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70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温控器,具体是涉及到一种防水温控器,包括封盖、温控器主体、外套以及贯穿外套设置的连接端子,所述封盖和外套相互配合内部形成一密封的腔体,温控器主体设置在腔体内部,温控器主体通过连接端子与外部端子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端子,保证外套的密封和完整性,且能很好的将温控器主体和外部端子连通,以此增加密封效果,整体上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可装配效率,具有较高的防水等级。

A waterproof temperature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温控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温控器,具体是涉及到一种防水温控器。
技术介绍
温控器,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温控器。或是通过温度保护器将温度传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发出开关命令,从而控制设备的运行以达到理想的温度及节能效果。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防水双金属片温控器主要靠压制外壳后,再进行环氧树脂灌封法,来实现防水的功能。此种灌封方式,工艺比较繁杂,而且环氧树脂固化时间较长;工作场地和产品容易污染,影响产品外观;装配效率低下,材料和人工成本高;制造的不良率高,过程中不良的零件不能再使用,一般只能达到IP54等级的防水。用环氧树脂灌封的温控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使用的环氧树脂和外壳材料温度膨胀系数不同,温差变化较大时造成环氧树脂密封松动,起不到防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防水温控器。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包括封盖、温控器主体、外套以及贯穿外套设置的连接端子,所述封盖和外套相互配合内部形成一密封的腔体,温控器主体设置在腔体内部,温控器主体通过连接端子与外部端子电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注塑设置在外套上。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为实心导电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温控器主体和外部端子的连接孔。更进一步地,所述封盖和外套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更进一步地,所述封盖和外套通过螺栓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用于夹持被测物的管夹,所述管夹、外套和封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器主体包括触头部件和套设在封盖内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导向架以及滑动设置在导向架上的动作杆,腔体内位于动作杆下方设置有双金属片。更进一步地,所述触头部件包括动触头支架、长铆钉、短铆钉以及定触头接板,所述动作杆与动触头支架抵接,动触头支架一端与长铆钉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触头接板抵接,定触头接板与短铆钉固定连接,所述长铆钉和短铆钉分别与连接端子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双金属片通过垫片设置在腔体底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端子,保证外套的密封和完整性,且能很好的将温控器主体和外部端子连通,以此增加密封效果,整体上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可装配效率,具有较高的防水等级;连接端子采用注塑的方法设置在外套内,生产工艺简单,提高后续的装配效率,且具有极高的密封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封盖和外套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同时具有缓冲其它外力的作用,并采用螺栓进行固定,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更换易损部件;通过设置管夹,便于被测物的安装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封盖、2壳体、3双金属片4导向架、5动作杆、6垫片7短铆钉8定触头接板9长铆钉、10动触头支架、11动触头、12支架压块、13外套、14连接端子、15密封圈、16管夹、17螺钉、18螺母、19外接端子、20外部端子、21被测物。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封盖1、温控器主体、外套13以及贯穿外套13设置的连接端子14,所述封盖1与外套13均为一端具有开口的桶装结构,封盖1和外套13在开口一侧相互配合,封盖1和外套13在配合后内部形成一密封的腔体,具体地,可以将封盖1和外套13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例如密封圈、密封胶或者密封套等方式;也可以通过密封连接进行密封,例如将封盖1和外套13连接处固定焊接,温控器主体设置在腔体内部,温控器主体通过连接端子14与外部端子20电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套13上设置连接端子14,并通过连接端子14将温控器主体与外部端子20连通,使外套13保持密封性,避免了需要将温控器主体的触头部件直接伸出外套13的顶壁再与外部端子20连接导致密封性不好的问题,腔体内的密封性仅需要考虑封盖1和外套13配合处,而无需考虑连接端子14处的密封性,整体上简化了生产工艺和提高了装配效率,具有较高的防水等级。在进行生产制造时,所述连接端子14注塑设置在外套13上,连接端子14通过注塑的方法设置在外套13顶壁,具有极高的密封性,生产工艺简单,提高了后续的装配效率,注塑方法与通过环氧树脂封灌法来实现密封相比,工艺简单,省去了固化时间,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出现环氧树脂因与外壳材料温度膨胀系数不同,温差变化较大造成环氧树脂密封松动的情况,进而提高了温控器的使用寿命。为了便于温控器主体的触头部件与外部端子20进行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14为实心导电结构。所述连接端子14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温控器主体和外部端子20的连接孔,温控器主体的长铆钉9和短铆钉7端部分别与连接端子14位于腔体内部的连接孔连接,优选地,连接孔具有内螺纹,所述长铆钉9和短铆钉7端部设置有与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外部端子20上同样设置有与内螺钉对应的外螺纹,进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防止温控器产生振动或者碰撞导致连接脱落的现象。如图3-5所示,为了简化连接难度,所述封盖1和外套13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15,具体地,封盖1和外套13位于密封圈15配合处均设置有密封槽,密封圈15设置在密封槽15内,密封槽的设计,具有防止密封圈15位移和简化密封圈15安装难度的作用,密封圈15优选为O形密封圈,密封圈15起到隔绝内外空气和水及缓冲其它外力的作用,使位于腔体内部的温控器主体完全位于密闭的腔体内,而且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不会出现因封盖1和外套13在外部受力情况下相互摩擦而断裂,或因温差膨胀不同造成出现裂缝的现象,有效地延长了温控器的使用寿命,经过实验测试,通过设置密封圈15和连接端子14,本专利技术达到IP68防水等级。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封盖1和外套13通过螺栓连接,封盖1和外套13连接处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凸台,封盖1和外套13上的连接凸台角边均设置有通孔,通过在螺纹孔内设置螺钉17,并通过螺母18进行固定锁止,完成对封盖1和外套13的装配,通过螺栓对封盖1和外套13进行组装,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更换易损部件。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管夹16,如图1所示,所述管夹16上端具有连接板,两侧为夹状结构,两侧的夹状结构用于夹持被测物21,管夹16的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管夹16上的通孔与封盖1和外套13上的通孔相对应,在进行安装时,螺钉17依次穿过管夹16、外套13和封盖1上的通孔,并配合螺母18将三者进行固定。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温控器主体包括触头部件和套设在封盖1内的壳体2,壳体2优选为下端具有开口的桶装结构,壳体2与封盖1优选为过盈配合,提高结构稳固性,壳体2内设置有导向架4以及滑动设置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温控器,其特征是,包括封盖(1)、温控器主体、外套(13)以及贯穿外套(13)设置的连接端子(14),所述封盖(1)和外套(13)相互配合内部形成一密封的腔体,温控器主体设置在腔体内部,温控器主体通过连接端子(14)与外部端子(20)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温控器,其特征是,包括封盖(1)、温控器主体、外套(13)以及贯穿外套(13)设置的连接端子(14),所述封盖(1)和外套(13)相互配合内部形成一密封的腔体,温控器主体设置在腔体内部,温控器主体通过连接端子(14)与外部端子(20)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温控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子(14)注塑设置在外套(1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温控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子(14)为实心导电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温控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子(14)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温控器主体和外部端子(20)的连接孔。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温控器,其特征是,所述封盖(1)和外套(13)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温控器,其特征是,所述封盖(1)和外套(13)通过螺栓连接。


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慧均李永涛吴定辉雷波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思高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