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27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包括气垫基体,第一气垫单元和第二气垫单元,第一气垫单元和第二气垫单元均设有充气泵,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垫单元包括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腔和枕垫腔,第一充气管和第一充气腔连通设置,枕垫腔和第一充气腔通过连接支管连接,该连接支管上设有通气阀;第二气垫包括第二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将第二气垫平均分为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第二充气管和充气泵连接,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底部设有叠加腔,左充气腔、右充气腔设置于第二充气管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空气流通、减少褥疮的发生,同时辅助医护人员给病患进行左右翻身,大大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和便捷性,值得推广。

An air cushion bed for preventing pressure sore and easy to turn 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气垫床,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
技术介绍
临床上,很多重症监护病人长期卧床,由于其不能自主翻身以及沟通意识差等问题,长期的皮肤压迫,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空气流通性差,极容易产生褥疮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6063331U,公开了“一种医用可拆分气垫床,包括床板、床板底部安装的床腿、床腿底部安装的滚轮、床板两端安装的床头架、安装在床腿侧面的输液架、床板后端安装的收纳箱、收纳箱上设置的置腿槽、收纳箱中安装的充气放气装置、安装在充气放气装置上的充气床垫、连接在充气放气装置上用于控制充气放气装置的控制器,所述充气床垫上设置若干凹槽,所述的凹槽用于增加孕产妇的舒适性”,上述专利解决了医用可拆分气垫床,结构简单,充气床垫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电动调节收入收纳箱中,使用时充气自动展开,收纳箱上带有供孕产妇放置腿的置腿槽,气垫侧面还带有可以折叠的输液架,便于孕产妇输液,但是上述专利不适用于长期卧床病人使用,其设置的若干凹槽充气垫,不能实现透气功能,在病患紧张或者出汗时不能实现空气流通散热造成病患床褥浸湿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重症病患,不宜搬动以及不能及时自主翻身的病患,上述专利公开的一种医用可拆分气垫床不适宜使用,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预防压疮同时便于翻身气垫床,不仅解决了压疮问题的解决,同时实现空气流通,极大方便了长期卧床病人,同时设置的翻身结构,能够方便医护人员翻身时的操作,提高护理便捷性和临床使用的普适性,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r>针对临床重症病患长期卧床存在压疮问题,以及翻身不能自主、现有气垫床存在透气性差等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包括气垫基体,所述气垫基体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头部的第一气垫单元和用于放置身体的第二气垫单元,所述第一气垫单元和所述第二气垫单元均设有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垫单元包括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腔和枕垫腔,所述第一充气管和所述充气泵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管和所述第一充气腔连通设置,所述枕垫腔和所述充气泵通过支管连接,该支管上设有通气阀;所述第二气垫包括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将第二气垫平均分为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所述左充气腔、右充气腔分别设置于第二充气管两侧,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充气泵连接,所述左充气腔和所述右充气腔底部均设有叠加腔,所述叠加腔设置于气垫基体底部,所述叠加腔通过支管和所述充气泵连接,该支管上设有通气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腔为若干组横向平行设置的圆柱状结构,每组充气腔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左充气腔和所述右充气腔为若干组纵向平行设置的圆柱状结构,每组左充气腔、右充气腔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腔上设有充气嘴,该充气嘴和第一充气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充气管包括并列设置的左充气管和右充气管,所述左充气管和右充气管均通过管道和所述充气泵连通设置,所述左充气管和右充气管表面为可折叠式的波浪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左充气管、右充气管上设有若干组充气嘴,该充气嘴分别对应左充气腔、右充气腔连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充气管横向设置于气垫基体中心,所述第二充气管末端设有放气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管纵向设置于气垫基体前端,所述第二充气管上设有放气口。进一步的,所述叠加腔为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外侧为可折叠式的波浪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气垫基体,设置在气垫基体上的若干独立的充气腔,保证了充气状态时各个充气腔能够接触到人体部位并且能够缓冲作用,减少对皮肤长期压迫、影响血液循环的问题,从而避免褥疮的产生,同时本技术采用做充气腔和右充气腔以及用于头部的第一充气腔结构,相互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透气,设置巧妙,同时位于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底部设置了叠加腔用于翻身辅助用,大大提高了临床使用的便利性和实用型,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空气流通、减少褥疮的发生,同时可以辅助医护人员给病患进行左右翻身,大大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和便捷性,值得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作型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包括气垫基体1,所述气垫基体1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头部的第一气垫单元2和用于放置身体的第二气垫单元3,所述第一气垫单元2和所述第二气垫单元3均设有充气泵4,所述第一气垫单元2包括第一充气管5、第一充气腔6和枕垫腔7,所述第一充气管5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管5和所述第一充气腔6连通设置,所述枕垫腔7和所述充气泵4通过支管8连接,该支管8上设有通气阀14;所述第二气垫单元3包括第二充气管9,所述第二充气管9将第二气垫单元3平均分为左充气腔10和右充气腔11,所述左充气腔10、右充气腔11分别设置于第二充气管9两侧,所述第二充气管9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所述左充气腔10和所述右充气腔11底部均设有叠加腔12,所述叠加腔12设置于气垫基体1底部,所述叠加腔12通过支管8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该支管8上设有通气阀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充气腔6为若干组横向平行设置的圆柱状结构,相邻第一充气腔6之间设有间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充气腔10和所述右充气腔11为若干组纵向平行设置的圆柱状结构,每组左充气腔10、右充气腔11之间设有间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充气腔6上设有充气嘴13,该充气嘴13和第一充气管5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充气管9包括并列设置的左充气管91和右充气管92,所述左充气管91和右充气管92均通过管道和所述充气泵4连通设置,所述左充气管91和右充气管92表面为可折叠式的波浪状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充气管91、右充气管92上设有若干组充气嘴13,该充气嘴13分别对应左充气腔10、右充气腔11连通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充气管9横向设置于气垫基体1中心,所述第二充气管9末端设有放气口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充气管5纵向设置于气垫基体1前端,所述第一充气管5上设有放气口15。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包括气垫基体(1),所述气垫基体(1)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头部的第一气垫单元(2)和用于放置身体的第二气垫单元(3),所述第一气垫单元(2)和所述第二气垫单元(3)均设有充气泵(4),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气垫单元(2)包括第一充气管(5)、第一充气腔(6)和枕垫腔(7),所述第一充气管(5)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管(5)和所述第一充气腔(6)连通设置,所述枕垫腔(7)和所述充气泵(4)通过支管(8)连接,该支管(8)上设有通气阀(14);/n所述第二气垫单元(3)包括第二充气管(9),所述第二充气管(9)将第二气垫单元(3)平均分为左充气腔(10)和右充气腔(11),所述左充气腔(10)、右充气腔(11)分别设置于第二充气管(9)两侧,所述第二充气管(9)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所述左充气腔(10)和所述右充气腔(11)底部均设有叠加腔(12),所述叠加腔(12)设置于气垫基体(1)底部,所述叠加腔(12)通过支管(8)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该支管(8)上设有通气阀(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包括气垫基体(1),所述气垫基体(1)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头部的第一气垫单元(2)和用于放置身体的第二气垫单元(3),所述第一气垫单元(2)和所述第二气垫单元(3)均设有充气泵(4),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垫单元(2)包括第一充气管(5)、第一充气腔(6)和枕垫腔(7),所述第一充气管(5)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管(5)和所述第一充气腔(6)连通设置,所述枕垫腔(7)和所述充气泵(4)通过支管(8)连接,该支管(8)上设有通气阀(14);
所述第二气垫单元(3)包括第二充气管(9),所述第二充气管(9)将第二气垫单元(3)平均分为左充气腔(10)和右充气腔(11),所述左充气腔(10)、右充气腔(11)分别设置于第二充气管(9)两侧,所述第二充气管(9)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所述左充气腔(10)和所述右充气腔(11)底部均设有叠加腔(12),所述叠加腔(12)设置于气垫基体(1)底部,所述叠加腔(12)通过支管(8)和所述充气泵(4)连接,该支管(8)上设有通气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腔(6)为若干组横向平行设置的圆柱状结构,相邻第一充气腔(6)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压疮便于翻身式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充气腔(10)和所述右充气腔(11)为若干组纵向平行设置的圆柱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子源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