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熔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16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度熔断器,其包括壳体、感温颗粒以及抵持柱,壳体的顶端为温度传感端,壳体的底端开设有外露口;感温颗粒设置在壳体内且与温度传感端贴合;抵持柱插入壳体且一端从外露口伸出;抵持柱的位于壳体的一段为抵持段,抵持段的从壳体伸出的一段为外露段;抵持段设置有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机械运动断电,无需接线操作也无需改变原有的导电体的结构,比较方便;可以保证温度熔断器为一个整体,便于温度熔断器的安装、使用;可以方便地更换感温颗粒,使温度熔断器恢复功能,还便于温度熔断器的组装。

temperature f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熔断器
本技术涉及温度熔断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温度熔断器,使用前通常都具备两个引线,两个引线之间为低熔点的合金使两个引线电性连接,通过低熔点的合金的电流大于某一阈值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使低熔点的合金融化,从而使两个引线断开电性连接。然而,传统的温度熔断器,两个引线相对温度熔断器的位置固定,使用时需要将引线与导电体【通常为电线或者弹片】电性连接【通常是通过焊锡实现】,接线操作比较麻烦。另外,也有传统的温度熔断器,将两个引线分别抵持与导电体电性连接的弹片实现电性连接、而无需接线操作,但是这一种情形,需要改变原有的导电体的结构,比如导电体之间的距离需要增大、在导电体之间设置用于固定传统的温度熔断器的卡槽等,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温度熔断器,可以通过机械运动断电,无需接线操作也无需改变原有的导电体的结构,比较方便。本技术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温度熔断器,其包括壳体、感温颗粒以及抵持柱,壳体的顶端为温度传感端,壳体的底端开设有外露口;感温颗粒设置在壳体内且与温度传感端贴合;抵持柱插入壳体且一端从外露口伸出;抵持柱的位于壳体的一段为抵持段,抵持段的从壳体伸出的一段为外露段;抵持段设置有容纳腔。进一步地,抵持段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圈;外露口向内延伸形成封口圈;限位圈抵持封口圈。可以保证温度熔断器为一个整体,便于温度熔断器的安装、使用。进一步地,抵持段设置有为弹簧的弹性件;弹性件内为容纳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感温颗粒、抵持柱。r>弹性件提供的斥力可以使抵持柱轴向固定,使外露段的伸出长度固定,便于安装温度熔断器。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温度传感帽,温度传感帽与壳体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温度传感端为温度传感帽的顶端。可以方便地更换感温颗粒,使温度熔断器恢复功能,还便于温度熔断器的组装。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圈,限位圈通过密封圈抵持封口圈。以保证壳体内的密封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通过机械运动断电,无需接线操作也无需改变原有的导电体的结构,比较方便;2)可以保证温度熔断器为一个整体,便于温度熔断器的安装、使用;3)可以方便地更换感温颗粒,使温度熔断器恢复功能,还便于温度熔断器的组装。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温度熔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温度熔断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温度熔断器的半剖示意图。图4是是实施例一的温度熔断器使用时的简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温度熔断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半剖示意图。壳体1;温度传感端11;温度传感帽111;外露口12;封口圈121;感温颗粒2;抵持柱3;抵持段31;容纳腔311;弹性件312;外露段32;限位圈33;密封圈4;被测温物W1;夹持物W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实施例一温度熔断器,其包括壳体1、感温颗粒2以及抵持柱3,壳体1的顶端为温度传感端11,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外露口12。通常,壳体1为导热的硬质材料制成,比如铜等。感温颗粒2可以为环氧树脂玻璃粉,也可以为固化的石英砂等根据温度变化形态的物体,比如由一体变化为颗粒状,或者由固态变化为液态。感温颗粒2设置在壳体1内且与温度传感端11贴合。抵持柱3插入壳体1且一端从外露口12伸出。抵持柱3的位于壳体1的一段为抵持段31,抵持段31的从壳体1伸出的一段为外露段32。抵持段31与感温颗粒2接触,抵持段31设置有容纳腔311。容纳腔311用于容纳感温颗粒2热熔后形成的非固体物质。实施例的温度熔断器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前,将温度传感端11与被测温物W1接触,将外露段32与夹持物W2接触,使被测温物W1、夹持物W2夹持温度熔断器并持续地提供夹持力。通常,被测温物W1为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等,夹持物W2为用于通过电流的弹片;当然,被测温物W1也可以为用于通过电流的弹片,夹持物W2为电热水壶的发热盘。当被测温物W1的温度达到阈值【通常为50-65℃,根据感温颗粒2确定】时,感温颗粒2由固态转换非固态【如流体或者粉末状等】,非固态的感温颗粒2在被测温物W1和/或夹持物W2提供的夹持力的作用下进入容纳腔311;同时,抵持柱3在被测温物W1和/或夹持物W2提供的夹持力的作用下向感温颗粒2移动,实现熔断功能【如图4所示,为弹片的夹持物W2弹起,通过弹片的电流断开】。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温度熔断器,可以通过机械运动【抵持柱3的轴向运动】断电,无需接线操作也无需改变原有的导电体的结构【即夹持物W2的机构】,比较方便。优选地,抵持段31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圈33;外露口12向内延伸形成封口圈121;限位圈33抵持封口圈121。可以防止抵持柱3与壳体1分离,可以保证温度熔断器为一个整体,便于温度熔断器的安装、使用。进一步地,抵持段31设置有为弹簧的弹性件312;弹性件312内为容纳腔311,弹性件312的两端分别抵持感温颗粒2、抵持柱3。弹性件312提供的斥力可以使抵持柱3轴向固定,使外露段32的伸出长度固定,便于安装温度熔断器,外露段32不会轴向晃动而需要用手固定抵持柱3的轴向位置。进一步地,温度熔断器,还包括密封圈4,限位圈33通过密封圈4抵持封口圈121。密封圈4通常为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以保证壳体1内的密封性,防止温度熔断器用于热水壶等时,水蒸气进入壳体1造成弹性件312等生锈失效。实施例二的温度熔断器,与实施例一温度熔断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1还包括温度传感帽111,温度传感帽111与壳体1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比如螺纹连接】,温度传感端11为温度传感帽111的顶端。当感温颗粒2由固态转换非固态【如流体或者粉末状等】,将温度传感帽111从壳体1拆卸下,清理非固态【如流体或者粉末状等】的感温颗粒2后,可以重新安装固态的感温颗粒2,即,可以方便地更换感温颗粒2,使温度熔断器恢复功能,另外,组装温度熔断器时,无需先将感温颗粒2以及抵持柱3放入上壳体1、使感温颗粒2以及抵持柱3妨碍温度熔断器的组装;壳体1可以通过压延工艺使外露口12先形成封口圈121,依次插入抵持柱3、感温颗粒2,然后安装温度传感帽111,便于温度熔断器的组装。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温度熔断器,其包括壳体(1)、感温颗粒(2)以及抵持柱(3),壳体(1)的顶端为温度传感端(11),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外露口(12);感温颗粒(2)设置在壳体(1)内且与温度传感端(11)贴合;其特征是,抵持柱(3)插入壳体(1)且一端从外露口(12)伸出;抵持柱(3)的位于壳体(1)的一段为抵持段(31),抵持段(31)的从壳体(1)伸出的一段为外露段(32);抵持段(31)设置有容纳腔(311)。/n

【技术特征摘要】
1.温度熔断器,其包括壳体(1)、感温颗粒(2)以及抵持柱(3),壳体(1)的顶端为温度传感端(11),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外露口(12);感温颗粒(2)设置在壳体(1)内且与温度传感端(11)贴合;其特征是,抵持柱(3)插入壳体(1)且一端从外露口(12)伸出;抵持柱(3)的位于壳体(1)的一段为抵持段(31),抵持段(31)的从壳体(1)伸出的一段为外露段(32);抵持段(31)设置有容纳腔(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熔断器,其特征是,抵持段(31)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圈(33);外露口(12)向内延伸形成封口圈(121);限位圈(33)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普添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汇莱德温控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