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70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涉及接触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接触器,其动静触头开断期间受高热,长期使用后发生粘接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接触器主体以及用作启动发生器的线圈,所述接触器主体包括固定于壳体的静触头、与静触头呈滑动结构的动触头、设置于动触头上的推杆、固定于推杆远离静触头和动触头一端的动铁芯以及设置于动触头和动铁芯之间的静铁芯,所述线圈产生磁力作用于动铁芯和静铁芯,所述静触头朝向动触头的端面固定有耐热导电层,所述耐热导电层和动触头的材质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其动静触头更加不易粘接,从而产品使用效果更佳。

DC contactors with contact resistance to bo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直流接触器是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适用于程控电源或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用于叉车、电动汽车、移动式电动充电桩等诸多的新能源领域中。使用时,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产生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推杆移动,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此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静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接触器在开断期间,过触头的电流相对较大,还会有电弧产生,这导致接触器的动静触头处于高热态;在长时间使用后,接触器的动静触头会发生粘接的问题而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其动静触头更加不易粘接,从而产品使用效果更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接触器主体以及用作启动发生器的线圈,所述接触器主体包括固定于壳体的静触头、与静触头呈滑动结构的动触头、设置于动触头上的推杆、固定于推杆远离静触头和动触头一端的动铁芯以及设置于动触头和动铁芯之间的静铁芯,所述线圈产生磁力作用于动铁芯和静铁芯,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相向的端面中的一个上固定有耐热导电层,所述耐热导电层为弥散无氧铜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静触头或动触头的抵接面设置有弥散无氧铜构成的耐热导电层,而弥散无氧铜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在触头开断时动静触头相对更加不易受热融化产生损坏和粘接,从而本技术的产品质量更高,寿命相对更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穿设动触头,且呈滑移连接,所述推杆上套设有释放弹簧,所述释放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动触头,另一端朝向远离静触头侧延伸,且固定于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动触头撞击静触头时,其可以利用释放弹簧做缓冲,吸收动触头受到的反作用力,以减小动触头的损坏几率,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触头包括两个分隔,且呈对称设置的分触头,两个所述分触头朝向动触头的一端分别固定有耐热导电层,所述推杆的延伸线伸入两个分触头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触头的两端对称的设置于推杆的两侧,即推杆固定于动触头的中部,此时推杆受力相对均匀,可以有效减小推杆仅仅对动触头的一端施力导致其另一端在高温下弯曲损坏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上还套设有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静铁芯,另一端固定于动铁芯,当所述动触头抵接耐热导电层,回复弹簧压缩,释放弹簧被拉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触头朝向静触头移动时,其受回复弹簧和释放弹簧的作用,撞击速度有效减小,从而减小触头损坏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灭弧罩,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均位于灭弧罩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利用灭弧罩对触头开闭时产生的电弧及时做灭弧处理,以避免电弧带来的高温加重触头损坏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触头上成型有朝向耐热导电层延伸的顶触凸块,所述顶触凸块的端面小于耐热导电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触头闭合静触头的实际抵接面积相对较小,从而触头发生粘接的几率相对较低。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静触头或动触头的有效抵接端面上固定有弥散无氧铜形成的耐热导电层,而弥散无氧铜的耐高温性能更佳,因此在接触器开断期间动静触头更加不易因高温损坏或相互粘接,从而本技术的质量更佳,使用寿命相对更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纵剖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盒体的结构;图3为内壳和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以展示卡板、膨胀槽的结构;图4为内壳和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卡槽的结构;图5为本技术的接触器主体的纵剖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夹块的结构。图中:1、壳体;101、隔离板;1011、插槽;1012、插块;11、盒体;111、外壳;112、安装腔体;113、内壳;114、容纳腔;115、卡板;12、盖板;13、密封板;131、卡槽;132、膨胀槽;133、膨胀板;1331、插设导引板;2、接触器主体;20、线圈;201、绕线骨架;202、线环;21、静触头;211、分触头;212、耐热导电层;22、动触头;221、顶触凸块;23、推杆;24、动铁芯;25、静铁芯;26、释放弹簧;27、回复弹簧;28、灭弧罩;31、导电螺钉;32、隔离罩;34、导电板;35、接线螺钉;36、螺母;4、节能电路板;5、屏蔽罩;51、安装腔体;52、气孔;501、夹块;502、卡接口;53、紧固螺栓;6、单向排气机构;61、缓冲腔体;62、排湿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参照图1和图5,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接触器主体2、用作启动动力发生器的线圈20以及节能电路板4。其中节能电路板4为减小接触器电磁系统的吸持功率浪费设置,其为集成有节能电路的电路板,该电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4103457B中所述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壳体1采用塑料制成,其包括方形的盒体11以及盖合盒体11内腔开口的盖板12。在壳体1内填充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从而可以对接触器主体2和节能电路板4做保护,减小两者的氧化几率,使得两者更加不易损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参照图1和图2,为优化产品的密封性,提高产品的防水防潮性能,将盒体11设置为包括外壳111和内壳113,且在盖板12内侧设置有橡胶的密封板13。参照图2和图3,盒体11呈方体,其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体112,安装腔体112的长方向一端呈开口结构(如图为上端)。在安装腔体112的下部开设有凹槽,内壳113的下部插接于凹槽内,以固定于安装腔体112内。内壳113内开设有容纳腔114,容纳腔114在安装腔体112的开口侧呈开口结构。密封板13盖合固定于容纳腔114的开口沿,接触器主体2安装于容纳腔114内,容纳腔114内填充惰性气体。参照图3和图4,在容纳腔114的开口边沿环绕成型有多个卡板115;在密封板13上开设有多个适配的卡槽131,卡槽131呈下开口。当密封板13盖合容纳腔114时,卡板115插入卡槽131内,以做固定。此时密封板13的侧面抵接于安装腔体112的内壁,使得潮湿水汽等即便要想进入容纳腔114需要先通过密封板13和安装腔体112的内壁之间,再从密封板13和容纳腔114的交界线进入,从而容纳腔114的密封性更强。参照图3,在密封板13延伸出内壳113侧壁面的部位开设有膨胀槽132,膨胀槽132呈上开口结构,为膨胀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接触器主体(2)以及用作启动发生器的线圈(3),所述接触器主体(2)包括固定于壳体(1)的静触头(21)、与静触头(21)呈滑动结构的动触头(22)、设置于动触头(22)上的推杆(23)、固定于推杆(23)远离静触头(21)和动触头(22)一端的动铁芯(24)以及设置于动触头(22)和动铁芯(24)之间的静铁芯(25),所述线圈(3)产生作磁力作用于动铁芯(24)和静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21)和动触头(22)相向的端面中的一个上固定有耐热导电层(212),所述耐热导电层(212)为弥散无氧铜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接触器主体(2)以及用作启动发生器的线圈(3),所述接触器主体(2)包括固定于壳体(1)的静触头(21)、与静触头(21)呈滑动结构的动触头(22)、设置于动触头(22)上的推杆(23)、固定于推杆(23)远离静触头(21)和动触头(22)一端的动铁芯(24)以及设置于动触头(22)和动铁芯(24)之间的静铁芯(25),所述线圈(3)产生作磁力作用于动铁芯(24)和静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21)和动触头(22)相向的端面中的一个上固定有耐热导电层(212),所述耐热导电层(212)为弥散无氧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抗粘接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3)穿设动触头(22),且呈滑移连接,所述推杆(23)上套设有释放弹簧(26),所述释放弹簧(26)的一端固定于动触头(22),另一端朝向远离静触头(21)侧延伸,且固定于推杆(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平高云雅
申请(专利权)人:旭格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