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815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属于海洋装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端盖、筒体、第二端盖、连接环、密封圈与固定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的改进,避免了紧固件的使用,节约了安装时间。相对于筒体两端直接攻打螺纹孔的安装方式,更是避免了安装过程中螺栓的穿入对端盖的通孔与筒体螺纹孔同轴度的要求,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安装难度。且更不会出现因螺纹遭到破坏重新攻打螺纹或者导致筒体报废的可能性。第一与第二端盖的外径等于筒体的内径,减少了原材料的尺寸,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工序的减少,材料去除量的减少,均节约了加工时间,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

An underwater sealed cabi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属于海洋装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下密封舱体大部分采用法兰结构连接,密封舱体中的端盖与筒体均有通孔法兰,安装时端盖法兰与筒体法兰紧密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此结构增加了筒体及端盖的外形结构尺寸,尤其是筒体两端法兰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原材料的尺寸,导致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量增大,形成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增加了加工时间及加工成本,导致产品生产的高耗时、高成本。还有部分水下密封舱体在筒体两端直接攻打螺纹孔,端盖上有相应的通孔,安装时将端盖的通孔对准筒体的螺纹孔,然后通过螺栓连接。但是,此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安装难度,因安装过程中为了使螺栓正确的旋入螺纹孔,故对端盖上的通孔与筒体螺纹孔的同轴度要求非常高,否则极易导致螺栓无法旋入或破坏螺纹孔的螺纹。尤其大直径产品,端盖重量较大,导致安装过程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螺纹孔直接攻打在筒体上,多次拆装易破坏螺纹孔的螺纹牙。螺纹牙破坏后基本无法修复,轻者重新攻打新的螺纹孔,重者导致筒体直接报废。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能够解决材料的浪费、高耗时、成本高、安装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材料的浪费、高耗时、成本高、安装难度高问题的水下密封舱体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包括第一端盖、筒体、第二端盖、连接环、密封圈与固定块;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圆心为中心均设有相对称的沟槽;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沟槽包括半球形沟槽、矩形沟槽;所述筒体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台阶;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通过台阶限位闭合筒体的开口两端;所述筒体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半球形沟槽;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半球形沟槽与所述筒体半球形沟槽的半径相同且相互对齐闭合成球形沟槽;所述筒体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连接环从筒体的开口槽处插入球形沟槽的一端,直至连接环从球形沟槽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矩形沟槽内部设置密封圈;所述固定块通过固定装置闭合固定在筒体两端的开口槽处。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直径与所述筒体开口两端闭合处的圆形平面直径相等。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矩形沟槽个数为多个。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一侧表面贴紧台阶平面;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另一侧表面至台阶平面的距离大于筒体开口两端的平面至台阶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设置突出部沟槽;所述突出部沟槽至台阶平面的距离大于筒体开口两端的平面至台阶平面的距离。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突出部沟槽为矩形沟槽。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环由耐海水腐蚀性强的非金属圆形棒料制作而成。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采用防水硅胶密封圈。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栓、垫圈;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垫圈进行闭合固定在筒体两端的开口槽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对结构的改进,避免了紧固件的使用,节约了安装时间。相对于筒体两端直接攻打螺纹孔的安装方式,更是避免了安装过程中螺栓的穿入对端盖的通孔与筒体螺纹孔同轴度的要求,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安装难度。且更不会出现因螺纹遭到破坏重新攻打螺纹或者导致筒体报废的可能性。(2)第一与第二端盖的外径等于筒体的内径,减少了原材料的尺寸,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工序的减少,材料去除量的减少,均节约了加工时间,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图三;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端盖;2-筒体;3-第二端盖;4-连接环;5-密封圈;6-固定块;7-台阶;8-突出部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包括第一端盖1、筒体2、第二端盖3、连接环4、密封圈5与固定块6;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以圆心为中心均设有相对称的沟槽;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沟槽包括半球形沟槽、矩形沟槽;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台阶7;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通过台阶7限位闭合筒体2的开口两端;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半球形沟槽;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半球形沟槽与筒体2半球形沟槽的半径相同且相互对齐闭合成球形沟槽;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开口槽;连接环4从筒体2的开口槽处插入球形沟槽的一端,直至连接环4从球形沟槽的另一端穿出;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矩形沟槽内部设置密封圈5;固定块6通过固定装置闭合固定在筒体2两端的开口槽处。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直径与筒体2开口两端闭合处的圆形平面直径相等。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矩形沟槽个数为多个。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一侧表面贴紧台阶7平面;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另一侧表面至台阶7平面的距离大于筒体2开口两端的平面至台阶7平面的距离;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设置突出部沟槽8;突出部沟槽8至台阶7平面的距离大于筒体2开口两端的平面至台阶7平面的距离。突出部沟槽8为矩形沟槽。连接环4由耐海水腐蚀性强的非金属圆形棒料制作而成。密封圈5采用防水硅胶密封圈。固定装置包括螺栓、垫圈;固定块6通过螺栓、垫圈进行闭合固定在筒体2两端的开口槽处。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承受外部水压环境的密封舱体。当密封舱体承受外部水压时,在压力作用下具有将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压入筒体2的趋势。而筒体2两端均有台阶限制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的位移,阻止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被压入筒体2内。为方便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从筒体2内取出,故在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的外部设计有矩形沟槽,取出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过程中,可用非金属撬板将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撬出筒体2。本专利技术中的筒体2无法兰结构,减小了筒体2外形结构尺寸,进而可减小坯料定制尺寸,减少材料的去除量,节约加工时间和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筒体2除紧固固定块6的螺纹孔外,无其它螺纹孔。固定块6仅在密封舱体最终安装完成后需固定在筒体2上,其余试装配及各类试验过程中均无需安装固定块6,减少固定块6的安装次数,减少了筒体2螺纹孔的使用次数。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的最大外径为筒体2两端的内径,相比现有法兰连接结构和筒体2两端攻打螺纹孔结构,本专利技术外形结构尺寸大幅度减小,且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3无需加工应用紧固螺栓所需的通孔,车加工密封圈沟槽的同时可将半球形沟槽和矩形槽一同加工完成,减少了钻孔的加工工序。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改进,避免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使用,简化安装过程,降低产品安装难度,节约安装时间。简化产品结构,缩减产品加工时间。减小原材料尺寸和材料去除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及加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1)、筒体(2)、第二端盖(3)、连接环(4)、密封圈(5)与固定块(6);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以圆心为中心均设有相对称的沟槽;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沟槽包括半球形沟槽、矩形沟槽;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台阶(7);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通过台阶(7)限位闭合筒体(2)的开口两端;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半球形沟槽;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半球形沟槽与所述筒体(2)半球形沟槽的半径相同且相互对齐闭合成球形沟槽;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连接环(4)从筒体(2)的开口槽处插入球形沟槽的一端,直至连接环(4)从球形沟槽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矩形沟槽内部设置密封圈(5);所述固定块(6)通过固定装置闭合固定在筒体(2)两端的开口槽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1)、筒体(2)、第二端盖(3)、连接环(4)、密封圈(5)与固定块(6);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以圆心为中心均设有相对称的沟槽;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沟槽包括半球形沟槽、矩形沟槽;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台阶(7);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通过台阶(7)限位闭合筒体(2)的开口两端;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半球形沟槽;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半球形沟槽与所述筒体(2)半球形沟槽的半径相同且相互对齐闭合成球形沟槽;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连接环(4)从筒体(2)的开口槽处插入球形沟槽的一端,直至连接环(4)从球形沟槽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矩形沟槽内部设置密封圈(5);所述固定块(6)通过固定装置闭合固定在筒体(2)两端的开口槽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直径与所述筒体(2)开口两端闭合处的圆形平面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密封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华李镇王智杰孙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