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810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由前、后两个副构架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销接构成,副构架为承载鞍与横向臂联接组合结构,连接杆布置于摇枕下方构成下置式径向结构;连接杆中心平面高度低于副构架承载鞍鞍面中心平面高度;承载鞍由构成弧形鞍结构的鞍面和与鞍面结构一体、竖直设置于鞍面一端的鞍连接臂构成,副构架通过拉铆钉组件固定连接鞍。本发明专利技术径向装置能较好地适应传统杠杆制动和集成制动装置,有效提高转向架的通用性,有利于转向架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本径向装置可独立组装,转向架组装工艺性良好;轮对径向装置与转向架其他零部件可通过拆卸挡键直接分离,不破坏其他零部件结构,有效降低了检修维护难度。

A radial device of the wheel set of the under mounted Railway Freight Car Bog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运输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货车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的下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铁路货车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的轮对径向装置一般由前后两个副构架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通过圆销销接组成,副构架置于摇枕两端,连接杆从摇枕中部孔穿过。为了满足车辆下部限界要求,保证转向架其他零部件,尤其是基础制动装置的布置空间;同时也为了降低摇枕的设计难度和保证摇枕结构的紧凑性,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主要采用下拉杆的杠杆制动型式。随着铁路货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向架集成制动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因其固有的结构特点,造成其对集成制动装置的适应性不好,与个别型式的集成制动装置无法匹配;同时,由于轮对径向装置的连接杆从摇枕中部孔穿过,两者空间结构交叉,转向架组装工艺难度偏大,且不利于检修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公开一种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该装置设计为连接杆从转向架下部,从摇枕、侧架以及基础制动以下穿过结构,其空间结构合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较好地适应集成制动装置,且组装、检修工艺性良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所述轮对径向装置由前、后两个副构架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通过圆销连接件销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副构架为承载鞍与横向臂联接组合结构,连接杆布置于摇枕下方构成下置式转向架轮对径向结构;连接杆中心平面高度低于副构架承载鞍鞍面中心平面高度。r>上述连接杆中心平面高度为转向架落成后连接杆几何断面中心与轨面的最小垂向距离,承载鞍鞍面中心高度为转向架落成后承载鞍鞍面中心线与轨面的垂向距离。所述承载鞍由构成弧形鞍结构的鞍面和与鞍面结构一体、竖直设置于鞍面一端的鞍连接臂构成,鞍连接臂设置有多组鞍连接孔和位于中心的鞍锁孔;所述横向臂末端设置有竖直结构的横向臂法兰,横向臂法兰设置多组与鞍连接孔对应匹配的横向臂连接孔和位于中心的横向臂锁舌;副构架通过拉铆钉组件固定连接鞍连接孔与横向臂连接孔、并用锁销将穿过鞍锁孔的横向臂锁舌锁闭构成。所述鞍连接孔和横向臂连接孔设置三组并成三角形布置。所述承载鞍一端的鞍连接臂为箱形断面结构。所述副构架通过设置竖直的鞍连接臂、合适的鞍连接孔位置以及水平布置的横向臂,实现了连接杆整体置于摇枕下方,整体结构工艺性良好。副构架设置箱形断面的鞍连接臂,可以保证在承载鞍鞍面中心与连接杆中心平面间产生的弯矩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所述连接杆交叉布置,端部嵌入位于副构架的安装槽并通过圆销销接。所述连接杆端部可设置刚性衬套或弹性铰。所述圆销与副构架和连接杆间具有小间隙和绕圆销轴线的转动自由度。与一般轮对径向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能较好的适应传统杠杆制动和集成制动装置,有效提高了转向架的通用性,有利于转向架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2、轮对径向装置与转向架其他零部件无空间结构交叉,可独立组装,转向架组装工艺性良好。3、轮对径向装置与转向架其他零部件可通过拆卸挡键直接分离,不破坏其他零部件结构,有效降低了检修维护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等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轮对径向装置等轴测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径向转向架等轴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径向装置等轴测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副构架爆炸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承载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横向臂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11是轮对及轴承,12是侧架,13是轮对径向装置,14是摇枕,21是现有副构架,22是现有连接杆,23是现有连接件,21’是副构架,22’是连接杆,23’是连接件,24’是安装槽,31是承载鞍,311是鞍面,312是鞍连接臂,313是鞍连接孔,314是鞍锁孔,32是横向臂,321是横向臂法兰,322是横向臂锁舌,323是横向臂连接孔,33是拉铆钉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如图所示,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本专利技术轮对径向装置13由前、后两个副构架21’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22’通过圆销连接件23’销接构成,副构架21’为承载鞍31与横向臂32联接组合结构,连接杆22’布置于摇枕14下方构成下置式转向架轮对径向结构;连接杆22’中心平面高度低于副构架承载鞍31鞍面中心平面高度。承载鞍31由构成弧形鞍结构的鞍面311和与鞍面311结构一体、竖直设置于鞍面311一端的鞍连接臂312构成,鞍连接臂312设置有多组鞍连接孔313和位于中心的鞍锁孔314;横向臂32末端通过组焊固定设置有竖直结构的横向臂法兰321,横向臂法兰321设置多组与鞍连接孔313对应匹配的横向臂连接孔323和位于中心的横向臂锁舌322;副构架21’通过拉铆钉组件33固定连接鞍连接孔313与横向臂连接孔323、并用锁销将穿过鞍锁孔314的横向臂锁舌322锁闭构成。鞍连接孔313和横向臂连接孔323设置三组并成三角形布置。承载鞍31一端的鞍连接臂312为箱形断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本专利技术轮对径向装置13与转向架其他零部件无空间结构的交叉,且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连接杆22’交叉布置,端部嵌入位于副构架21’的安装槽24’并通过圆销连接件23’销接;连接杆22’端部可设置刚性衬套或弹性铰;圆销连接件23’与副构架21’和连接杆22’间具有小间隙和绕圆销轴线的转动自由度。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转向架下部空间,将轮对径向装置13布置于侧架、摇枕14及基础制动下方,避免了轮对径向装置13与转向架其他零部件的结构交叉,降低了摇枕14的设计难度,也更加便于基础制动装置的布置,提高了转向架的通用性。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13由前后两个副构架21’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22’通过圆销连接件23’销接组成。副构架21’为承载鞍31和横向臂32的组合结构。副构架21’的承载鞍31鞍面中心与连接杆22’中心平面具有较大的垂向跨距;连接杆22’布置于摇枕14下方。轮对径向装置13与转向架其他零部件无空间结构的交叉,且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承载鞍31与横向臂32连接部位设置法兰,通过高强度拉铆钉组件33沿纵向连接;承载鞍31一端为箱形断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连接杆22’交叉布置,端部嵌入位于副构架21’的安装槽24’并通过圆销连接件23’销接。连接杆22’端部可设置刚性衬套或弹性铰;圆销连接件23’与副构架21’和连接杆22’间具有小间隙和绕圆销23’轴线的转动自由度。图1是一般铁路货车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的结构,主要由轮对及轴承11、侧架12、轮对径向装置13、摇枕14等部件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所述轮对径向装置由前、后两个副构架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通过圆销连接件销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副构架为承载鞍与横向臂联接组合结构,连接杆布置于摇枕下方构成下置式转向架轮对径向结构;连接杆中心平面高度低于副构架承载鞍鞍面中心平面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所述轮对径向装置由前、后两个副构架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通过圆销连接件销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副构架为承载鞍与横向臂联接组合结构,连接杆布置于摇枕下方构成下置式转向架轮对径向结构;连接杆中心平面高度低于副构架承载鞍鞍面中心平面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置式铁路货车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由构成弧形鞍结构的鞍面和与鞍面结构一体、竖直设置于鞍面一端的鞍连接臂构成,鞍连接臂设置有多组鞍连接孔和位于中心的鞍锁孔;所述横向臂末端设置有竖直结构的横向臂法兰,横向臂法兰设置多组与鞍连接孔对应匹配的横向臂连接孔和位于中心的横向臂锁舌;副构架通过拉铆钉组件固定连接鞍连接孔与横向臂连接孔、并用锁销将穿过鞍锁孔的横向臂锁舌锁闭构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吴畅祝笈王云贵李冬张显锋罗汉江廖军李嘉乐冯成礼杨军张光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