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902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包括:绝缘子瓷套,支撑于配网台区的电线杆上;芯棒,设置于绝缘子瓷套内部,其第一端与接地网连接;避雷器引线,穿设绝缘子瓷套,其第一端与芯棒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配网台区的台区相线电气连接。此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高压避雷器的避雷器引线过长,造成避雷器易损坏,且避雷效果不理想和安全性差的问题,通过将避雷装置设置于配网台区上方支撑的绝缘子内部,减少避雷器引线的长度,实现了安装方便、施工成本低,提升了雷电防护的效果,保证了避雷装置的安全和美观。

An insulator supported lightning arrester suitable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避雷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避雷器引线1长达1.5米以上,如图1所示,运行中的避雷器2动作以后,雷电流通过避雷器2上下避雷器引线1进入大地,由于避雷器引线1自身存在电感,1米(m)避雷器引线1的电感接近1微亨(μH),在中等的雷电情况下,避雷器引线1上的压降就达到了数10千伏(KV),加上避雷器2的残压,易造成避雷器2损坏或变压器绝缘被击穿,雷电防护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配网台区3一般架设于室外,寒来暑往,昼夜温度落差大,避雷器2的避雷器引线1和接线端子因热胀冷缩而承受较大的拉力,加上经大风吹动,避雷器引线1发生晃动,时间一长,易脱离避雷器2本体,长达1.5米的避雷器引线1与配网台区3其它带电设备相碰,发生相间短路,形成故障点,安全性不高。且,避雷器2安装繁杂,会造成配网台区3布线不够简洁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此系统旨在解决高压避雷器的避雷器引线过长,造成避雷器易损坏,且避雷效果不理想和安全性差的问题,通过将避雷装置设置于配网台区上方支撑的绝缘子内部,减少避雷器引线的长度,实现安装方便、施工成本低,提升雷电防护的效果,保证避雷装置的安全和美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包括:绝缘子瓷套,支撑于配网台区的电线杆上;芯棒,设置于绝缘子瓷套内部,其第一端与接地网连接;避雷器引线,穿设绝缘子瓷套,其第一端与所述芯棒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配网台区的台区相线电气连接;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通过台区相线与避雷器引线电气连接将雷电波的高电压传输至芯棒的第二端,继而流经芯棒,通过芯棒的第一端流入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芯棒的第二端为芯棒的高压侧,第一端为芯棒的低压侧,从而保证芯棒的低压侧与大地形成等电位,使台区相线上的高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配网台区的安全。最优选的,芯棒的第二端还设置有芯棒上电极;芯棒上电极与避雷器引线的第一端连接,避雷器引线的第二端与台区相线电气连接,当发生雷击时,台区相线将入侵的雷电波的高电压传输至芯棒上电极。最优选的,芯棒的第一端还设置有芯棒下电极;芯棒下电极与接地网连接,入侵的雷电波的高电流流经芯棒,将雷电波的高电流通过芯棒下电极流入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保证芯棒的低压侧与大地形成等电位。最优选的,绝缘子瓷套的一端还设置有绝缘子钢帽;绝缘子钢帽的两端分别与芯棒下电极和接地网连接,且芯棒下电极通过绝缘子钢帽将雷电波的高电流传输至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最优选的,避雷器引线通过线夹与台区相线电气连接。最优选的,线夹可以采用穿刺的方式与台区相线电气连接。最优选的,线夹可以采用非穿刺的方式与台区相线电气连接。最优选的,该避雷装置适用于10KV的配网台区。运用此专利技术,解决了高压避雷器的避雷器引线过长,造成避雷器易损坏,且避雷效果不理想和安全性差的问题,通过将避雷装置设置于配网台区上方支撑的绝缘子内部,减少避雷器引线的长度,实现了安装方便、施工成本低,提升了雷电防护的效果,保证了避雷装置的安全和美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绝缘子支撑功能和避雷器功能的“二合一”避雷装置,缩短配网台区的避雷器的安装引线,降低雷电流流经避雷器引线时产生的压降,提高避雷器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延长避雷装置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在单个配网台区(三相)的安装中可减少两根角铁横担、垂线的三个支撑绝缘子和六处导线穿刺点,那么安装过程方便,节省了施工耗时和施工成本,提升了防雷保护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有效提升了配网台区设备的雷电防护效果,使线路更加简洁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避雷器安装在配网台区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安装在配网台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3的绝缘子4支撑式避雷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该避雷装置包括绝缘子瓷套11、芯棒5和避雷器引线6;其中,绝缘子瓷套11支撑于配网台区3的电线杆上;芯棒5设置于绝缘子4瓷套11内部,其第一端与接地网连接;避雷器引线6穿设绝缘子4瓷套11,其第一端与芯棒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配网台区3的台区相线8电气连接。绝缘子瓷套11与芯棒5一体化成型,使得该避雷装置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处在室外的普通的避雷器2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通过台区相线8与避雷器引线6电气连接将雷电波的高电压传输至芯棒5的第二端,继而流经芯棒5,通过芯棒5的第一端9流入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芯棒5的第二端为芯棒5的高压侧,第一端为芯棒5的低压侧,从而保证该避雷装置的芯棒5的低压侧与大地形成等电位,使台区相线8上的高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配网台区3的安全。芯棒5的第二端还设置有芯棒上电极10;芯棒上电极10与避雷器引线6的第一端连接,避雷器引线6的第二端与台区相线8电气连接,当发生雷击时,台区相线8将入侵的雷电波的高电压传输至芯棒上电极10。芯棒5的第一端还设置有芯棒下电极9;芯棒下电极9与接地网连接,入侵的雷电波的高电流流经芯棒5,将雷电波的高电流通过芯棒下电极9流入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保证该避雷装置的芯棒5的低压侧与大地形成等电位。绝缘子瓷套11的一端还设置有绝缘子钢帽7;绝缘子钢帽7的两端分别与芯棒下电极9和接地网连接,且芯棒下电极9通过绝缘子钢帽7将雷电波的高电流传输至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避雷器引线6通过线夹与台区相线电气8连接;线夹可以采用穿刺的方式与台区相线电气8连接;避雷器引线6也可以采用非穿刺的方式与台区相线8电气连接;穿刺和非穿刺的连接方式采用的线夹分别为穿刺线夹和非穿刺线夹。穿刺的连接方式相对于非穿刺的连接方式,不需要剥皮,减轻了避雷装置的安装工作量,且不会破坏避雷器引线6原有的绝缘层,保证了避雷装置的全绝缘化,符合绝缘化配网台区3的技术发展方向。该避雷装置适用于10KV的配网台区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该避雷装置包括:绝缘子瓷套,支撑于配网台区的电线杆上;芯棒,设置于绝缘子的瓷套内部,其第一端与绝缘子钢帽连接,通过绝缘子钢帽与接地网连接;避雷器引线,穿设绝缘子瓷套,其第一端与芯棒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配网台区的台区相线电气连接;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通过台区相线与避雷器引线电气连接将雷电波的高电压传输至芯棒的芯棒上电极,继而流经芯棒,通过芯棒的芯棒下电极与绝缘子钢帽流入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保证该避雷装置的芯棒的低压侧与大地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绝缘子瓷套,支撑于配网台区的电线杆上;/n芯棒,设置于所述绝缘子瓷套内部,其第一端与接地网连接;/n避雷器引线,穿设所述绝缘子瓷套,其第一端与所述芯棒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配网台区的台区相线电气连接;/n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通过台区相线与所述避雷器引线电气连接将雷电波的高电压传输至所述芯棒的第二端,继而流经所述芯棒,通过所述芯棒的第一端流入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所述芯棒的第二端为所述芯棒的高压侧,第一端为所述芯棒的低压侧,从而保证所述芯棒的低压侧与大地形成等电位,使台区相线上的高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配网台区的安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子瓷套,支撑于配网台区的电线杆上;
芯棒,设置于所述绝缘子瓷套内部,其第一端与接地网连接;
避雷器引线,穿设所述绝缘子瓷套,其第一端与所述芯棒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配网台区的台区相线电气连接;
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通过台区相线与所述避雷器引线电气连接将雷电波的高电压传输至所述芯棒的第二端,继而流经所述芯棒,通过所述芯棒的第一端流入接地网,从而流入大地,所述芯棒的第二端为所述芯棒的高压侧,第一端为所述芯棒的低压侧,从而保证所述芯棒的低压侧与大地形成等电位,使台区相线上的高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配网台区的安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的第二端还设置有芯棒上电极;所述芯棒上电极与所述避雷器引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避雷器引线的第二端与台区相线电气连接,当发生雷击时,台区相线将入侵的雷电波的高电压传输至所述芯棒上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旻邱辉史进叶影时沛尧林谦诚翟万利张怡捷王晨杨建薛米良郭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广州中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