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投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909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投射装置,由下而上包括一框型下盖、底板、电路板、光扩散板及框型上盖;其中,电路板顶面布置多个LED;底板上设置至少一风扇于底板的一气流交换网孔处。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置,多个LED所产生的高亮度光,经由光扩散板均匀扩散而提供优良的投射光源;而多个LED的工作热被导至电路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间,并利用风扇由底板的网孔进行气流交换排出装置外,以避免LED烧毁即提高使用安全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投射装置的改良,尤其涉及一种以LED为 光源的光投射装置,其具有将装置内工作热量排出的散热系统设计, 以便能够容许多个LED同时工作,而产生优良的投射效果。技术背景囟素灯为一种白炽灯,由于其色温与颜色性佳,且有优良的集光 性,故被大量使用为商品、艺术品或特殊场所的照明用灯。但卣素灯 存在大量热能散逸及使用成本高及寿命不超过两千小时的缺点。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是利用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发光元件,最早开发出的为红色光,普遍用于电子产品的指示灯; 接着有蓝光LED,并以此为基础而创造出可为照明的白光LED。 LED有着 低功率、高亮度及低温的特性,因此逐渐被开发并取代卣素灯或传统 照明灯具;尤其,LED具有高功率(Hi Power LED)、 一般功率、低功 率(PLCC LED)及混色(RGB LED)等多种形式,视不同的需求而可选 择单独使用或组合一种以上使用,以创造出不同投射或照明效果。个别LED虽具有低温特性而不致产生过高的工作温度,但在投射或 照明用途时,是集合多个LED—起使用,其产生积热是可预期的;而目 前以多个LED所组成的投射灯或才殳射装置,其散热的处理多以大面积导 热元件导出积热,再被动的由周围空气自然排散;因此,LED灯周围必 须具有足够的散热空间。由此可知,若要将多个LED集于灯具中或置于 密闭空间长时间使用时,首先需解决LED积热所引发的安全使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冲殳射装置,尤其指一种以LED为光源的投射装置,其具有主动式散热结构,可以有效排除多个LED 集合使用时所产生的积热,以提供一种安全且使用寿命长的LED光源投射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光投射装置,包括 一框型 下盖; 一设置于下盖的底部开口的底板; 一设置于下盖的框型结构中 的电路板,电路板的顶面布置多个LED; —套盖于下盖的顶部开口处的 框型上盖; 一置于上盖的邻近顶部开口处的光扩散板;以及,至少一 风扇,设置于电路板与底板之间。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置,由多个LED所产生的高亮度光,再经由光 扩散板均匀扩散而能提供优良的投射光源。而电路板上方的多个LED工 作产生的热,利用电路板下方的风扇强制排出装置外,可以解决现有 技术中LED过高工作热的问题,并避免LED烧毁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及寿命。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置,其中电路板顶面所布置的多 个LED,可选自高功率LED、 一般功率LED、低功率LED及混色LED( RGB LED ) 中至少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以便根据要照明或投射的物品或环境, 发挥最佳的效果。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光投射装置,其中风扇是设置在电路板 与底板之间的底板顶面或下盖侧边处;其中可供设置风扇的底板或下 盖侧边处设有一供气流交换的网孔。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光投射装置,其中电路板的底面进一步 设置一散热鳍片、调控开关。其中散热鳍片将电路板的积热导出再以 风扇驱除;调控开关提供针对环境调整投射光度以及电源启闭控制。 附困说明图l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投射装置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A、 2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投射装置的结构组合剖视图, 其中图2B相较于图2A,其电路板底部增设有散热鳍片及调控开关。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投射装置的部分结构组合剖视图, 显示电^各板设置于下盖内框中。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投射装置的部分结构组合剖视图, 显示光扩散板结合于上盖并共同套于下盖顶部开口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下盖 11、内框 112、组装孔 116、支撑部118、压制部 12、扣孔 14、螺丝 2、底板21、 耳孔 24、 开孔 25、 26、 网孔 3、电路板30、 LED 31、散热鳍片32、调控开关4、光扩散板 5、上盖 52、内框 521、承夹53、扣具6、风扇具体实施方式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 可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与目的功效。本技术的一种光投射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l所示,由下到上 包括 一下盖l、 一底板2、 一电路板3、 一光扩散板4及一上盖5;其中 底板2结合于下盖1的底开口, 一风扇6设置于底板2顶面处,电路板3置 于底板2上方,光扩散板4与上盖5结合后套盖于下盖1的顶部开口处, 如图2A所示。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置,其中下盖l为一框型结构体,其内框ll设 有供与底板2组装的设施,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孔112,及 相应设在底板2周边的耳孔21;两者利用螺丝14结合,将底板2安装于下盖l底部开口。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置,电路板3是设置定位于下盖1的内框11内; 如图l、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内框11周边设有支撑部116及压制部 118,供电路板3稳固设置于下盖1中。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除电路板3顶面仍布置 多个LED30外,底面另设置一散热鳍片31、调控开关32,如图l、图2B 所示;相应的,该底板2上同时具有用于安放电路板3底面上的调控开 关的开孔24,以及供气流交换的网孔25、 26,而本较佳实施例所示的 风扇6即设置于底板2上的其中一气流交换网孔25处,如图2B所示。如 此,透过电路板3底面的散热鳍片31,将LED的工作热度导引至电路板3 与底板2之间的空间,再以风扇6强制由底板2上的网孔2 5导出热气并吸 入装置外的冷空气,进行装置内部与外部的气流交换,以便维持装置 内一适于LED工作的温度。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置,光扩散板4与上盖5的结合,可采用螺丝 或其它结合方式;如图l、图4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在上盖5的内框52上 周缘设置多个承夹521,供箝夹该光扩散板4并与该上盖5稳固结合。再 者,本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上盖5内框52下周缘设置多个扣具53,以供扣 入相应设于下盖1上周缘的扣孔12,将上盖5套盖于下盖1的顶部开口。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置,其中该电路板3顶面所布置的多个LED30, 可选自高功率LED、 一般功率LED、低功率LED及混色LED (RGB)中的一 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如图l所示的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电路板3 表面可布置有多个至少一种LED,如此可以根据要照明或投射的物品或 环境,选择适当功率及数量的LED进行排列组合,甚至安装具有特定射 角的LED,以便能发挥最佳的效果。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4支术 宗旨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 一种光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盖,为一框型结构体;一底板,设置于下盖的底部开口;一电路板,设置于下盖的框型结构中,电路板的顶面布置多个LED;一上盖,为一框型结构体,套盖于下盖的顶部开口;一光扩散板,置于上盖的邻近顶部开口处;以及至少一风扇,设置于电路板与底板之间。专利摘要一种光投射装置,由下而上包括一框型下盖、底板、电路板、光扩散板及框型上盖;其中,电路板顶面布置多个LED;底板上设置至少一风扇于底板的一气流交换网孔处。如上所述的光投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盖,为一框型结构体;一底板,设置于下盖的底部开口;一电路板,设置于下盖的框型结构中,电路板的顶面布置多个LED;一上盖,为一框型结构体,套盖于下盖的顶部开口;一光扩散板,置于上盖的邻近顶部开口处;以及至少一风扇,设置于电路板与底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诚黄忠宪
申请(专利权)人:三匠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