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转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79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转毂设备,包括支撑框架组件、驱动装置组件、法兰连接组件、回转框架组件、轴座支撑组件、传感器检测组件;该高效转毂设备负载高,可达20吨,且重载之下仍可平稳运行,精度极高;分体式的支撑框架、多种回转框架设计以及精确的位面确认,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丰富的工作位面选择可以满足不同车件的加工需要;轴端紧凑型的传感器组件得到了有效保护,避免了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渣飞溅引起设备误操作,提高了设备可靠性;该转毂设备便于日常维护和检修,且锁紧装置增加了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性;整机中各零件均可进行标准化设计,使整机设备系统化,更利于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A high efficiency rotating hub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转毂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车身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转毂设备。
技术介绍
白车身,是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而白车身的焊接需要负载在转毂设备上,配合机械手来完成。转毂设备作为汽车焊装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对汽车生产制造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汽车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汽车车身设计越来越个性化,对汽车焊装线的需求量巨大。现在汽车工业中的转毂设备多为非标化设计,难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生产需求,例如设备的支撑框架上需要安装传感器等元件,若想对设备高度进行调节,则需更换配套的支撑框架,费时费力;传感器分散式的设计使得传感器缺少有效保护,易受到焊接过程中飞溅的焊渣影响,造成设备误操作;驱动装置难以实现重载之下的高精度运行;设备的适应性差,无法对多种不同车件进行加工;设备需定期检修,但大型设备的检修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以上问题均需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转毂设备,包括支撑框架组件、驱动装置组件、法兰连接组件、回转框架组件、轴座支撑组件、传感器检测组件;所述支撑框架组件包括驱动侧支撑框架和从动侧支撑框架;所述驱动侧支撑框架和从动侧支撑框架均包括补高台;所述补高台的下部连接地基板;所述驱动侧支撑框架还包括驱动侧支腿;所述驱动侧支腿的下部与补高台连接,上部右侧连接阀岛,顶部连接驱动装置组件;所述阀岛的外部设置阀岛保护罩;所述从动侧支撑框架还包括从动侧支腿;所述从动侧支腿的下部与补高台连接,上部右侧连接零位信号接收器,顶部连接轴座支撑组件;所述法兰连接组件包括驱动侧法兰和从动侧法兰;所述驱动侧法兰的右侧连接驱动装置组件,左侧连接回转框架组件;所述从动侧法兰的右侧连接回转框架组件,左侧连接轴座支撑组件;所述轴座支撑组件的左侧连接传感器检测组件。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高台包括两根补高台立柱;所述补高台立柱的下部连接调节板;所述两根补高台立柱的中间设置补高台支撑横杆。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侧支腿包括两根驱动侧支腿立柱;所述驱动侧支腿立柱的下部设置连接板;所述驱动侧支腿立柱上固定设置安装盘;所述两根驱动侧支腿立柱的中间设置驱动侧支腿支撑横杆;所述驱动侧支腿立柱和驱动侧支腿支撑横杆之间设置驱动侧三角支撑斜杆;所述驱动侧支腿立柱的顶部连接驱动侧支腿横梁;所述驱动侧支腿横梁上固定设置安装盘;所述驱动侧支腿支撑横杆和驱动侧支腿横梁之间均匀设置驱动侧支腿支撑顶杆;所述驱动侧支腿横梁的顶部设置驱动侧支撑顶架;所述驱动侧支撑顶架的顶部设置驱动侧支撑顶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从动侧支腿包括两根从动侧支腿立柱;所述从动侧支腿立柱的下部设置连接板;所述从动侧支腿立柱上固定设置安装盘;所述两根从动侧支腿立柱的中间设置从动侧支腿支撑横杆;所述从动侧支腿立柱和从动侧支腿支撑横杆之间设置从动侧三角支撑斜杆;所述从动侧支腿立柱的顶部连接从动侧支腿横梁;所述从动侧支腿支撑横杆和从动侧支腿横梁之间均匀设置从动侧支腿支撑顶杆;所述从动侧支腿横梁的顶部设置从动侧支撑顶架;所述从动侧支撑顶架的顶部设置从动侧支撑顶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组件包括凸轮分度器;所述凸轮分度器包括凸轮轴和分度器;所述凸轮轴的上部连接分度器;所述凸轮轴的左侧连接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顶部连接伺服电机;所述分度器的上部连接自动润滑器,顶部连接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维修插销和位面确认插销。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侧法兰包括实心轴、主盘、副盘;所述实心轴的后端连接主盘,前部连接副盘;所述主盘的外侧边缘均匀设置位面确认孔;所述位面确认孔为圆形通孔,呈圆周分布;所述位面确认孔形成的圆周内侧均匀设置维修确认孔;所述维修确认孔为腰型通孔,呈圆周分布;所述维修确认孔形成的圆周内侧设置主盘螺栓安装孔,其为圆形通孔,呈圆周分布;所述主盘螺栓安装孔形成的圆周上对称设置主盘定位销孔,内侧均匀设置凸轮从动件维修孔;所述凸轮从动件维修孔为圆形通孔,呈圆周分布。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盘和副盘之间设置第一加强臂和第二加强臂,且第一加强臂和第二加强臂呈交错排列;所述第一加强臂的一端连接实心轴,另一端延伸至凸轮从动件维修孔形成的圆周外侧;所述第二加强臂的一端连接实心轴,另一端延伸至凸轮从动件维修孔形成的圆周内侧。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副盘的外侧边缘设置副盘螺栓安装孔,其为圆形通孔,呈圆周分布;所述副盘螺栓安装孔形成的圆周上对称设置副盘定位销孔,内侧均匀设置拆卸螺纹孔;所述副盘的正面对称设置一对键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回转框架选自四面框架、三面框架、二面框架中的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检测组件包括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支撑模块、传感器保护罩;所述传感器模块的下部连接传感器支撑模块,外部设置传感器保护罩。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负载高,可达20吨,且重载之下仍可平稳运行,精度极高;分体式的支撑框架、多种回转框架设计以及精确的位面确认,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丰富的工作位面选择可以满足不同车件的加工需要;轴端紧凑型的传感器组件得到了有效保护,避免了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渣飞溅引起设备误操作,提高了设备可靠性;该转毂设备便于日常维护和检修,且锁紧装置增加了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性;整机中各零件均可进行标准化设计,使整机设备系统化,更利于在行业内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进一步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有益效果,提供了相应的附图,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附图只是所有附图中选出来的个别示例,目的也不是作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定,所有通过本申请中提供的附图获得的其他相应图谱均应该认为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驱动侧支撑框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从动侧支撑框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驱动装置组件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驱动侧法兰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四面回转框架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三面回转框架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二面回转框架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转毂设备的传感器检测组件示意图。附图标记:1-补高台、101-调节板、102-支撑连接片、103-补高台支撑横杆、104-补高台立柱、2-驱动侧支腿、201-连接板、202-加强筋、203-安装盘、204-驱动侧支腿支撑横杆、205-驱动侧支腿支撑顶杆、206-驱动侧支腿横梁、207-驱动侧支撑顶架、208-驱动侧支撑顶板、209-驱动侧三角支撑斜杆、210-驱动侧支腿立柱、3-阀岛、4-阀岛保护罩、5-减速机、6-伺服电机、7-自动润滑器、8-锁紧装置、8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转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组件、驱动装置组件、法兰连接组件、回转框架组件、轴座支撑组件、传感器检测组件;/n所述支撑框架组件包括驱动侧支撑框架和从动侧支撑框架;所述驱动侧支撑框架和从动侧支撑框架均包括补高台;所述补高台的下部连接地基板;所述驱动侧支撑框架还包括驱动侧支腿;所述驱动侧支腿的下部与补高台连接,上部右侧连接阀岛,顶部连接驱动装置组件;所述阀岛的外部设置阀岛保护罩;所述从动侧支撑框架还包括从动侧支腿;所述从动侧支腿的下部与补高台连接,上部右侧连接零位信号接收器,顶部连接轴座支撑组件;/n所述法兰连接组件包括驱动侧法兰和从动侧法兰;所述驱动侧法兰的右侧连接驱动装置组件,左侧连接回转框架组件;所述从动侧法兰的右侧连接回转框架组件,左侧连接轴座支撑组件;/n所述轴座支撑组件的左侧连接传感器检测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转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组件、驱动装置组件、法兰连接组件、回转框架组件、轴座支撑组件、传感器检测组件;
所述支撑框架组件包括驱动侧支撑框架和从动侧支撑框架;所述驱动侧支撑框架和从动侧支撑框架均包括补高台;所述补高台的下部连接地基板;所述驱动侧支撑框架还包括驱动侧支腿;所述驱动侧支腿的下部与补高台连接,上部右侧连接阀岛,顶部连接驱动装置组件;所述阀岛的外部设置阀岛保护罩;所述从动侧支撑框架还包括从动侧支腿;所述从动侧支腿的下部与补高台连接,上部右侧连接零位信号接收器,顶部连接轴座支撑组件;
所述法兰连接组件包括驱动侧法兰和从动侧法兰;所述驱动侧法兰的右侧连接驱动装置组件,左侧连接回转框架组件;所述从动侧法兰的右侧连接回转框架组件,左侧连接轴座支撑组件;
所述轴座支撑组件的左侧连接传感器检测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转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高台包括两根补高台立柱;所述补高台立柱的下部连接调节板;所述两根补高台立柱的中间设置补高台支撑横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转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支腿包括两根驱动侧支腿立柱;所述驱动侧支腿立柱的下部设置连接板;所述驱动侧支腿立柱上固定设置安装盘;所述两根驱动侧支腿立柱的中间设置驱动侧支腿支撑横杆;所述驱动侧支腿立柱和驱动侧支腿支撑横杆之间设置驱动侧三角支撑斜杆;所述驱动侧支腿立柱的顶部连接驱动侧支腿横梁;所述驱动侧支腿横梁上固定设置安装盘;所述驱动侧支腿支撑横杆和驱动侧支腿横梁之间均匀设置驱动侧支腿支撑顶杆;所述驱动侧支腿横梁的顶部设置驱动侧支撑顶架;所述驱动侧支撑顶架的顶部设置驱动侧支撑顶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转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侧支腿包括两根从动侧支腿立柱;所述从动侧支腿立柱的下部设置连接板;所述从动侧支腿立柱上固定设置安装盘;所述两根从动侧支腿立柱的中间设置从动侧支腿支撑横杆;所述从动侧支腿立柱和从动侧支腿支撑横杆之间设置从动侧三角支撑斜杆;所述从动侧支腿立柱的顶部连接从动侧支腿横梁;所述从动侧支腿支撑横杆和从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文·奥顿贝勇克范磊杨枫
申请(专利权)人:德珂斯江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