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Glypican-3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29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靶向Glypican‑3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及其用途,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Glypican‑3的嵌合体抗原修饰的融合蛋白及表达该融合蛋白的免疫细胞,所述融合蛋白具有优化的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经所述融合蛋白修饰的特定免疫细胞能靶向治疗特异性表达Glypican‑3抗原的肿瘤,并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A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argeting glycocan-3 antigen modified T cells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Glypican-3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靶向Glypican-3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癌症正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首要的死亡原因和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统计,中国最普遍的4个癌症是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这几种癌症占到了中国癌症诊断的57%,且中国的这几种癌症占到了全世界发病负担的1/3到1/2,癌症生存率很低。2012年肝癌全球有78.2万新发病例,74.5万死亡病例。其中,中国的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均占了约50%左右。原发性肝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成年人发病率高,本病发现时多为晚期,病死率高,俗称“癌中之王”。我国大陆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目前所用的肝癌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并栓塞、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激光光动力学治疗、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电化学疗法(直流电疗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射频毁损、导向治疗、分子药物靶向治疗、放射治疗、肝移植、免疫治疗,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反应机制和免疫逃脱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癌症的免疫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运用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甚至逐渐成为彻底消灭癌症的最理想武器。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主动和被动方式调动或者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而帮助患者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三大领域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免疫阻断点抑制剂和肿瘤疫苗。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特异性针对一种新靶标的有效的、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工程化免疫细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异性针对新靶标的有效的、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工程化免疫细胞。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具有式I所述结构:L-scFv-Z-TM-C-X(I),其中,L为无或信号肽序列;scFv为靶向Glypican-3的抗体单链可变区序列;Z为无或绞链区;TM为跨膜结构域;C为共刺激信号分子;X为胞浆信号传导序列CD3ζ;各“-”表示连接上述各元件的连接肽或肽键。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scFv的结构如式A1或A2所示:VL1-VH1(A1);或VH1-VL1(A2);其中,VL1为抗Glypican-3抗体的轻链可变区;VH1为抗Glypican-3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为连接肽(或柔性接头)或肽键。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VL1和VH1通过柔性接头相连。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柔性接头为1-5个(较佳地,2-4个)连续的SEQIDNO:12(GGGGS)所示的序列。在另一优选例中,VL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的第23-134位所示,且VH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的第150-263位所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scFv的结构如式A3或A4所示:VL2-VH2(A3);或VH2-VL2(A4);其中,VL2为抗Glypican-3抗体的轻链可变区;VH2为抗Glypican-3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为连接肽(或柔性接头)或肽键。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VL2和VH2通过柔性接头相连。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柔性接头为1-5个(较佳地,2-4个)连续的SEQIDNO:12(GGGGS)所示的序列。在另一优选例中,VL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5的第23-134位所示,且VH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5的第150-264位所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scFv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1或4所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融合蛋白的结构如式II或II’所示:L-VL1-VH1-Z-TM-C-CD3ζ(II);或L-VH1-VL1-Z-TM-C-CD3ζ(II’)式中,各元件分别如上所述。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融合蛋白的结构如式III或III’所示:L-VL2-VH2-Z-TM-C-CD3ζ(III);或L-VH2-VL2-Z-TM-C-CD3ζ(III’)式中,各元件分别如上所述。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为选自下组的蛋白的信号肽:CD8、CD28、GM-CSF、CD4、CD137、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L为选自下组的蛋白的信号肽:CD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Z为选自下组的蛋白的铰链区:IgG4、CD8、IgGD、IgG1、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Z为选自下组的蛋白的铰链区:IgG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TM为选自下组的蛋白的跨膜区:CD2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C为选自下组的蛋白的共刺激信号分子:CD28、OX40(CD134)、ICOS、DAP10、4-1BB(CD137)、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C为选自下组的蛋白的共刺激信号分子:CD2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融合蛋白具有如SEQIDNO:3或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另一优选例中,所示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或5所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融合蛋白为重组蛋白。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编码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核酸分子选自下组:(a)编码如SEQIDNO:3或5所示多肽的多核苷酸;(b)序列如SEQIDNO:2或6所示的多核苷酸;(c)核苷酸序列与(b)所示序列的同源性≥75%(较佳地≥80%,更佳地,90%,更佳地,95%,更佳地,98%,更佳地,99%)的多核苷酸;(d)如(b)所示多核苷酸的5’端和/或3’端截短或添加1-60个(较佳地1-30,更佳地1-10个)核苷酸的多核苷酸;(e)与(a)-(d)任一所述的多核苷酸互补的多核苷酸。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或6所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核酸分子为多核苷酸。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多核苷酸。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载体选自下组:质粒、慢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座子载体、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载体为慢病毒载体或转座子载体。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载体包括PiggyBac转座子载体、和/或SleepingBeuty转座子载体。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述的载体或染色体中整合有外源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分子或表达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融合蛋白。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细胞为分离的细胞,和/或所述细胞为基因工程化的细胞。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宿主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具有式I所述结构:/nL-scFv-Z-TM-C-X (I),/n其中,/nL为无或信号肽序列;/nscFv为靶向Glypican-3的抗体单链可变区序列;/nZ为无或绞链区;/nTM为跨膜结构域;/nC为共刺激信号分子;/nX为胞浆信号传导序列CD3ζ;/n各“-”表示连接上述各元件的连接肽或肽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具有式I所述结构:
L-scFv-Z-TM-C-X(I),
其中,
L为无或信号肽序列;
scFv为靶向Glypican-3的抗体单链可变区序列;
Z为无或绞链区;
TM为跨膜结构域;
C为共刺激信号分子;
X为胞浆信号传导序列CD3ζ;
各“-”表示连接上述各元件的连接肽或肽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cFv的结构如式A1或A2所示:
VL1-VH1(A1);或
VH1-VL1(A2);
其中,VL1为抗Glypican-3抗体的轻链可变区;VH1为抗Glypican-3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为连接肽(或柔性接头)或肽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cFv的结构如式A3或A4所示:
VL2-VH2(A3);或
VH2-VL2(A4);
其中,VL2为抗Glypican-3抗体的轻链可变区;VH2为抗Glypican-3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为连接肽(或柔性接头)或肽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具有如SEQIDNO:3或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5.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华君王佩黄晨刘祥箴王超刘韬崔连振钱其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