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706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该方法包含:(1)在要解释的地震剖面的测线上建立地质剖面,并得到地质剖面的绘图数据;(2)根据地震资料处理的替换速度、处理基准面及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各个采样点的坐标、高程数据,将地质剖面地形线转换到地震剖面上形成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并将地质剖面上的地层、断层界面的视倾角转换为地震地质剖面上的时间倾角,利用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地层和断层界面的分界点位置按时间倾角和倾向呈直线向下延一长度值,然后在地震剖面上对下延线实施人工解释绘制地震地质构造模型的层位及断层,形成地震地质剖面,辅助地震资料解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达到准确、有效地对山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

A method of auxiliary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
技术介绍
山地地震资料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基岩出露等因素影响,地震反射波容易形成相互干涉,绕射波大量发育造成地震成像困难,并且地震剖面上的虚假同相轴多,这些反射波同相轴并不代表地层反射。总体来看,山地地震资料的成像较差,同相轴难以识别及追踪。近年来,石油勘探逐渐转向山前带,并且在一些山前带地区钻获工业油气流,但也有一些探井失利了。钻井揭示地震解释的层位、构造模型与实钻结果往往差异较大,所以对山前带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等环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山前带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方面,已有相当多的技术文献,由此可见对复杂山前带的地震资料解释一直是研究及探索的热点。这些专利及文献包括:(1)易庆翠等在2005年《江汉石油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山地地震资料高分辨处理中的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其中提出建立相应的构造模式并进行处理与解释相结合;(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110145761.2公开的一种含逆断层的复杂地质构造的全三维联动地震解释方法,其分别对层位及断层进行解释,获得剖面上的解释数据,基于数据在各个剖面上进行断层组合,获得空间网格形式的断层解释数据;根据断层解释数据对层位重复部分进行重新解释,以获得剖面上的含逆断层的层位解释数据,分别将层位及断层进行插值。但是,这些常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在山地地震资料解释中实现起来难度相当大,操作起来较为复杂且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山前带的地震资料往往受到地震资料叠加次数及成像效果等影响,目标地层的反射波识别相对困难;(2)山前带的井资料相对较少或没有,难以利用反射波进行地质层位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地质构造、地质层位及断层在山地地震资料解释中识别及判定相对困难的问题,将地质剖面投影到地震剖面上从而辅助地震解释的技术,能够达到准确、有效地对山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该方法包含:(1)在要解释的地震剖面的测线上建立地质剖面,并得到地质剖面的绘图数据,该绘图数据包含:断层及地层界面的视倾角、倾向和分界点,以及地质剖面的地形线和地质构造模型;(2)根据地震资料处理的替换速度v、处理基准面及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各个采样点的坐标、高程数据,将所述地质剖面地形线转换到地震剖面上形成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并将地质剖面上的地层、断层界面的视倾角转换为地震地质剖面上的时间倾角,并利用所述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地层和断层界面的分界点位置按时间倾角和倾向呈直线向下延一长度值,然后参考地质剖面的地质构造模型画法,在地震剖面上对下延线实施人工解释绘制地震地质构造模型的层位及断层,并使其在地震剖面上显示地质剖面的成果,形成地震地质剖面,辅助地震资料解释。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地质剖面的建立,若要解释的地震剖面的测线为二维测线,则在该测线上直接建立地质剖面;若要解释的地震剖面的测线为三维地震工区中的测线,则在三维地震数据的线或道测线上建立相应的解释网格,并根据网格上的测线建立地质剖面。优选地,在步骤(1)中,对所述地质剖面按采样间隔对其地形线上的各个采样点进行高程、坐标测量,并在地质剖面上对其地形上的各个采样点位置进行内插、圆滑处理,得到地质剖面地形线;对所述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地层及断层的分界点的坐标和高程、及界面视倾角和倾向进行测量,得到相关的坐标和高程、及视倾角和倾向数据;并且,在所述地质剖面上根据地层界面视倾角和倾向、断层界面的下延线进行地质构造模型描绘,得到地质构造模型。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高程转换采用的转换公式为:△h=h0-hi(1)Ti=2△h/v(2)式(1)、(2)中,hi为地质剖面中地形线上的第i个采样点的高程,h0为地震资料处理基准面高程,△h为两者之差,v为地震资料处理的替换速度,Ti为该采样点在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双程反射时间,设定地震剖面上的时间零值点向下的双程反射时间为正值,零值点向上的双程反射时间为负值。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视倾角转换采用的转换公式为:θ=arctg-1(2tgθ0/v)(3)式(3)中,θ为地质剖面上的视倾角转换到地震剖面上的时间倾角,θ0为地质剖面上实测的视倾角,v为地震资料处理的替换速度。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长度值为100ms。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地层和断层界面的分界点位置按时间倾角和倾向呈直线向下延的长度与地震数据有一定范围的重叠,该重叠范围设定为20ms。优选地,在步骤(2)中,将所述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地层及断层的分界点按其坐标值及高程数据经计算转换后投影在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上进行显示,并将不同的分界点设置成不同的颜色显示以示区分、识别。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采样间隔根据解释精度要求确定,其与地震剖面中道距呈倍数关系。优选地,在步骤(2)中,根据所述地震地质剖面,建立近地表处的地震构造解释模型及解释层位,对地震资料解释工作进行辅助;其中,所述解释层位根据地震地质剖面上的地层界面信息、地震反射信息、井中的合成记录进行建立,所述地震构造解释模型参考地震地质剖面上的构造信息进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地质构造、地质层位及断层在山地地震资料解释中识别及判定相对困难的问题,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将地质剖面投影到地震剖面上,从而辅助地震解释的技术,可以达到准确、有效地对山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其主要通过建立地震测线上的地质剖面,并将地质剖面经计算转换后投影进地震剖面上,得到地震地质剖面,并建立相关地表处的地震构造解释模型和解释层位,从而指导对地震剖面进行解释,从而得到准确的、可信的地震解释成果剖面。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与其它现有方法相比更为有效地对山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能减少解释层位、地质构造的不可靠性,可准确地对层位、断层及构造形态进行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地质剖面绘图参数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地质剖面绘图参数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地质剖面绘图沿下延线解释的构造模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利用地震地质剖面辅助某山地地震资料中断层解释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n(1)在要解释的地震剖面的测线上建立地质剖面,并得到地质剖面的绘图数据,该绘图数据包含:断层及地层界面的视倾角、倾向和分界点,以及地质剖面的地形线和地质构造模型;/n(2)根据地震资料处理的替换速度v、处理基准面及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各个采样点的坐标、高程数据,将所述地质剖面地形线转换到地震剖面上形成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并将地质剖面上的地层、断层界面的视倾角转换为地震地质剖面上的时间倾角,并利用所述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地层和断层界面的分界点位置按时间倾角和倾向呈直线向下延一长度值,然后参考地质剖面的地质构造模型画法,在地震剖面上对下延线实施人工解释绘制地震地质构造模型的层位及断层,并使其在地震剖面上显示地质剖面的成果,形成地震地质剖面,辅助地震资料解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1)在要解释的地震剖面的测线上建立地质剖面,并得到地质剖面的绘图数据,该绘图数据包含:断层及地层界面的视倾角、倾向和分界点,以及地质剖面的地形线和地质构造模型;
(2)根据地震资料处理的替换速度v、处理基准面及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各个采样点的坐标、高程数据,将所述地质剖面地形线转换到地震剖面上形成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并将地质剖面上的地层、断层界面的视倾角转换为地震地质剖面上的时间倾角,并利用所述地震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地层和断层界面的分界点位置按时间倾角和倾向呈直线向下延一长度值,然后参考地质剖面的地质构造模型画法,在地震剖面上对下延线实施人工解释绘制地震地质构造模型的层位及断层,并使其在地震剖面上显示地质剖面的成果,形成地震地质剖面,辅助地震资料解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地质剖面的建立,若要解释的地震剖面的测线为二维测线,则在该测线上直接建立地质剖面;若要解释的地震剖面的测线为三维地震工区中的测线,则在三维地震数据的线或道测线上建立相应的解释网格,并根据网格上的测线建立地质剖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对所述地质剖面按采样间隔对其地形线上的各个采样点进行高程、坐标测量,并在地质剖面上对其地形上的各个采样点位置进行内插、圆滑处理,得到地质剖面地形线;对所述地质剖面地形线上的地层及断层的分界点的坐标和高程、及界面视倾角和倾向进行测量,得到相关的坐标和高程、及视倾角和倾向数据;并且,在所述地质剖面上根据地层界面视倾角和倾向、断层界面的下延线进行地质构造模型描绘,得到地质构造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高程转换采用的转换公式为:
△h=h0-hi(1)
Ti=2△h/v(2)
式(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裕强周亚东谷一凡付永红蒋增政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杰瑞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