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00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包括:导电部、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和第一二极管;其中,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包括集电极、基极和发射极;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二极管与导电部电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源接口电连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电源接口电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处理。通过向第二电源接口42输入脉冲电信号,使得导电部切换高电势和低电势两种状态,并且在高电势状态下与智能终端屏幕形成耦合电容,从而实现点触效果,而在低电势状态下无法与智能终端屏幕形成耦合电容,故无法实现点触屏幕的效果,于是可以模拟出人手反复点触的效果。

Intelligent terminal screen tou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
技术介绍
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靠智能终端,但很多智能终端的操作均为重复性的操作,例如终端厂家或软件开发商进行测试时,需要做大量重复性的劳动,此时需要一款智能终端点触器代替人工来进行操作。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案大多为使用一个电磁铁,使得铁芯驱动一个得电体与智能终端屏幕接触-分离,从而模拟人手进行反复点触操作,但这个过程往往噪音大,同时由于长时间点触屏幕的同一点,甚至有可能因为电磁铁打击力度过大,导致智能终端屏幕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噪音大这一技术问题,通过在智能终端屏幕上设置导电部,并且通过脉冲信号作为控制信号,使得导电部切换高电势和低电势两种状态,从而实现静音点触屏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包括:导电部、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和第一二极管;其中,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包括集电极、基极和发射极;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二极管与导电部电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源接口电连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电源接口电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处理。进一步地,上述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中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导电部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中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导电部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中还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一端与导电部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接口电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中还包括: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导电部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接口电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中还包括: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导电部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接口电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中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用于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中第一二极管为开关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为开关二极管。进一步地,上述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中三极管由NPN型三极管替换为PNP型三极管;其中:三极管的基极由“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电源接口电连接”替换为“接地处理”;三极管的发射极由“接地处理”替换为“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电源接口电连接”。通过向第二电源接口输入脉冲电信号,使得导电部切换高电势和低电势两种状态,并且在高电势状态下与智能终端屏幕形成耦合电容,从而实现点触效果,而在低电势状态下无法与智能终端屏幕形成耦合电容,故无法实现点触屏幕的效果,于是可以模拟出人手反复点触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由于导电部一直与智能终端屏幕接触,所以不会产生噪音,也不会因为反复与屏幕接触,而因为打击力度过大而造成屏幕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第七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第八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第九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第十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1:导电部;2:三极管;21:集电极;22:基极;23:发射极;31:第一电阻;32:第二电阻;41:第一电源接口;42:第二电源接口;51:第一二极管;52:第二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目前智能终端的屏幕普遍采用电容屏,而电容屏的特性是在点触的时候,与屏幕接触的部分产生一个耦合电容,或者同屏幕接触的物体与屏幕产生一个微弱电流,便会产生点触效果,根据这一特性,本技术提出如下实施例。参考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导电部1、三极管2、第一电阻31、第二电阻32、第一电源接口41、第二电源接口42和第一二极管51,本实施例中的三极管2为NPN型三极管,其中三极管2包括集电极21、基极22和发射极23,三极管2的集电极21通过第一二极管51与导电部1电连接,同时集电极21与第一电源接口41电连接,基极22与第二电源接口42电连接,发射极23接地处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电路元器件,集电极21通过第一电阻31与第一电源接口41电连接,基极22通过第二电阻32与第二电源接口42电连接,同时第一二极管51的负极与导电部1电连接,而正极与三极管2的集电极21电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先将导电部1放置在智能终端的屏幕上,第一电源接口41接入5V的电压信号,而第二电源接口42接入脉冲电压信号。由于第一电源接口41接入了一个高电势,同时第二电源接口42为低电势信号(如0.3V)时,此时第一二极管51导通,导电部1得电,导电部1与智能终端屏幕之间产生耦合电容,便达到点触屏幕的效果;当第二电源接口42为高电势信号(如3V)时,此时基极22的电势比发射极23高,于是三极管2导通实现分流,导电部1的电压骤降,与智能终端屏幕之间产生的耦合电容无法被智能终端检测到,故无法实现点触屏幕的效果,可见通过向第二电源接口42输入脉冲信号便可以模拟出人手点反复触屏幕并与屏幕分离的效果,而脉冲信号的频率便是点击的频率。参考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二极管52,即第二电源接口42通过第二二极管52与导电部1电连接,因为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第二电源接口42为脉冲信号,容易产生信号干扰,导致与屏幕之间产生耦合电容,影响点触效果,故加入第二二极管52以屏蔽第二电源接口42对导电部1的信号干扰,提高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二极管52的正极与第二电源接口42电连接,第二二极管52的负极与导电部1电连接。参考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仅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调整了第二二极管52的方向,即第二二极管52的正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电部(1)、三极管(2)、第一电源接口(41)、第二电源接口(42)和第一二极管(51);/n其中,所述三极管(2)为NPN型三极管,包括集电极(21)、基极(22)和发射极(23);/n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集电极(21)通过第一二极管(51)与所述导电部(1)电连接;/n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集电极(21)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41)电连接;/n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基极(22)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42)电连接;/n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发射极(23)接地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部(1)、三极管(2)、第一电源接口(41)、第二电源接口(42)和第一二极管(51);
其中,所述三极管(2)为NPN型三极管,包括集电极(21)、基极(22)和发射极(23);
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集电极(21)通过第一二极管(51)与所述导电部(1)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集电极(21)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41)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基极(22)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42)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发射极(23)接地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阻(31)和第二电阻(32);
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集电极(21)通过所述第一电阻(31)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41)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基极(22)通过所述第二电阻(32)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4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极管(51)的正极与所述导电部(1)电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51)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集电极(2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极管(51)的正极与所述导电部(1)电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51)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2)的所述集电极(2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荥经县普蕴谷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