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41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维持良好的像差校正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在更大的最大摄影倍率下的拍摄,并且有利于小型化及对焦高速化的成像透镜及具备该成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成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的第1透镜组、正的第2透镜组及负的第3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仅第2透镜组移动。第1透镜组包含光圈。第2透镜组包含1个以上的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由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第2透镜组所包含的正透镜为3片以上。

Imaging lens and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能够适用于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的成像透镜,例如已知有如下述专利文献1及下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3组结构的透镜系统。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透镜系统,即,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且包含光圈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并且在进行对焦时,仅第2透镜组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23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05133号公报近年,要求更小型的摄像装置。并且,在如上述的摄像装置中,要求高速且能够自动聚焦。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以对焦时移动的透镜组(以下,称为聚焦组)包含光圈的方式构成。在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中,光圈的孔径可变,且具备改变该孔径的光圈单元。因此,在将包含光圈的透镜组设为聚焦组的结构中,机械组件包含在内的对焦时移动的组的重量变重,驱动该组的驱动系统的负担变大,从而不利于对焦的高速化。并且,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还存在拍摄最近物体时的摄影倍率即最大摄影倍率较小这一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良好的像差校正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在更大的最大摄影倍率下的拍摄,并且有利于小型化及对焦高速化的成像透镜及具备该成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方式包含以下方式。第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第1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第1透镜组包含光圈,第2透镜组包含1个以上的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由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第2透镜组所包含的正透镜为3片以上。第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最靠像侧的透镜为负透镜。第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最靠像侧的负透镜的焦距设为f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1.5<f/fR<-0.02(1)。第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0.005<f/f1<0.5(2)。第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0.5<f/f3<0(3)。第6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最靠物体侧的透镜为正透镜。第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6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为正透镜。第8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凹面。第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8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1透镜组包含如下正透镜:当将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1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4),70<v1<110(4)。第10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2透镜组包含如下正透镜:当将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65<v2<110(5)。第1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0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6),1<f/f2<2(6)。第1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2透镜组的接合透镜中的至少1个接合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物体侧的面为凹面的负透镜与像侧的面为凸面的正透镜而成。第1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凹面。第1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当将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将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7),0.01<|f2/f3|<0.35(7)。第1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1),-1<f/fR<-0.02(1-1)。第16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1),0.01<f/f1<0.3(2-1)。第1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1),-0.45<f/f3<0(3-1)。第18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正透镜、第1接合透镜、第2接合透镜及1片以上的正透镜,第1接合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正透镜与负透镜而成,第2接合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负透镜与正透镜而成。第1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非球面透镜、2个接合透镜、及正透镜,上述2个接合透镜均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负透镜与正透镜而成。第20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第1方式至第1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另外,本说明书的“包括~”表示除了所举出的构成要件以外,还可以包含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以及光圈、滤光片及盖玻璃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以及透镜凸缘、镜筒、成像元件及手抖校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另外,本说明书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组”表示作为组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相同地“具有负屈光力的~组”表示作为组整体具有负屈光力。“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与“正透镜”含义相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与“负透镜”含义相同。“透镜组”并不限于包括多个透镜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仅包括1片透镜的结构。复合非球面透镜(球面透镜与形成于其球面透镜上的非球面形状的膜构成为一体而作为整体作为1个非球面透镜而发挥功能的透镜)不被视为接合透镜而作为1片透镜来使用。关于与包含非球面的透镜相关的屈光力的符号及透镜面的面形状,若无特别说明,则设为在近轴区域中考虑。条件式中所使用的“焦距”为近轴焦距。条件式中所使用的值为以d线为基准时的值。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d线”、“C线”、“F线”及“g线”为明线,d线的波长为587.56nm(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n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n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n所述第1透镜组包含光圈,/n所述第2透镜组包含1个以上的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由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所述第2透镜组所包含的正透镜为3片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6 JP 2018-1405461.一种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
所述第1透镜组包含光圈,
所述第2透镜组包含1个以上的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由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所述第2透镜组所包含的正透镜为3片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最靠像侧的透镜为负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所述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最靠像侧的所述负透镜的焦距设为f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
-1.5<f/fR<-0.02(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所述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
0.005<f/f1<0.5(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所述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
-0.5<f/f3<0(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最靠物体侧的透镜为正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为正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凹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包含如下正透镜:
当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1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4),
70<v1<110(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所述第2透镜组包含如下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冈领子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