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067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47
一种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属于节能节材环保空气质量优化技术领域,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包括壳体、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空气热湿回收机芯、离心风机、净化装置、新风出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传热风道结构包括进风腔泡沫件、出风腔泡沫件和过渡风口泡沫件;所述进风腔泡沫件设置在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与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所述出风腔泡沫件设置在热湿回收机芯与新风出口、污风出口之间;所述过渡风口泡沫件设置在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与壳体之间,及壳体与新风出口、污风出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机内风阻小、噪音小、降低成本。

The structure of the hot air duct of a new type of air energy recovery and exchan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
本技术为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特别涉及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属于节能节材环保空气质量优化

技术介绍
传热风道技术是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的核心技术,最突出的是对传热机芯与风机的连接风道、传热机芯与进风口的连接通道、风机与出风口的连接通道目前还是个盲区,为了保温和降噪,绝大多数都采用粘贴海绵之类的材料,对于各连接通道发生的风阻、回流、涡旋气流等严重程度几乎没人进行研究。如图1所示,从传统结构、正方形机芯45度倾斜放置看,机芯出风口的位置长度比出口正面积确实要长1.4倍,最远处到正出口长度为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机芯出口风向为45度倾角吹向风道壁,再以45度反射角吹向对壁,在整个风道中为波浪式流动,在风道中容易形成涡流和回流;进出腔道均有2个以上垂直死角,风机出风口与外出口之间有较大间隙。如图2所示,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空气热湿回收机芯、为提高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的焓交换效率和湿量交换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热性能有较大提高,但单通道还有2次90度的圆弧弯道,其增加了局部阻力;机芯外通道没变,从机芯到出口和进口没有导向通道,机芯进出口面远大于装置箱体的进出风口面,进出腔全用塑料海绵板隔热降噪,整个通道都存在较大的风阻。进风腔中,在90度直角面出现了2处涡流区;在出风腔下部,即风机壳部层,几乎全是回流区,回流气流螺旋向上后才能进入离心风机,出风腔上部的90度直角面内,出面2处涡流区,正面多回流区。涡流和回流是风道中气流噪声源,且回流和涡流都会产生反向气流,增加正风向的流动阻力。新风出风口、污风出风口与新风机出口、污风机出口间有过渡间隙,新风进风口、污风进风口与机箱三侧板的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也有过渡间隙。这些过渡间隙也会产生涡流风阻和噪声;进出风口与风机出口和侧板出口之间有较大的间隙,间隙空腔必产生涡流阻力,降低出风量,还会产生涡流噪声,严重时还会产生哨声。必需外通道设计,降低风道流阻,解决涡流气旋和回流流阻,是降低气流噪声和增加风量的最科学的方法,弥补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热交换机芯通道风阻大的缺陷,才能提高通风量,同时发挥该机芯的最大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风机内风阻大、噪音大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可以达到风机内风阻小、噪音小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与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配合使用,所述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包括壳体、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空气热湿回收机芯、离心风机、净化装置、新风出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污风进口;所述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空气热湿回收机芯,简称热湿回收机芯、为卧式,所述离心风机包括新风风机和污风风机,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所述热湿回收机芯呈长方形,横向设置在壳体内腔中部,所述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依次设置在新风进口与热湿回收机芯的左上部之间;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新风出口和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所述污风风机设置在污风出口和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新风风机和污风风机安装在热湿回收机芯同侧,这样不仅能保持机芯内部主流道为逆向流,还能缩短整机的长度;所述新风进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左上部,所述新风出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右下部,所述污风进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左下部,所述污风出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右上部;所述热湿回收机芯包括若干块正向风道网板、若干块正向亲水膜、若干块反向风道网板和若干块反向亲水膜,所述正向风道网板、正向亲水膜、反向风道网板和反向亲水膜自下至上依次叠放后,再接着按原次序叠放、直至最上端;在每块正向亲水膜和反向亲水膜之间的正向风道网板内形成新风空气流通道,在每块正向亲水膜和反向亲水膜之间的反向风道网板内形成污风空气流通道;由新风进口、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器、新风空气流通道、新风风机和新风出口组成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机新风通道;由污风进口、污风风机、污风空气流通道和污风出口组成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机污风通道;传热风道结构包括进风腔泡沫件、出风腔泡沫件和过渡风口泡沫件;所述进风腔泡沫件设置在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与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所述出风腔泡沫件设置在热湿回收机芯与新风出口、污风出口之间;所述过渡风口泡沫件设置在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与壳体之间,及壳体与新风出口、污风出口之间;所述进风腔泡沫件为一体结构,包括进风腔泡沫件主体、新风进腔、污风进腔、进风腔体隔板、新风进口连接口和污风进口连接口,新风进口连接口为新风进口与新风进腔连接口,污风进口连接口为污风进口和污风进腔连接口;所述进风腔泡沫件主体的外侧面与靠近新风进口连接口和污风进口连接口一侧的壳体内腔相匹配;所述进风腔体隔板设置在新风进腔和污风进腔之间,新风进腔和污风进腔都在腔泡沫件主体内,形成一体两腔结构,使生产组装方便,整体结构严密,不会漏气;所述出风腔泡沫件为一体结构,包括出风腔泡沫件主体、新风出腔、污风出腔、出风腔体隔板、新风出腔进口、新风出腔出口、污风出腔进口和污风出腔出口;所述出风腔泡沫件主体的外侧面与靠近新风出腔出口和污风出腔出口一侧的壳体内腔相匹配;所述出风腔体隔板设置在新风出腔和污风出腔之间,新风出腔和污风出腔都在出风腔泡沫件主体内,形成一体两腔结构,使生产组装方便,整体结构严密,不会漏气;出风腔泡沫件内腔几乎没有死角变化面,新风和污风分别从传热机芯正面的通道中排出,逐渐收缩到新风进口通道和污风进口通道,经风机后,从新风出口和污风出口排出,整个流道均为圆滑过渡。进风腔泡沫件、出风腔泡沫件内腔没有死角变化面,新风和污风分别从新风进口连接口和污风进口连接口进入,逐渐扩展到热湿回收机芯的新风通道和污风通道的正面,整个流道均为圆滑过渡;所述过渡风口泡沫件整体为圆形渐收口设计、呈喇叭形筒状结构,包括底端和张开端,其底端为圆形,张开端为四个角部为圆弧过渡的四方形,圆形一端与新风进口、污风进口、新风出口或污风出口密封连接,张开端的正四方形与壳体密封连接;新风进口通过壳体至新风进腔、污风进口通过壳体至污风进腔、新风出腔通过壳体至新风出口、污风出腔通过壳体至污风出口都是相通的;所述热湿回收机芯采用长方形横向放置,缩短出口正向通道长度,比传统的斜向放置缩短整机长度达机芯一个宽度,将整机缩短了36.8%,仅此一项可缩短整机的长度、达长方形短边的长度,大幅降低整机材料成本。所述热湿回收机芯上部横向设置段为新风与污风大温差同向流热湿传递区,热湿回收机芯中部纵向设置段为新风与污风大温差逆向流热湿传递区,热湿回收机芯下部横向设置段为新风与污风大温差同向流热湿传递区。所述新风风机放置在新风出腔内、污风风机放置在污风出腔内,整个风道呈吸风状态,由于风道内气流为负压式吸风式流动,在整个流道中,只要没有绝对的死角,腔内全部采用圆弧过渡,消灭内腔中涡流和回流区的产生源,就不会再产生涡流或回流;新风风机设置在新风出腔内、新风出腔出口内侧,污风风机设置在污风出腔内、污风出腔出口内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与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配合使用,所述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包括壳体、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空气热湿回收机芯、离心风机、净化装置、新风出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污风进口;所述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空气热湿回收机芯,简称热湿回收机芯、为卧式,所述离心风机包括新风风机和污风风机,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所述热湿回收机芯呈长方形,横向设置在壳体内腔中部,所述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依次设置在新风进口与热湿回收机芯的左上部之间;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新风出口和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所述污风风机设置在污风出口和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新风风机和污风风机安装在热湿回收机芯同侧;所述新风进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左上部,所述新风出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右下部,所述污风进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左下部,所述污风出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右上部;/n所述热湿回收机芯包括若干块正向风道网板、若干块正向亲水膜、若干块反向风道网板和若干块反向亲水膜,所述正向风道网板、正向亲水膜、反向风道网板和反向亲水膜自下至上依次叠放后,再接着按原次序叠放、直至最上端;在每块正向亲水膜和反向亲水膜之间的正向风道网板内形成新风空气流通道,在每块正向亲水膜和反向亲水膜之间的反向风道网板内形成污风空气流通道;由新风进口、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器、新风空气流通道、新风风机和新风出口组成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机新风通道;由污风进口、污风风机、污风空气流通道和污风出口组成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机污风通道;其特征在于:/n传热风道结构包括进风腔泡沫件、出风腔泡沫件和过渡风口泡沫件;所述进风腔泡沫件设置在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与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所述出风腔泡沫件设置在热湿回收机芯与新风出口、污风出口之间;所述过渡风口泡沫件设置在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与壳体之间,及壳体与新风出口、污风出口之间;/n所述进风腔泡沫件为一体结构,包括进风腔泡沫件主体、新风进腔、污风进腔、进风腔体隔板、新风进口连接口和污风进口连接口,新风进口连接口为新风进口与新风进腔连接口,污风进口连接口为污风进口和污风进腔连接口;所述进风腔泡沫件主体的外侧面与靠近新风进口连接口和污风进口连接口一侧的壳体内腔相匹配;所述进风腔体隔板设置在新风进腔和污风进腔之间,新风进腔和污风进腔都在腔泡沫件主体内,形成一体两腔结构;/n所述出风腔泡沫件为一体结构,包括出风腔泡沫件主体、新风出腔、污风出腔、出风腔体隔板、新风出腔进口、新风出腔出口、污风出腔进口和污风出腔出口;所述出风腔泡沫件主体的外侧面与靠近新风出腔出口和污风出腔出口一侧的壳体内腔相匹配;所述出风腔体隔板设置在新风出腔和污风出腔之间,新风出腔和污风出腔都在出风腔泡沫件主体内,形成一体两腔结构;/n所述过渡风口泡沫件整体为圆形渐收口设计、呈喇叭形筒状结构,包括底端和张开端,其底端为圆形,张开端为四个角部为圆弧过渡的四方形,圆形一端与新风进口、污风进口、新风出口或污风出口密封连接,张开端的正四方形与壳体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与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配合使用,所述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包括壳体、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空气热湿回收机芯、离心风机、净化装置、新风出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污风进口;所述亲水膜逆向流风道空气热湿回收机芯,简称热湿回收机芯、为卧式,所述离心风机包括新风风机和污风风机,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所述热湿回收机芯呈长方形,横向设置在壳体内腔中部,所述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依次设置在新风进口与热湿回收机芯的左上部之间;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新风出口和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所述污风风机设置在污风出口和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新风风机和污风风机安装在热湿回收机芯同侧;所述新风进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左上部,所述新风出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右下部,所述污风进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左下部,所述污风出口设置在壳体内腔右上部;
所述热湿回收机芯包括若干块正向风道网板、若干块正向亲水膜、若干块反向风道网板和若干块反向亲水膜,所述正向风道网板、正向亲水膜、反向风道网板和反向亲水膜自下至上依次叠放后,再接着按原次序叠放、直至最上端;在每块正向亲水膜和反向亲水膜之间的正向风道网板内形成新风空气流通道,在每块正向亲水膜和反向亲水膜之间的反向风道网板内形成污风空气流通道;由新风进口、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器、新风空气流通道、新风风机和新风出口组成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机新风通道;由污风进口、污风风机、污风空气流通道和污风出口组成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机污风通道;其特征在于:
传热风道结构包括进风腔泡沫件、出风腔泡沫件和过渡风口泡沫件;所述进风腔泡沫件设置在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与热湿回收机芯之间;所述出风腔泡沫件设置在热湿回收机芯与新风出口、污风出口之间;所述过渡风口泡沫件设置在新风进口、污风进口与壳体之间,及壳体与新风出口、污风出口之间;
所述进风腔泡沫件为一体结构,包括进风腔泡沫件主体、新风进腔、污风进腔、进风腔体隔板、新风进口连接口和污风进口连接口,新风进口连接口为新风进口与新风进腔连接口,污风进口连接口为污风进口和污风进腔连接口;所述进风腔泡沫件主体的外侧面与靠近新风进口连接口和污风进口连接口一侧的壳体内腔相匹配;所述进风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安春董际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