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144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自定义联动控制中心并在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编辑完成联动规则;实时同步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的联动配置规则并动态配置联动控制单元;将设备状态数据定时上传到所述联动控制中心并判断联动条件成立时,下载该设备的联动控制单元并依次执行相关设备控制命令完成联动功能。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联动执行力较低,性能较差的问题。

A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ethod of linkage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廊运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指的是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排水等管线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市政工程。目前,城市综合管廊存在整体运维水平较低、管理成本高、设备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建设一套在管廊内能够高效运转的运维系统成为各个管廊运维部门的工作目标。各个管廊运维公司为了解决管廊运维方法有待提高的需求,不断地应用前沿技术来提高管廊的运维技术水平,其中比较流行的技术包含:微服务高并发管廊运维平台的开发运用、设备组态技术的运用、BIM技术的运用、VR-AR三维技术与BIM技术的集成,但是在物联网技术上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大数据的运用分析上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展现。管廊运维中的联动是整个运维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现有联动方案存在以下几个缺陷:一是联动不可配置,PLC数据采集层内集成有各种动环设备运行逻辑单元和保护逻辑单元,各个设备以CAN总线连接,所配置的联动是在PLC层中预先固定进行配置,干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错误的联动,很难干预执行;二是联动冲突的智能化判断水平低,对联动无法实现优先级的排序;三是虽然有些管廊运维平台集成了联动,但是联动模块没有做剥离,在并发性能上得不到良好的提升;四是一些需要跨PLC数据采集层实现的联动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联动执行力较低,性能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br>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自定义联动控制中心并在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编辑完成联动规则,其中,所述联动规则包括联动描述、触发联动的设备类型、点位信息、触发联动的设备点位控制阈值、阈值算法类型;实时同步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的联动配置规则并动态配置联动控制单元,所述联动控制单元数据包括联动描述、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编码、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的设备编码、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的点位信息、联动启用状态;将设备状态数据定时上传到所述联动控制中心并判断联动条件成立时,下载该设备的联动控制单元并依次执行相关设备控制命令完成联动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在管廊的自定义联动的实现方案设计上做了很大的改进,系统联动功能从平台中剥离出来,独立实现该功能,使得在性能上获得比较大的提高,由于联动的可配置性,对于管廊内火灾报警联动、水浸报警联动等一些PLC固化联动不做配置,不会产生冲突。一种联动管廊运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PLC数据采集以及联动层、管廊运维管理平台、传感设备,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平台包括管廊监控管理子系统、管廊运维管理子系统,所述管廊监控管理子系统包括系统总览模块、综合监控模块,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子系统包括应急管理模块、运维管理模块、运营管理模块、施工建管模块、BIM仿真模块、行政管理模块,其中,所述系统总览模块包括:采集设备监控概况、管廊运维概况、BIM环境信息;录入管廊运营收费概况数据;上传人员出入管廊信息;对接离线地图模式数据;其中,所述综合监控模块包括:录入阈值信息;比较采集的PLC数据与前端阈值信息产生预警信息;处理预警信息并进行通报。作为优选,所述应急管理模块包括:系统配置应急事件种类、流程、预案、人员、物资;启动应急指挥。作为优选,所述启动应急指挥包括:启动预案、应急救援、应急恢复、应急结束、总结评审。作为优选,所述运维管理模块包括:配置管廊内设备的联动规则和设备联动控制单元;指导管廊的日常巡检工作并生成巡检工单和维护工单;跟踪管理入廊工作人员并生成工作报表;记录管廊的维护案例并建立知识库进行归档。作为优选,所述运营管理模块的管廊运营基本条件模块包括入廊单位管理子模块、管线管理子模块、能耗管理子模块、入廊人员子模块、收费管理子模块。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在架构上做剥离,将系统联动功能从平台中剥离出来,独立实现该功能,使得在性能上获得比较大的提高,由于联动的可配置性,对于管廊内火灾报警联动、水浸报警联动等一些PLC固化联动不做配置,不会产生冲突,与传统管廊运维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保持了其他运维公司的运维特点,在技术上和性能上做了比较大的改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联动执行力较低,性能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介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前,示例性的介绍一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能适用的场景。示例性的:目前,城市综合管廊存在整体运维水平较低、管理成本高、设备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设一套能够在管廊内高效运行的运维系统成为各个管廊运维部门的工作目标,本专利技术针对管廊运维公司需要解决的高效运维问题,提供了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运用,较好地满足了运维公司的需求。硬件体系包含:刀片机集群,每个刀片机标配CPU主频2.9GHz以上,标配CPU数量4颗,存储器容量16GB,类型为DDR4,标配硬盘容量1.2TB,大屏展示终端客户端,小屏操作终端客户端,网路连接设备;集群主机安装的基础软件包括:A集群主机安装centos7操作系统、jdk8、rabbitmq消息中间件、集群虚拟化docker软件、redis内存数据库、mysql读写数据库;B集群主机安装centos7操作系统和lua运行环境;C集群主机安装centos7操作系统和TDengine数据库软件;相应的集群主机安装的应用软件包括:A集群主机安装管廊运维平台软件;B集群主机安装lua联动控制中心软件;C集群主机安装TDengine大数据中心接口软件。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建立自定义联动控制中心并在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编辑完成联动规则,其中,所述联动规则包括联动描述、触发联动的设备类型、点位信息、触发联动的设备点位控制阈值、阈值算法类型;S110、实时同步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的联动配置规则并动态配置联动控制单元,所述联动控制单元数据包括联动描述、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编码、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的设备编码、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的点位信息、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建立自定义联动控制中心并在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编辑完成联动规则,其中,所述联动规则包括联动描述、触发联动的设备类型、点位信息、触发联动的设备点位控制阈值、阈值算法类型;/n实时同步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的联动配置规则并动态配置联动控制单元,所述联动控制单元数据包括联动描述、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编码、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的设备编码、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的点位信息、联动启用状态;/n将设备状态数据定时上传到所述联动控制中心并判断联动条件成立时,下载该设备的联动控制单元并依次执行相关设备控制命令完成联动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管廊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自定义联动控制中心并在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编辑完成联动规则,其中,所述联动规则包括联动描述、触发联动的设备类型、点位信息、触发联动的设备点位控制阈值、阈值算法类型;
实时同步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的联动配置规则并动态配置联动控制单元,所述联动控制单元数据包括联动描述、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编码、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的设备编码、被控设备控制单元的点位信息、联动启用状态;
将设备状态数据定时上传到所述联动控制中心并判断联动条件成立时,下载该设备的联动控制单元并依次执行相关设备控制命令完成联动功能。


2.一种联动管廊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PLC数据采集以及联动层、管廊运维管理平台、传感设备,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平台包括管廊监控管理子系统、管廊运维管理子系统,所述管廊监控管理子系统包括系统总览模块、综合监控模块,所述管廊运维管理子系统包括应急管理模块、运维管理模块、运营管理模块、施工建管模块、BIM仿真模块、行政管理模块,其中,所述系统总览模块包括:
采集设备监控概况、管廊运维概况、BIM环境信息;
录入管廊运营收费概况数据;
上传人员出入管廊信息;
对接离线地图模式数据;
其中,所述综合监控模块包括:
录入阈值信息;
比较采集的PLC数据与前端阈值信息产生预警信息;
处理预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恩邱阳孟君方益柯李帆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通号万全信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