搅拌机。由此,搅拌机能够对从加药桶中加入到反应槽中的药液进行搅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槽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三泵,所述第三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压滤机相连通。由此,设置了第三泵,其用于提供动力,将反应槽中的水抽取到压滤机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滤机的内部设置有滤布。由此,通过在压滤机的内设置滤布,可以将进入到压滤机中的泥水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泥和水分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液槽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四泵,所述第四泵通过管路所述清水槽相连通。由此,设置了第四泵,其用于提供动力,将滤液槽中的水抽取到清水槽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路和/或所述喷淋管路上设置有检测仪表。由此通过使用检测仪表进行检测,能够以合理地速度向系统中通入废气和喷淋用水等,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水幕除尘和废水处理结构一体化设置,不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废气除尘,还能够对废气除尘后的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不仅效果良好,而且投资较低,经济效益高,适合于没有设立废水站的企业,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图1所示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1所示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图中:除尘塔1,清水槽2,混水槽3,反应槽4,加药桶5,压滤机6,滤液槽7,排放烟囱8,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进气管路13,出气管路14,管道阀15,喷淋管路21,喷淋嘴22,第一泵23,第二泵31,搅拌机41,第三泵42,加药管51,加药机52,滤布61,第四泵71,引风机8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图2显示了图1中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其中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图1中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图1中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第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系统的主要部件为一个除尘塔1,除尘塔1呈卧式放置,则其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在除尘塔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其中,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靠近除尘塔1的入口,其用于增加粉尘和水幕的接触面积,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则靠近除尘塔1的出口,其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水汽。除尘塔1的入口与一条进气管路13相连通。优选地,进气管路13上安装有一个管道阀15,则可以通过管道阀15控制进气管路13定期开闭,向除尘塔1中稳定通入待处理的含粉尘废气。在除尘塔1的外部设置有一个清水槽2,其用于盛装除尘用的清水。该清水槽2通过一条喷淋管路21连接有多个喷淋嘴22,而各喷淋嘴22伸入到除尘塔1的内部,并且位于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的上方。优选地,清水槽2中还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一泵23,第一泵23与喷淋管路21相连通,能够将清水槽2中的水抽取到喷淋管路21中,并从各喷淋嘴22处喷出到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上,以对通入到除尘塔1中的废气进行除尘。优选地,可以在进气管路13和喷淋管路21上选择设置检测仪表,用于检测其中通过的废气或清水的压力或流量等参数,以保证除尘工作的稳定性。其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检测仪表的种类,比如在进气管路13上一般设置差压变送器等,而在喷淋管路21上则可以设置现场压力表等。除尘塔1的出口与一条出气管路14相连通。优选地,出气管路14通过一台引风机81连接到一根排放烟囱8,则从出口处排出的气体能够在引风机81的作用下从排放烟囱8中排出。在除尘塔1的内部下方还设有一个混水槽3,其用于承接除尘塔1中除尘后所产生的混水。而混水槽3与设置在除尘塔1外部的一个反应槽4相连通。优选地,在混水槽3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二泵31,而第二泵31通过管路与反应槽4相连通,能够将混水槽3中的混水抽取到反应槽4中。在除尘塔1的外部还设置有两个加药桶5,两个加药桶5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51与与反应槽4相连通,并且在每条加药管51上均连接有一台加药机52。其中,两个加药桶5中分别盛有絮凝剂和混凝剂,并且在两台加药机52的作用下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51通入到反应槽4中,并与混水进行混合反应。优选地,为了使各药剂能够充分溶解后再进行反应,还可以将反应槽4不完全地分隔为两部分,并且该两部分别与两条加药管51相连通。优选地,在反应槽4中设置有两台搅拌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除尘塔(1),所述除尘塔(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n清水槽(2),所述清水槽(2)通过一条喷淋管路(21)连接有多个喷淋嘴(22),各所述喷淋嘴(22)均设置在所述除尘塔(1)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的上方;/n混水槽(3),所述混水槽(3)位于所述除尘塔(1)的内部下方;/n反应槽(4),所述反应槽(4)位于所述除尘塔(1)的外部,并且与所述混水槽(3)相连通;/n加药桶(5),两个所述加药桶(5)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51)与所述反应槽(4)相连通,而在每条所述加药管(51)上均连接有一台加药机(52);/n压滤机(6),所述压滤机(6)与所述反应槽(4)相连通;/n滤液槽(7),所述滤液槽(7)位于所述压滤机(6)的正下方,并且与所述清水槽(2)相连通,/n其中,所述除尘塔(1)呈卧式放置,其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且分别连接有进气管路(13)和出气管路(14)。/n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尘塔(1),所述除尘塔(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
清水槽(2),所述清水槽(2)通过一条喷淋管路(21)连接有多个喷淋嘴(22),各所述喷淋嘴(22)均设置在所述除尘塔(1)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的上方;
混水槽(3),所述混水槽(3)位于所述除尘塔(1)的内部下方;
反应槽(4),所述反应槽(4)位于所述除尘塔(1)的外部,并且与所述混水槽(3)相连通;
加药桶(5),两个所述加药桶(5)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51)与所述反应槽(4)相连通,而在每条所述加药管(51)上均连接有一台加药机(52);
压滤机(6),所述压滤机(6)与所述反应槽(4)相连通;
滤液槽(7),所述滤液槽(7)位于所述压滤机(6)的正下方,并且与所述清水槽(2)相连通,
其中,所述除尘塔(1)呈卧式放置,其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且分别连接有进气管路(13)和出气管路(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13)上安装有管道阀(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路(14)通过一台引风机(8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首彩
申请(专利权)人:赵首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