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分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61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分流阀,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输液通道,输液通道的上端为进液口,输液通道的下端为出液口,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第一注液头的水平面位置低于第二注液头,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内设有芯组,芯组从里到外包括内胶套、顶针和外胶套,内胶套的尾部和外胶套的尾部套接在顶针的两端并形成注液通道,注液通道与输液通道连通,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的头部还插接有固定芯组的安装盖,达到了可快速连接、避免药液混合、防菌以及很好的药物兼容性的效果。

A medical diverter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分流阀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地,涉及一种医用分流阀。
技术介绍
医用分流阀主要用于注射药液的场景中,另外其可与静脉输液器、静脉导管等输液器械连接或搭配使用,还可以用在抗肿瘤药物的输注,用于多种药物的混合输入,具有多个输入接头,其接头分别用于输入不同的药剂,其接头为了保证安全性均是一次性使用。对此的要求是尽量降低不同药液混合情况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由于抗肿瘤药液往往都带有毒性,容易挥发出来,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医用分流阀密闭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药液泄露的可能,而且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旋转安装在输液器上,首先需拆开护套然后旋转扭入对应的输液器管上,一旦没有扭到位就会有泄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不够周全,容易让医护人员搞混淆导致注入的药液发生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医用分流阀,具有可快速连接、避免药液混合、防菌以及很好的药物兼容性的优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分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的上端为进液口,所述输液通道的下端为出液口,所述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所述第一注液头的水平面位置低于第二注液头,所述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内设有芯组,所述芯组从里到外包括内胶套、顶针和外胶套,所述内胶套的尾部和外胶套的尾部套接在顶针的两端并形成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与输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的头部还插接有固定芯组的安装盖。通过上述设置,阀体内设有的上下贯通的输液通道供药液流通,上端为进液口,下端为出液口;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第一注液头的水平面位置低于第二注液头,第一注液头与第二注液头的高低位置错开,避免了输液过程中,护士弄错药液顺序输注错误,影响下一种药液的注入,也方便医护人员辨认,避免造成混淆导致药液混合;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内设有芯组,芯组从里到外包括内胶套、顶针和外胶套,内胶套的尾部和外胶套的尾部套接在顶针的两端并形成注液通道,注液通道与输液通道连通,使用注液器将药液从第一注液头输入时,顶针会挤压内胶套和外胶套,内胶套和外胶套受力形变,顶针受力的同时一方面整体往里移动,一方面顶针的头部刺破外胶套伸出,并且插入到注液器的头部内,而且随后顶针的端部穿过内胶套伸入到输液通道中,之后医护人员即可将注液器中的药液注入到输液通道中,有效减少了药液的挥发。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注液头与第二注液头设于阀体上对应的两侧。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医护人员辨别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避免造成混淆导致药液混合。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内胶套的头部的中心开设有供顶针伸出的细缝,所述外胶套的头部为封闭结构。通过上述设置,外胶套可以防止细菌的进入,内胶套的细缝方便顶针推进时供顶针更好的伸入输液通道。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阀体的侧壁固定有手持板,所述手持板的表面设有防滑条。通过上述设置,手持板可以方便医护人员持拿,手持板的表面上的防滑条可以增大手持拿时手与手持板之间的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内胶套和外胶套的内部均为波纹管结构。通过上述设置,当内胶套和外胶套受力挤压时,波纹管结构设计使会内胶套和外胶套更好的收缩。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顶针的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药液通道,所述顶针的中部还开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药液通道相互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当注液器的头部套接在顶针的端部并开始注液时,顶针内部的药液通道可供药液流入到输液通道中去,实现了注液器的无针注入,与市面上大多数的注入方式不同,并且能准确刺入输液通道的同时也避免了药液注入时和硅胶制品的接触,具有很好的药物兼容性;通气口与药液通道相互连通,当注液器拔出时,药液通道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气压不同,容易导致药液回流,通气口设计有效地将两者气压平衡,避免了药液回流。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的内部设有凸起,所述安装盖的侧壁设有与凸起匹配的凹槽。通过上述设置,安装盖插接入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后,安装盖的侧壁设的凹槽与凸起配合卡住,使安装盖不容易脱落。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内侧边为倒角设计。通过上述设置,方便该分流阀与输液器的输液管插接,当输液管插入该分流阀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时,倒角设计更加利于输液管的插入,实现快速连接并确保连接到位不漏液。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设计的高度位置不同,大大减少了注液过程中药液在其他部分的残留;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内设置的芯组,结构新颖,巧妙的设计让药液注入时避免了与硅胶接触,提高了对药物的兼容性,而且还能防菌;进液口与出液口的设计让该分流阀能够实现快速连接并确保连接到位不漏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阀体;2、输液通道;21、进液口;22、出液口;3、第一注液头;4、第二注液头;5、芯组;51、内胶套;511、细缝;52、顶针;521、药液通道;522、通气口;53、外胶套;6、注液通道;7、安装盖;71、凹槽;8、手持板;81、防滑条;9、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种医用分流阀,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医用分流阀,包括阀体1,阀体1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输液通道2,输液通道2的上端为进液口21,输液通道2的下端为出液口22,阀体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注液头3和第二注液头4,第一注液头3的水平面位置低于第二注液头4,第一注液头3和第二注液头4内设有芯组5,芯组5从里到外包括内胶套51、顶针52和外胶套53,内胶套51的尾部和外胶套53的尾部套接在顶针52的两端并形成注液通道6,注液通道6与输液通道2连通,第一注液头3和第二注液头4的头部还插接有固定芯组5的安装盖7。阀体1内设有的上下贯通的输液通道2供药液流通,上端为进液口21,下端为出液口22;阀体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注液头3和第二注液头4,第一注液头3的水平面位置低于第二注液头4,第一注液头3与第二注液头4的高低位置错开,避免了输液过程中,护士弄错药液顺序输注错误,影响下一种药液的注入,也方便医护人员辨认,避免造成混淆导致药液混合;第一注液头3和第二注液头4内设有芯组5,芯组5从里到外包括内胶套51、顶针52和外胶套53,内胶套51的尾部和外胶套53的尾部套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分流阀,包括阀体,其特征是,所述阀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的上端为进液口,所述输液通道的下端为出液口,所述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所述第一注液头的水平面位置低于第二注液头,所述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内设有芯组,所述芯组从里到外包括内胶套、顶针和外胶套,所述内胶套的尾部和外胶套的尾部套接在顶针的两端并形成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与输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的头部还插接有固定芯组的安装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分流阀,包括阀体,其特征是,所述阀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的上端为进液口,所述输液通道的下端为出液口,所述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所述第一注液头的水平面位置低于第二注液头,所述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内设有芯组,所述芯组从里到外包括内胶套、顶针和外胶套,所述内胶套的尾部和外胶套的尾部套接在顶针的两端并形成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与输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注液头和第二注液头的头部还插接有固定芯组的安装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分流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注液头与第二注液头设于阀体上对应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分流阀,其特征是,所述内胶套的头部的中心开设有供顶针伸出的细缝,所述外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云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安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