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培育方法及再生稻种子技术

技术编号:232999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稻培育方法及再生稻种子,方法包括:浸种,将常规旱稻作为母本用生物药水浸种;催芽,种子装进灭菌后的布袋,覆盖保温层放置太阳下暴晒,并在20‑30℃环境下保温,每天早晚浇温水2‑3次进行催芽直至种子发芽;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均匀播于整好的土壤后,覆盖无菌的草木灰;培育,对播种区域早晚各浇水1‑2次,至种子长出的秧苗分蘖3‑5叉时,将秧苗移栽至5天前已移栽野生稻的大田种植培育,直至稻谷成熟,其中,野生稻每栽2行,栽3行旱稻;选种,从收获的稻穗中选择种子,在来年将选择的种子继续采用上述步骤杂交,以通过多年杂交获得杂交种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稻禾种植方法中稻禾不可再生造成的费时费力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生稻培育方法及再生稻种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稻谷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再生稻培育方法,以及通过所述再生稻培育方法获得的再生稻种子。
技术介绍
稻谷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自古道:民以食为天;又云:一日无粮千军散等,可见粮食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水稻耕种面积越来越少,北方旱稻种植面积超过水稻耕种面积的两三倍,并且很多水源匮乏的地方大多已荒芜,不适宜耕种。然而,稻谷仍然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现有技术中,稻禾不具有再生性,必须每年重新耕地,并重新采用种子培育秧苗及插秧,因此,每年必须重新购买种子,且重复大量的体力劳动,即传统的稻禾种植方法存在费时费力的弊端,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可再生稻谷的培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稻培育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稻禾种植方法中稻禾不可再生造成的费时费力的弊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生稻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浸种,在谷雨时节,将常规旱稻作为母本用生物药水浸种;催芽,将浸种后的种子捞出,装进灭菌后的布袋,再将装好种子的布袋上覆盖保温层放置太阳下暴晒,并在20-30℃环境下保温,每天早晚浇温水2-3次进行催芽直至种子发芽;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均匀播于整好的土壤后,覆盖无菌的草木灰;培育,对播种区域早晚各浇水1-2次,至种子长出的秧苗分蘖3-5叉时,将秧苗移栽至5天前已移栽野生稻的大田种植培育,直至稻谷成熟,其中,野生稻每栽2行,栽3行旱稻;选种,从收获的稻穗中选择种子,在来年将选择的种子继续采用上述步骤杂交,以通过多年杂交获得杂交种子。优选地,所述选种步骤之后,还包括:将获得的所述杂交种子按照所述浸种、所述催芽、所述播种、所述培育步骤栽培直至稻谷成熟;收割,对稻田进行收割,留下谷蔸;新生禾苗培育,来年对谷蔸上新生的禾苗进行培育直至稻谷成熟。优选地,所述母本为十灿粘或胜利粘常规稻,所述野生稻为海拔1000米以上采集的抗旱、耐寒、抗病虫、抗倒伏,且根系发达的野生稻。优选地,所述生物药水由观桂、土党参、乌药、兔丝、首乌、黄精熬制而成。优选地,生物药水浸种时间为20-28h。优选地,所述保温层为稻草或纱布。优选地,所述草木灰的厚度为8-12mm。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再生稻种子,通过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再生稻培育方法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获得的杂交种子适用性比现有水稻和旱稻更加广泛,可在全国乃至世界各旱地种植推广,如北方大平原、河南、河北、甘肃、内蒙沙漠地及南方旱地种植,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稻禾种植者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不需要年年买种,节省了种子购买成本,且不需要年年耕地,节省了耕地费及耕地劳力,并且省去了育秧及栽插过程的肥料、时间及开支;再生稻通过野生稻和常规旱稻多次杂交,获得了野生稻的抗病力,不易发生虫害,节省了喷洒农药的开支和劳力,且使稻米减少农药污染,更加绿色环保,解决了现有稻禾种植方法中稻禾不可再生造成的费时费力的弊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再生稻培育方法一实施例的培育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再生稻第二年新发禾苗照片。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生稻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浸种,在谷雨时节,将常规旱稻作为母本用生物药水浸种20-28h。每斤种子采用2-3斤生物药水浸泡,其中,所述母本为十灿粘常规稻。其中,所述生物药水由观桂、土党参、乌药、兔丝、首乌、黄精加水熬制2-3h而成。所述观桂的质量份数为10份-20份、所述土党参的质量份数为12-15份、所述乌药的质量份数为5-8份、所述兔丝的质量份数为2-5份、所述首乌的质量份数为20-25份、所述黄精的质量份数为10-15份,水的质量份数为80-100份。采用生物药水浸种能给种子消除细菌,增强抗病力,并能为种子补充营养成分,且能促进种子发芽率。旱稻与野生稻的杂交种子,保留了旱稻优势,不需灌水,只需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减少了灌溉工作量和用水量。且避免水田插秧密集容易长杂草的弊端,同时也避免了水稻插秧密集导致的通风差、容易染起病虫,且大量喷施农药的弊端。还可以广泛适用于旱田或者山坡旱地。步骤S20:催芽,将浸种后的种子捞出,装进灭菌后的布袋,再将装好种子的布袋上覆盖10-15公分稻草放置太阳下暴晒,并在20-30℃环境下保温,每天早晚浇温水2-3次进行催芽直至种子发芽;步骤S30: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均匀播于整好的土壤后,覆盖8-12mm厚的无菌草木灰。种子三至五天破胸发芽,草木灰含碱,能给土壤消毒,提高秧苗的抗病力。5-7天种子能发芽出土长出秧苗一叶,5-10天秧苗长出二叶一针,10-15天秧苗长出三叶一针时,已开始分蘖,15-25天时,秧苗已分蘖3-5叉,此时可以开始移栽大田。在秧苗移栽至大田前5天,将野生稻先移栽至大田。步骤S40:培育,对播种区域早晚各浇水1-2次,至种子长出的秧苗分蘖3-5叉时,将秧苗移栽至5天前已移栽野生稻的大田种植培育,直至稻谷成熟,其中,野生稻每栽2行,栽3行旱稻;其中,所述野生稻为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区域采集的抗旱、耐寒、抗病虫、抗倒伏,且根系发达的野生稻。步骤S50:选种,从收获的稻穗中选择种子,在来年将选择的种子继续采用上述步骤S10-S50杂交,以通过3-6年杂交获得再生稻的杂交种子。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获得的杂交种子适用性比现有水稻和旱稻更加广泛,可在全国乃至世界各旱地种植推广,如北方大平原、河南、河北、甘肃、内蒙沙漠地及南方旱地种植,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稻禾种植者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不需要年年买种,节省了种子购买成本,且不需要年年耕地,节省了耕地费及耕地劳力,并且省去了育秧及栽插过程的肥料、时间及开支;再生稻通过野生稻和常规旱稻多次杂交,获得了野生稻的抗病力,不易发生虫害,节省了喷洒农药的开支和劳力,且使稻米减少农药污染,更加绿色环保,解决了现有稻禾种植方法中稻禾不可再生造成的费时费力的弊端。优选地,所述选种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S60:将获得的所述杂交种子按照所述浸种、所述催芽、所述播种、所述培育步骤栽培直至稻谷成熟;步骤S70:收割,对稻田进行收割,留下谷蔸;步骤S80:新生禾苗培育,来年对谷蔸上新生的禾苗进行培育直至稻谷成熟。经多次试验,再生稻收割后,第二年枯蔸上再生处青绿色的禾苗,亩产量约600斤。再生稻全生育期240天左右,根系粗壮发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浸种,在谷雨时节,将常规旱稻作为母本用生物药水浸种;/n催芽,将浸种后的种子捞出,装进灭菌后的布袋,再将装好种子的布袋上覆盖保温层放置太阳下暴晒,并在20-30℃环境下保温,每天早晚浇温水2-3次进行催芽直至种子发芽;/n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均匀播于整好的土壤后,覆盖无菌的草木灰;/n培育,对播种区域早晚各浇水1-2次,至种子长出的秧苗分蘖3-5叉时,将秧苗移栽至5天前已移栽野生稻的大田种植培育,直至稻谷成熟,其中,野生稻每栽2行,栽3行旱稻;/n选种,从收获的稻穗中选择种子,在来年将选择的种子继续采用上述步骤杂交,以通过多年杂交获得杂交种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浸种,在谷雨时节,将常规旱稻作为母本用生物药水浸种;
催芽,将浸种后的种子捞出,装进灭菌后的布袋,再将装好种子的布袋上覆盖保温层放置太阳下暴晒,并在20-30℃环境下保温,每天早晚浇温水2-3次进行催芽直至种子发芽;
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均匀播于整好的土壤后,覆盖无菌的草木灰;
培育,对播种区域早晚各浇水1-2次,至种子长出的秧苗分蘖3-5叉时,将秧苗移栽至5天前已移栽野生稻的大田种植培育,直至稻谷成熟,其中,野生稻每栽2行,栽3行旱稻;
选种,从收获的稻穗中选择种子,在来年将选择的种子继续采用上述步骤杂交,以通过多年杂交获得杂交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种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获得的所述杂交种子按照所述浸种、所述催芽、所述播种、所述培育步骤栽培直至稻谷成熟;
收割,对稻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锡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晶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