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233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包括正压氧气供给装置、负压吸引装置、能单独或同时对正压氧气供给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控制管理的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能对正压氧气供给装置进行脉冲式管理,对供氧频率、气量及压力上限进行调节;并能对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脉冲式管理,对负压频率、压力下限进行调节;当正压氧气供给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同时运作时,正压氧气供给装置正压供氧时间和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时间交叉分布,正压供氧和负压吸引交替运作。使正压供氧时气体更容易进入肺腔,负压吸引时肺内气体更容易排出肺腔,不仅对肺内气体交换十分有利,也能对口腔内分泌物有效清理,避免发生误吸,安全性大大提高。

An alterna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ssure respiratory suppor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呼吸支持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静脉麻醉过程中,病人是处于睡眠状态,有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尤其是有鼾症的病人,呼吸抑制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为病人在麻醉过程中提供呼吸支持的系统。门诊静脉麻醉手术时间较短,气管插管不太必要。当发生呼吸抑制时,面罩通气较为麻烦,患者口腔分泌物较多时,容易发生分泌物误吸,导致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高流量吸氧装置在门诊麻醉应用较多,取得一定效果,在某些医院已经推行。但高流量吸氧依靠氧气出口正压压力对患者肺部供氧。虽然呼吸抑制发生时能保持患者氧饱和十几分钟不变,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有效排出,导致二氧化碳蓄积,产生其他风险,尤其是误吸。高频喷射呼吸在患者呼吸抑制时也有明显效果,常用于气道检查患者静脉麻醉中,特别适用于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患者。其特点是应用气体震荡效应,是肺内氧气产生流动交换效应,产生气体交换效果。但其缺点与高流量吸氧相似,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蓄积。高频喷射呼吸本质为对气道内持续实施正压冲击,氧气持续对气道及肺冲击时,气道内始终保持正压,要不大小变化比较剧烈。若能对高频喷射呼吸实现脉冲式管理,使每次氧气喷射间隙,口腔内变为负压,经有利于气道及肺内气体流出,能实现肺内二氧化碳排出,对患者气道管理十分有利。同时,口腔内负压吸引清除分泌物是临床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能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过分累积,从根本上避免分泌物误吸。负压吸引清除分泌物时若负压持续给与,必将导致吸引管路负压吸引口被吸附在口腔黏膜,导致吸引口堵塞。所以实施负压吸引清理口腔分泌物时,需要将负压间断性给与,避免负压吸引口被堵塞。若能将脉冲式高频喷射呼吸和负压吸引结合起来同步实施,使正压氧气供给装置正压供氧时间和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时间交叉分布,正压供氧和负压吸引交替运作,使正压供氧时气体更容易进入肺腔,负压吸引时肺内气体更容易排出肺腔,不仅对肺内气体交换十分有利,也能对口腔内分泌物有效清理,避免发生误吸,安全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为病人在麻醉过程中提供呼吸支持的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包括正压氧气供给装置、负压吸引装置、能单独或同时对正压氧气供给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控制管理的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能对正压氧气供给装置进行脉冲式管理,对供氧频率、气量及压力上限进行调节;并能对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脉冲式管理,对负压频率、压力下限进行调节;当正压氧气供给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同时运作时,正压氧气供给装置正压供氧时间和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时间交叉分布,正压供氧和负压吸引交替运作。优选的,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包括正压供氧管、负压吸引管和正负压交替控制器;所述正压供氧管一端置于患者头侧,另一端连接所述正压氧气供给装置;所述负压吸引管一端置于患者头侧,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吸引装置;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包括安装在所述正压供氧管上的正压控制器和安装在所述负压吸引管上的负压控制器;所述正压控制器与正压阀连接,所述负压控制器与负压阀连接。优选的,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还包括双腔道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管道,所述双腔道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管道末端分别设置接口;所述正压供氧管和负压吸引管为双管道结构;所述双管道末端分别设置接口,与所述双腔道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管道末端的接口匹配。优选的,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为单个的交替控制开关;所述交替控制开关包括正负压管道固定座,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两端为凸起状,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中部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为一侧的半圆形半径小于另一侧半圆形的不对称结构,所述顶杆安装在外部旋转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顶杆位于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的两侧设有支撑板,所述两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所述两支撑板位于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大小与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两端的凸起结构相匹配;所述正压供氧管和负压吸引管分别穿入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两端的凸起结构内。优选的,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为两个所述交替控制开关连用,所述正压供氧管安装在一个交替控制开关一侧的正负压管道固定座的凸起结构内;所述负压吸引管安装在另一个交替控制开关一侧的正负压管道固定座的凸起结构内。优选的,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包括进出气活塞筒,所述进出气活塞筒的一侧设有第一氧气入口,所述进出气活塞筒通过第一氧气入口与供氧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氧气入口上设有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氧气入口相同一侧的进出气活塞筒上设有第一氧气出口,所述进出气活塞筒通过第一氧气出口与所述正压供氧管相连,所述第一氧气出口上设有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氧气出口相同一侧的进出气活塞筒上设有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所述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的压力上限值可以调节,当气体压力超过所述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设定压力上限时,气体能经所述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逸出;所述进出气活塞筒内依次设有第一进气活塞头、第一进气活塞杆、第一进气从动轮、第一进气主动轮和第一进气动力装置,所述第一进气活塞头与第一进气活塞杆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进气活塞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进气从动轮上,所述第一进气从动轮与第一进气主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进气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进气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进气动力装置位于与所述第一氧气入口、第一氧气出口或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相对位置的一侧,所述进出气活塞筒上与所述第一氧气入口、第一氧气出口或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相对位置的一端设有第一负压气体入口、第一负压气体出口和第一负压可调安全进气阀,所述第一负压气体入口与所述负压吸引管相连,所述负压吸引管上设有第一液体储囊,所述第一液体储囊的出口处设有第一防水透气阀,所述第一负压气体入口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负压气体出口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所述第一负压气体出口上设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负压可调安全进气阀的负压下限值可以调节,当气体负压压力低于所述第一负压可调安全进气阀设定压力下限时,气体能经所述第一负压可调安全进气阀增益。优选的,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包括正压频率控制器和负压频率控制器;所述正压频率控制器包括进气活塞筒,所述进气活塞筒上设有与外接供氧装置相连的第二氧气入口,所述第二氧气入口上设有第五单向阀,所述进气活塞筒内依次设有第二进气活塞头、第二进气活塞杆、第二进气从动轮、第二进气主动轮和第二进气动力装置,所述第二进气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气主动轮相连,所述第二进气主动轮与所述第二进气从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进气活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进气从动轮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活塞头相固定,所述进气活塞筒上未设置第二进气动力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二氧气出口,所述第二氧气出口与所述正压供氧管相连,所述第二氧气出口上设有第六单向阀,所述第二氧气出口相邻的进气活塞筒上设有所述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压氧气供给装置、负压吸引装置、能单独或同时对正压氧气供给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控制管理的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能对正压氧气供给装置进行脉冲式管理,对供氧频率、气量及压力上限进行调节;并能对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脉冲式管理,对负压频率、压力下限进行调节;当正压氧气供给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同时运作时,正压氧气供给装置正压供氧时间和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时间交叉分布,正压供氧和负压吸引交替运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压氧气供给装置、负压吸引装置、能单独或同时对正压氧气供给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控制管理的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能对正压氧气供给装置进行脉冲式管理,对供氧频率、气量及压力上限进行调节;并能对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脉冲式管理,对负压频率、压力下限进行调节;当正压氧气供给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同时运作时,正压氧气供给装置正压供氧时间和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时间交叉分布,正压供氧和负压吸引交替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包括正压供氧管(1)、负压吸引管(2)和正负压交替控制器;
所述正压供氧管(1)一端置于患者头侧,另一端连接所述正压氧气供给装置;所述负压吸引管(2)一端置于患者头侧,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吸引装置;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包括安装在所述正压供氧管(1)上的正压控制器(3)和安装在所述负压吸引管(2)上的负压控制器(4);所述正压控制器(3)与正压阀(5)连接,所述负压控制器(4)与负压阀(6)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装置还包括双腔道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管道,所述双腔道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管道末端分别设置接口;所述正压供氧管(1)和负压吸引管(2)为双管道结构;所述双管道末端分别设置接口,与所述双腔道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管道末端的接口匹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为单个的交替控制开关;所述交替控制开关包括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两端为凸起状,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中部设有顶杆(8),所述顶杆(8)为一侧的半圆形半径小于另一侧半圆形的不对称结构,所述顶杆(8)安装在外部旋转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顶杆(8)位于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的两侧设有支撑板(9),所述两支撑板(9)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0)弹性连接,所述两支撑板(9)位于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顶块(11),所述顶块(11)大小与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两端的凸起结构相匹配;所述正压供氧管(1)和负压吸引管(2)分别穿入所述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两端的凸起结构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为两个所述交替控制开关连用,所述正压供氧管(1)安装在一个交替控制开关一侧的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的凸起结构内;所述负压吸引管(2)安装在另一个交替控制开关一侧的正负压管道固定座(7)的凸起结构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包括进出气活塞筒(12),所述进出气活塞筒(12)的一侧设有第一氧气入口(13),所述进出气活塞筒(12)通过第一氧气入口(13)与供氧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氧气入口(1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14),与所述第一氧气入口(13)相同一侧的进出气活塞筒(12)上设有第一氧气出口(15),所述进出气活塞筒(12)通过第一氧气出口(15)与所述正压供氧管(1)相连,所述第一氧气出口(15)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6),与所述第一氧气出口(15)相同一侧的进出气活塞筒(12)上设有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17),所述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17)的压力上限值可以调节,当气体压力超过所述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17)设定压力上限时,气体能经所述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17)逸出;
所述进出气活塞筒(12)内依次设有第一进气活塞头(18)、第一进气活塞杆(19)、第一进气从动轮(20)、第一进气主动轮(21)和第一进气动力装置(22),所述第一进气活塞头(18)与第一进气活塞杆(19)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进气活塞杆(19)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进气从动轮(20)上,所述第一进气从动轮(20)与第一进气主动轮(21)相啮合,所述第一进气主动轮(21)与所述第一进气动力装置(22)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进气动力装置(22)位于与所述第一氧气入口(13)、第一氧气出口(15)或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17)相对位置的一侧,所述进出气活塞筒(12)上与所述第一氧气入口(13)、第一氧气出口(15)或第一正压可调安全逸出阀(17)相对位置的一端设有第一负压气体入口(23)、第一负压气体出口(24)和第一负压可调安全进气阀(25),所述第一负压气体入口(23)与所述负压吸引管(2)相连,所述负压吸引管(2)上设有第一液体储囊(26),所述第一液体储囊(26)的出口处设有第一防水透气阀(27),所述第一负压气体入口(23)上设有第三单向阀(28),所述第一负压气体出口(24)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所述第一负压气体出口(24)上设有第四单向阀(29),所述第一负压可调安全进气阀(25)的负压下限值可以调节,当气体负压压力低于所述第一负压可调安全进气阀(25)设定压力下限时,气体能经所述第一负压可调安全进气阀(25)增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负压交替呼吸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交替控制器包括正压频率控制器和负压频率控制器;
所述正压频率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鸣高宏黄东晓丁娴蔡惠梁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