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梨主要真菌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菌组合物以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为主要成分,根据氟硅唑和吡唑嘧菌酯的不同作用机理,并结合壳聚糖季铵盐的诱导抗病性及成膜特性,辅以合适的辅料助剂,其中壳聚糖季铵盐成分质量占主要成分的50%,氟硅唑和吡唑嘧菌酯的质量比为1∶10~10∶1。该杀菌组合物在上述配比范围内表现协同增效作用,高效、低毒、广谱、持效期长、应用成本低,同时延缓了病原菌的抗药性,降低了化学杀菌剂使用量。该杀菌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梨主要真菌病害,尤其是梨黑斑病、梨黑星病、梨炭疽病、梨锈病、梨果实轮纹病等真菌病害,明显优于相应单剂和常规复配剂的防控效果。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for controlling the main fungal diseases of pear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梨主要真菌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梨主要真菌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梨是我国仅次于苹果、柑橘的第三大水果,栽培面积约115万公顷,产量超1600万吨,均居世界首位。在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过程中,品质(包括营养价值、口感和外观形态特征等)被放在首位,其次考虑品种的抗病性特征。另外,梨树为多年生作物,造成田间存在丰富的病原菌,特别是梨黑斑病、梨炭疽病、梨轮纹病、梨锈病、梨黑星病等真菌病害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导致树势衰退,产量下降,且大幅降低了梨果的商品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缺乏高品质的广谱抗病品种,目前梨病害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是,目前在梨上登记施用的杀菌剂主要是防治梨树黑星病,防治靶标单一,防病谱不能有效覆盖为害梨的主要真菌病害。果农盲目超量使用登记于大田作物或其它果树的杀菌剂,导致防效不理想,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威胁梨果安全生产和梨园生态环境健康。基于现有杀菌剂和诱抗剂,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复配杀菌组合物,是经济、快速、高效的研发新型绿色农药的途径之一。相对于单一杀菌剂和常规复配剂,该类复配杀菌组合物能够显著提高病害防控效果,减缓病原菌的抗药性发展,扩大杀菌谱,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降低梨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改善梨园生态环境,提高梨园综合效益。氟硅唑,英文名:flusilazole;分子式:C16H15F2N3Si;化学名称:双(4-氟苯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亚甲基)硅烷;属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能抑制病原菌菌丝伸长,阻止病菌孢子芽管生长,破坏和阻止病原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原菌死亡。渗透性强,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能够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例如黑星病、炭疽病、锈病等。氟硅唑一般施用浓度为40-60mg/L,浓度过高可能抑制果树生长;另外,抗药性发展比较迅速。吡唑醚菌酯,英文名:pyraclostrobin;分子式:C19H18ClN3O4;化学名称: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属新型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可有效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但是该药剂作用靶标单一,长期使用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壳聚糖季铵盐,英文名:chitosanquaternaryammoniumsalt,是壳聚糖经化学改性修饰而制得的壳聚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成膜性、抗菌性、阳离子吸附性、吸湿保湿性等性能,能够诱导植物抗病性,是优良的可降解生物助剂产品。壳聚糖季铵盐与杀菌剂混配,共混产生的分子间和分子内相互作用,可以使杀菌剂均匀分布在壳聚糖季铵盐基质中。混配组合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在作物表面形成复合膜,杀菌剂可以从薄膜基质持续释放到作物表面,提供持续的抗菌活性和诱导抗病性,大幅提高了杀菌剂的利用效率和持效期。至今尚未见利用氟硅唑和吡唑嘧菌酯为主要活性成分,以壳聚糖季铵盐为成膜缓释助剂和诱抗剂的复配杀菌剂防治作物病害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安全、高效、持效期长的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能够有效防控梨主要真菌病害,尤其是对梨黑斑病、梨黑星病、梨炭疽病、梨锈病、梨轮纹病等真菌病害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大幅降低农药施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防治梨主要真菌病的杀菌组合物,由主要成分和辅料组成;其中所属主要成分为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成分组成,其中壳聚糖季铵盐成分质量占主要成分的50%,氟硅唑和吡唑嘧菌酯的质量比为1∶10~10∶1。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上述范围内,该杀菌剂组合物不仅具有更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且使用剂量更低,持效期更长。进一步的,所述主要成分中氟硅唑和吡唑嘧菌酯的质量比优选为1∶3~4∶1;更进一步的,所述主要成分中氟硅唑和吡唑嘧菌酯的质量比优选为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配杀菌剂制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复配杀菌剂制剂,由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主要成分与农药制剂领域可接受的辅料组成,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中的一种。在本专利技术所述复配杀菌剂中,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三者占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5%~70%,更进一步优选为10%~50%,最优选为24%~45%。所述辅料包括但不限于润湿剂、分散剂、展着剂、稳定剂、渗透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填料、溶剂;其中,所述润湿剂可以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脂肪醇硫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分散剂可以为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乙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和聚羧酸盐类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稳定剂可以为环氧化植物油如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展着剂可以为聚乙烯醇、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聚三硅氧烷、油酸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渗透剂可以为氮酮、聚乙二醇酸烃基醚、农用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可以为黄原胶、瓜尔胶、迪特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羧乙烯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淀粉衍生物、多糖类等;所述防冻剂可以为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多元醇类;所述消泡剂可以为聚二甲氧基烷、DF-830/831/832、道康宁3150、矿物油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可以为大豆油、油酸甲酯、白油、松节油、甲基萘高级脂肪烃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料可以为白炭黑、玉米淀粉、高岭土、硅藻土、硫酸钠、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真菌病害上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梨真菌病害方面的应用。所述的梨真菌病害可以为梨黑斑病、梨黑星病、梨炭疽病、梨锈病、梨轮纹病等。本专利技术所述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杀菌组合物的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复配杀菌剂,通常采用喷雾的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农业上应用的其他使用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治梨主要真菌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根据氟硅唑和吡唑嘧菌酯的不同作用机理,并结合壳聚糖季铵盐的诱导抗病性及成膜特性,将其完美结合起来,辅以合适的辅料助剂,寻求最合适的配比对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防治,与单剂及氟硅唑和吡唑嘧菌酯的常规复配组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该组合物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克服或延缓了病原菌的抗药性,延长了药剂的市场寿命,对抗药性菌株表现较高的抑菌活性,扩大了防病谱,显著提高了防治效果;b)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杀菌组合能够在作物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为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其中壳聚糖季铵盐成分质量占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数为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为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其中壳聚糖季铵盐成分质量占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数为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硅唑与吡唑嘧菌酯的质量比为1∶10~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硅唑与吡唑嘧菌酯的质量比为1∶3~4∶1,最优选为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硅唑、吡唑嘧菌酯和壳聚糖季铵盐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延存,刘凤权,孙伟波,徐会永,李朝辉,贾艺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